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推动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洪府办发〔2022〕43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直各有关单位:

《关于推动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5月7日

(此件主动公开)

关于推动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现代针纺产业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和重要富民产业,在稳增长、促就业、保民生和创外汇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加快现代针纺产业转型升级,完善产业链条,做大规模总量,提升发展质量,根据江西省工业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推动全省纺织服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赣工强省小组办字〔2021〕9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立足我市现代针纺产业制造优势,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为抓手,以“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扩规模”为目标,聚焦织布、印染、品牌建设等产业链核心环节,通过印染就地技术改造、制造智能化升级、品牌培育、产业招商等形式,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步伐,打造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纺织服装产业高地。

(二)发展目标。围绕“稳定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拓展销售链、提升价值链”,推动产业规模扩大、地位提升、布局优化、创新增强,培育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和知名品牌产品,加快我市现代针纺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产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到2025年,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累计营业收入力争突破600亿元,占全省20%以上;全行业带动就业20万人,实现翻番;出口创汇达250亿元,占全省产业出口规模40%左右;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过500户,其中亿元以上企业超70户,青山湖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朝千亿级规模迈进,步入全国前三。

产业链巩固提升。实施现有印染企业就地改造升级,提高印染加工水平,产能(年漂染量)达到20万吨;培育规上织布企业5户,补齐织布短板;培育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2户以上,智能化程度有效提高。

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以上,引进200名以上设计师,授权专利、注册商标达200项,省级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达到2户(个)以上。 

品牌建设实现新突破。到2025年,力争培育江西名牌10个,打造具有较强影响力的自主品牌企业5户,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5户。

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用能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提升,普遍实现清洁生产。

(三)产业布局。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着力强化青山湖区针织服装产业集群核心引领地位,构建“产业链配套相对完整、空间分布相对聚集”的“一区两园多点”产业格局。青山湖区着力打造全国针织服装出口基地和全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重点发展新型印染、服装制造、创意设计、品牌运营等环节;小蓝经开区和安义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分别打造“服装制造”和“新型纺纱”两个特色产业园;进贤县、新建区、高新区、经开区、青云谱区打造成为服装制造辅产区,完善产业生态,具体详见下表。

全市现代针纺产业布局及规模预测目标表

县区      (开发区)

发展重点

2025年营收目标            (亿元)

青山湖区

新型印染、服装制造、创意设计、品牌运营

300

南昌县

服装制造

160

安义县

新型纺纱

80

进贤县

服装制造

18

新建区

服装制造

15

高新区

服装制造

10

经开区

服装制造

10

青云谱区

服装制造

7

合计

600

二、主攻方向

1.突出印染升级,巩固提升产业链水平。支持现有印染企业就地改造升级,着力发展节能环保的新型印染技术,解决废水、废气、粉尘、噪音等问题,实现绿色发展;支持重点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升整个产业柔性化、智能化水平;规范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行为,提升产品质量;积极探索发展梭织服装,增加产品品种,提高产品附加值。

2.统筹内外循环,双向开拓海内外市场。巩固拓展自营出口业务,建设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传统外贸企业向跨境电商转型,保障外贸出口稳健发展;大力开拓国内市场,推广网络营销模式,在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扩大产品销量,形成新发展格局。

3.引育服装品牌,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重点招引一批国内外知名服装品牌,加快培育孵化一批自主品牌,推动服装产品“时尚化、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努力向“品牌经济”转型,提升产品附加值。

三、任务举措

(一)突出关键环节,巩固提升产业链

1.巩固印染核心。支持福德隆、京东实业等现有印染企业就地改造升级,调整结构。支持县、区印染企业开展合作,实现互补共赢、抱团发展。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加快高水平数码印花、无水少水等技术、工艺、装备的攻关和推广应用,推进智能绿色印染共享工厂建设,加快产业模式创新和智能化转型,在提升印染产能的同时,实现智能绿色发展。

2.补齐织布短板。以改变织布企业“散、弱、小”局面为目标,依托现有印染企业,整合面料织布生产项目,培育做大一批面料规模生产企业,支持企业建设企业技术中心(面料研发中心),向织布、面料销售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积极开展产业招商,引进大型织布企业,为完善我市针纺产业链,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二)加大技改力度,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3.推进智能化升级。大力推进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纺纱、服装装备的应用,支持企业应用智能吊挂系统、柔性整烫系统、精密数码络筒机、自动染色、数码喷墨印花、纱线在线监测等装备,打造一批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逐步实现生产过程智能化、控制系统智慧化。支持企业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工业云、大数据、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积极探索“服务型”制造,为用户提供一站式、互动式的柔性设计解决方案,提升产业柔性化、智能化水平。

(三)坚持引育并举,加快品牌建设

4.培育自主品牌。鼓励龙头企业加大品牌投入力度,引进一批服装设计师(设计团队),通过注册新品牌或品牌授权等方式开展品牌经营,推进产品个性化、时尚化、多样化、品质化发展。支持企业以消费升级为引领,依托新产品、新设计、新应用,积极创建名牌产品、优质产品,建设一批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提升创意设计水平,提高产品创新增值能力,培育形成一批重点企业自主品牌。 

5.加大品牌招引力度。瞄准国内外知名服装制造企业,广泛开展对接合作,支持中高端品牌收购,力争引进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企业落户我市,增强品牌运营和设计制造能力,丰富我市纺织服装产品品种。

(四)统筹内外循环,扩大产业规模

6.巩固外销市场。引导企业深耕巩固传统出口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加快发展跨境电商、网上交易等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以“互联网+外贸”模式承接订单。发挥展会作用,支持企业参加广交会、进博会等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服装服饰博览会、时装周、产业论坛、设计大赛,承接外贸订单,提高服装出口份额,壮大产业规模。

7.拓展内销市场。以扩大内需为重点,深化“互联网+”,以保障国内城乡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为目标,积极开拓内贸市场。充分发挥新锐国潮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等平台作用,融合新零售、直播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依托字节跳动、淘宝、抖音、头条等电商平台,把工厂带进零售环节,拓展线上销售业务,加速打开国内市场,提高企业内销份额,打通内循环。

(五)探索发展梭织服装,丰富产品品种

8.探索梭织品种。着力破解我市针纺产业产品结构单一问题,探索发展梭织服装生产。借助中纺联、中服协等行业协会力量,全方位承接广东等沿海发达省市梭织服装转移与扩散,主动参与国内外大企业的配套分工与协作,力争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梭织服装生产项目,丰富产品品种。同时,鼓励有条件企业增加生产梭织服装品种。

(六)坚持融通发展,提升集聚水平

9.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支持现有龙头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等方式做大做强,打造一批营业收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

10.完善产业生态。鼓励龙头企业在生产运营各环节与本地上下游企业形成紧密业务共同体,促进产业集群专业化分工与产业链高效协作。支持中小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专注于细分产品市场和技术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1亿元的配套企业。深入挖掘优化存量,推动我市针纺服装产业个体户、小作坊等“升规入统”,促进中小微企业上规模,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抱团发展。

11.优化服务平台。以中国(江西)针织服装创意产业园、青山湖纺织服装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为依托,打造现代针纺产业创新服务中心,为中小企业提供外贸接单、服装设计、检验检测、教育培训、融资服务、成果转化等服务,推动企业做大做强。

12.完善产业配套。充分利用闲置标准厂房,加大延链、强链、补链力度,支持本地龙头企业拓展配套产业,加快推动与服装产业密切关联的面料、绣花、拉链、配饰等行业发展,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快构建完整、高效、顺畅的供应链、协作链、产销链。

(七)坚持多措并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13.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立足南昌现代针纺产业发展实际,编制现代针纺产业发展规划,合理布局细分产业集群,做好工业园区和老旧厂房改造,进一步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实现产业发展规划与城乡发展规划相统一。整治“散、乱、小”企业作坊,规划引导园区外的针纺中小企业入驻园区集聚发展。

14.加强安全管理。强化应急管理、消防、住建等有关单位安全生产、消防安全的行业监管、乡镇(街道)的属地监管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责,严格落实行业协会、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责任,进一步规范企业生产经营行为,加强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管理,防止安全生产事故、火灾事故发生。

15.绿色和谐发展。针对纺纱、织造、印染、成衣等领域,在大型龙头企业中推进建设一批智能化工厂,在中小企业中实施一批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逐步实现生产过程在线监测信息化、制造流程绿色化。通过实施能效提升、源头减量等信息化技术改造,全面推行清洁化生产,建设规范和谐、公平守信、环境友好、绿色发展的产业新生态。

四、支持政策

(一)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1.支持招大引强,对投资强度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含公共服务平台、面料、拉链等产业链配套项目,总部经济、行业龙头企业、IPO等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并在竣工投产后纳入工业在线统计亿元以上的,按项目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5%,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支持骨干企业倍增,由县区、开发区和骨干企业共同研究制定“一企一策”,研判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结合企业的“扩产提能”项目,精准提出个性化的政策配套支持和问题解决办法。对于列入市级“一企一策”清单的,市级财政参照企业贡献(含经济、社会贡献)予以奖励,专项用于企业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具体由企业所在辖区细化。〔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2.支持企业上台阶,对年度营业收入突破1亿元、3亿元、5亿元、10亿元、20亿元的企业分别给予企业5万元、6万元、7万元、10万元、15万元的一次性上台阶奖励。〔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3.支持企业开拓市场,对纳入工业在线统计的生产企业,给予不超过每年销售收入的1%,最高 300万元的分段奖励。

〔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4.支持“制造+服务”融合发展,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二)支持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发展

5.支持智能化改造,对现有针纺(含制鞋)企业购买智能化、自动化设备(含5G、嵌入式系统及信息、软件等)在50万元以上的,按购买设备(含5G、嵌入式系统及信息、软件等)发票额的20%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并优先支持申报国家、省工业技改(含5G信息化)项目。对新获得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或优秀场景)、江西省“智能制造标杆企业”的,分别一次性奖励200万元、100万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6.支持银企合作,发挥财政资金撬动效应,支持财园信贷通、科贷通、银税互动等政策性融资产品向中小企业倾斜。对采取银行贷款、融资租赁等方式购买生产设备的针纺企业,在享受技改补贴基础上,按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公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的30%,给予不超过 100万元的贴息支持。〔牵头单位:市金融办、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7.支持绿色发展,鼓励印染企业就地改造升级,在实现减排的前提下,对购买节能、节水、除尘、降碳等(节能减排)设备在100万元以上的,按购买设备发票额的20%给予不超过300万元的补助。〔牵头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

(三)支持品牌建设

8.支持创建品牌,对自主品牌年销售额在500万元以上的生产企业,给予不超过该品牌服装年销售收入的1%,最高100万元的分段奖励;对获得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的企业、个人按《南昌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洪府发〔2021〕21号)予以支持。〔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9.支持引进品牌,对并购(或独家代理加工)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生产企业,且该品牌服装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四)支持创意设计

10.支持设计赋能,对新认定国家级、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的,分别一次性奖励50万元、20万元;对获得国家纺织服装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含复评)称号的,每年奖励1000万元,用于创意设计试点示范园区建设和区域品牌打造;对获得江西省工业设计创新券政策支持的生产企业,按设计合同金额的30%给予年度不超过50万元的配套补贴。〔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1.支持引进设计人才,对企业聘请国内外专业机构认定的现代针纺设计大师或设计团队,在现代针纺设计元素上形成设计成果并在产品中得以运用的,按照支付团队的合作费用或人才年度薪酬总额的30%给予奖励,单户企业最高奖励20万元;对企业引进高端人才工资薪金的个人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全部奖励纳税个人。对经国家权威机构认定的服装设计师(或设计团体),以个人或公司名义开展业务并实质性运行的,按其注册资本的20%给予不超过2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五)支持营销模式创新

12.支持线上销售,对在京东、天猫、唯品会、抖音等第三方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以本企业名义注册官方旗舰店、专卖店、专营店,或在亚马逊、eBay、独立站等自建电子商务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产品,年度网络零售额突破500万元、1000万元、2000万元的纺织工业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30万元、50万元。〔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六)支持对外合作交流

13.支持供需对接,对龙头企业经申请召开的全国经销商大会,给予活动承办单位50%活动经费补助,每项活动不超过100万元。对在上述活动中引入外地企业落地并纳入工业在线统计的,按每家企业50万元的标准,给予活动承办单位奖励。〔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市商务局;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4.支持本地龙头企业优质针纺产品列入城市文化名片标识产品名单、“南昌礼物”旅游商品名单及政府采购电子卖场。〔牵头单位:市文广新旅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发改委;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七)支持行业协会建设

15.支持行业协会开展活动,对政府部门(或协会、商会经申请)组织参加国内行业协会、知名企业等举办的高峰论坛、问诊会和培训等活动,按实际费用(含车旅费)的50%给予不超过50万元的补助。〔牵头单位: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中小企业服务局;责任单位:各有关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本政策与市里其他扶持政策重复时,按就高不就低和不重复享受的原则执行,政策资金奖补与企业贡献(含经济、社会贡献)挂钩,充分发挥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工作领导小组下,由市工信局会同相关市直部门统筹协调推进有关工作。相关组织领导市直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密切协作,形成工作合力。有关现代针纺主产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强资金保障。统筹现有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加大对现代针纺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规划编制、外脑咨询等资金支持,推动信息畅通、政策贯通、服务联通。鼓励金融机构对纺织服装优质企业在信用评级、贷款准入、贷款授信和利率优惠等方面予以支持,充分发挥“财园信贷通”贷款风险代偿保证金的杠杆作用。支持融资担保机构为纺织服装类企业融资提供担保服务,缓解针纺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支持保险公司在安全生产、出口信用等方面,为纺织服装企业提供更多风险保障。本文件所需资金原则上由各级受益财政参照现行财政体制分担,即市与区(管理局)按 4:6 比例分担,各县由当地财政负担,市级资金在扶持制造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

(三)加强人才支撑。培育高素质企业家,加强企业家和经营管理者的培训,提高企业家素质,开阔眼界,更新观念,为现代针纺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引育多层次人才,加强与市内外各类高校、高职、技校联系,支持开展实训实习等活动,吸引应届毕业生来昌留昌创业就业。依托南昌大学、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等,加大技能人才培训力度,与企业建立教学实习基地,加大订单式技能人才培养,建设一支高素质技工人才队伍。建立现代针纺行业专家咨询智库,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研究、咨询等支撑。

(四)加强调度推进。市工信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调度,引导企业用好政策措施,并及时通报全市现代针纺产业发展情况,对发展成效显著的地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滞后的县(区)、开发区加强指导和督促。各地、各部门要及时总结和宣传现代针纺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和典型事例,营造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

本文件有效期至2025年12月31日止,如市级其他政策文件与本文件政策条款有冲突的,以本文件为准。本文件由市工信局会同市有关部门负责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