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进展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6期)
  发布日期: 2023-05-26 

编者按:

全市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化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在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治理,在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上下功夫,扎实推进林长制各项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切实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现摘编刊发部分单位、县区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有关经验做法。

搭好平台唱好“戏”  推深做实林长制

——南昌市全力谱写守绿、护绿、增绿、活绿新篇章

近年来,南昌市以压实各级林长责任为核心,以强化林业资源源头管理为基础,全面推动林长制工作走深走实,在深入践行“两山”理论中谱写守绿、护绿、增绿、活绿新篇章,在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中彰显省会担当。

一、尽责守绿,实现林长治林。一是建立林长组织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全市共设立各级林长2074名,其中市级5名、县级59名、乡级728名、村级1282名,明确市级林长以县(区)为单位、县级林长以乡镇(街道)为单位、乡级林长以村(社区)为单位、村级林长以山头地块为单位的责任区域,做到让每一片森林都有责任人,每一位林长都有自己的“责任田”。二是落实总林长发令机制。每年至少由同级总林长或副总林长主持召开一次市级总林长会议和县级总林长会议,研究部署林长制工作重大行动和重要事项,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同时,每年至少签发两次市级、县级总林长令,要求各级林长及相关单位切实扛起森林资源保护发展责任,统筹抓好造林绿化、林业产业发展、森林质量提升、森林防火、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自然保护地及野生动植物保护、涉林问题整改等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重点工作。三是扎实开展林长巡林。各级林长以问题为导向,按照“三单一函”(责任区域林业资源清单、问题清单和工作提示单,重点和难点问题督办函)的要求到责任区域开展巡林工作。据统计,2022年度全市开展市级、县级林长集中巡林232人次,协调解决森林资源保护发展问题45个。

二、源头护绿,筑牢生态底色。一是组建源头管理队伍。按照“自愿、公开、公正、公平、择优”的要求,采取“笔试、面试、体能测试”方式,以县区为单位选聘专职护林员,并按照“五统一”(即:统一巡护装备、统一巡护职责、统一进行培训、统一纳入智慧平台管理、统一考核奖惩)标准,大力开展专职护林员规范化建设,逐步将专职护林员队伍打造成集森林资源管护员、应急事件处置员、政策法律宣传员、林业技术推广员等于一体的基层林业守护队伍。二是织牢源头管理网络。以全市第七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成果为底图,将全市215.78万亩林地划为525个资源管护责任网格,交由525名专职护林员进行“一对一”全覆盖、网格化管护,并以乡镇为单位布设森林资源基层监管员141名,做到每个山头地块的森林资源都有人巡护、每个区域的森林资源源头管理都有人监管。三是狠抓源头管理成效。专职护林员在开展日常巡护过程中,发现林业资源变化情况,及时通过留言、拍照、摄像等方式取证并通过巡护APP报送;涉及紧急或重大事件须即时报监管员和村级林长;村级林长和监管员通过手机APP可随时查看护林员巡山轨迹,实现森林监管全天候和源头管理网格化,确保对破坏森林资源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专职护林员巡护率达99.81%,巡护时长达12.6万小时,巡护里程达41.5万公里,巡护发现上报有效事件41件全部得到及时处理。

三、全力增绿,刷新城市“颜值”。一方面在山上不断提升森林质量。对全市主要通道沿线可视范围山体、重要景区山体等重要区域,融入森林景观设计理念,推进森林“四化”建设,构筑生态屏障。目前,全市森林景观利用林地面积达5.13万亩,梅岭景区茶园山生态实验林场已成为国家级森林康养基地,新建溪霞怪石岭景区、佐家寨现代农业示范园等9个基地成功创建省级森林康养基地。另一方面在山下大力开展乡村绿化。全市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载体,大力实施秀美乡村建设,大力推进村(镇)旁绿化、宅旁绿化、路旁绿化、田旁绿化、河渠旁绿化,栽植农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桂花、茶花、红叶石楠、果树等观花观叶观果树种。2022年,全市成功创建20个“省级森林乡村”,全市“省级森林乡村”达94个,乡村绿化美化成效显著。

四、高效活绿,带动山青民富。一方面大力开展林业示范基地建设。南昌市积极推行“林长+示范基地”帮建活动,通过示范推广,辐射带动,进一步促进全市林长制推深做实和林业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全市建立了湾里管理局太平镇“林长+林下铁皮石斛中药材示范基地”、进贤县下埠集乡“林长+乡村振兴+高产油茶种植”、安义县新民乡林下经济养殖“林长+林下养殖基地”等39个“林长+项目(基地)”,进一步激发“两山”转化潜力,有力推动各地乡村森林公园建设、森林村庄建设、高产油茶及林下经济等基地(项目)建设。另一方面重点扶持林下经济发展。南昌市对森林蔬菜(雷竹)补助每亩500元、森林药材按品种补助每亩100-500元、油茶补助每亩500元、林果补助每亩300元、林下养殖示范点补助每个5万元,在财政资金撬动下,充分调动广大林农、大户和企业参与林下经济建设积极性。全市优质油茶、森林药材、果树、花卉苗木、森林蔬菜等林业产业得到大力发展,实现了“农民增收得利、社会增绿得益、政府增效得绿”的多赢目标。目前,全市林下经济林地利用总面积53.065万亩,林下经济总产值为162776.29万元,从事林下经济林农6.96万人,国家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3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16家,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5个,建有与森林旅游相关农家乐(林家乐)128个,全市森林、湿地旅游年接待人数达1500万人次。

市统计局:聚焦绿色发展“新命题”

以数为尺服务绿水青山“含金量”科学测度

近年来,南昌市统计局积极践行“三新一高”发展要求,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决策部署,纵深推进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和“碳达峰、碳中和”统计新实践,科学量化南昌绿水青山“含金量”,直观反映生态系统价值和生态保护建设成效,为实现生态环境可持续管理和绿色发展提供统计支撑。

一、深入“摸家底”,以扎实的统计为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强数库”。一方面,统筹摸清家底。按照全省统一部署,自2018年开展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以来,市统计局牵头会同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林业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相关职能部门,对全市土地、林木、矿产、水资源等资产实物量账户进行详细梳理和统计,积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效保护和永续利用自然资源建立系统科学完备的数据库。截至2022年底,已按时保质完成5个年度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获取了第一手详实可靠的统计数据,基本摸清了全市自然资源资产“家底”,打下了将我市“绿水青山”量化为“金山银山”的良好工作基础。另一方面,动态管理数库。系统高效掌握全市能源消耗数据变化,加强填报数据审核,完善能源消耗季度核算使用的各类表格整理工作,做好能源消耗季度核算支撑指标监测,完成全市耗煤大户的实测热值资料核实报送和能源产品用于原材料用途表内容增补工作,深入开展电力消费比重、能源品种单价、发电煤耗、增加值能耗各关联数据间的匹配性与协调性分析,认真做好能源平衡表编制工作,积极为能耗监测和环保监测工作提供统计数据支持。

二、积极“扬优势”,以科学的核算为全市生态产品“定价格”。一是积极建言献策。以统计专业视角为科学制定相关制度、形成标准化技术规范积极贡献力量。认真研读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推进工作组办公室制定的《南昌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征求意见稿)》《南昌市生态产品总值核算统计报表制度(2021年度)(第二次征求意见稿)》和《南昌市GEP核算低更新频率数据清单》等制度和工作要求,充分发扬统计职能优势,针对报表目录、调查表式等内容先后提出11条修订建议,规范统计范围、统计指标名称、统计口径、计量单位等内容14项。及时向市长江办反馈我局对《南昌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重点任务清单(征求意见稿)》《南昌市推进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试点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的有关意见,提出的意见被市长江办采纳。二是着力保障数据。积极响应我市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GEP)核算制度体系建设工作需要,认真完成GEP核算所需数据可获得性网络调研任务。按照GEP核算数据需求,组织我局各相关专业科室对数据需求清单中涉及的5类指标实施调查统计,按照统计工作流程对填报数据进行严格审核把关,确保数据质量。三是科学核算定价。严格按照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联合印发的《生态产品总值核算规范(试行)》和《南昌市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技术规范(试行)》服务GEP核算,2022年底,南昌市已率先形成2020年市级GEP核算初步成果,初步实现全市生态产品“明码标价”,迈出了全市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实质性一步,对今后全市乃至全省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开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三、加压“提能力”,以赶考的自觉为全市绿色发展“添动力”。一是积极学习业务。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国内一流科研机构对GEP核算的有关理论研究成果,蓄积GEP核算理论知识;多方汲取兄弟省市的先进工作经验,如浙江省丽水市、广东省深圳市和我省抚州市、资溪县等有关试点经验,为GEP核算试点强化理论准备。紧盯政策发布,深刻领会“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精神,让绿色发展重大决策部署在统计新实践中扎根落地。二是深入探究经验。积极参与各类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专题研讨会,深入探究核算模型方法运用与适用技术参数筛选,探索建立适合南昌市情的GEP统计报表制度;积极参与全市节能减排、水资源节约、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研讨和交流活动,通过参加全市节能降耗座谈会、碳达峰方案评审会、节水重点工作推进会,交流总结经验、探索改进工作。三是广泛宣传推广。依托局“双周大讲堂”专题讲座率先在本单位开展生态文明建设与GEP核算、“双碳”“双控”理论知识学习宣传,利用局“两微一端”发布绿色发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节能减排、生态保护补偿等相关信息,既强化了绿色发展统计意识,凝聚了我局开展GEP核算和能耗统计的工作合力;又提高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绿色发展统计在社会各界的知悉度,深入营造全民重视绿色发展、支持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新建区: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

守护蓝天碧水净土

新建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强化生态环境源头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型,以更高标准打造“美丽南昌”的“新建样板”。

一、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常现蓝天白云。一是专业化防治大气污染制定《新建区大气污染防治“一区一策”实施方案》,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提高大气污染防治整治标准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实行扬尘治理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制度,按月进行调度,切实用好一线综合执法监管力量。同时,投资200多万元引进大气污染防治管家团队协同治理,对大气污染防治实行周分析制度,每周编制专报,对大气污染形势进行预报研判。是标准化防治工业废气。制定《新建区重点区域臭氧精准巡查管控方案》,对4家市级重点企业进行挥发性有机物“一企一策”治理工作。对印刷、喷涂、包装行业中47家挥发性有机物企业开展绩效定级,提高企业废气收集处理能力。完成江西乾照光电“三废”综合治理及能源技改,争取中央大气专项资金46万。同时,根据空气质量情况,及时启动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协调涉挥发性有机物企业进行限产停产和错峰生产,对40余家企业减产、减排等措施情况进行检查,今年累计提前发布污染天气预警15次,开展预警管控74天(臭氧63天),成功挽回优良天40天。智能化防治秸秆焚烧制定《新建区严格露天禁烧工作方案》,严格落实区、乡(镇)、村三级网格化管理体系,并使用南昌智慧环保APP,每日对露天禁烧巡查情况进行日上报。同时,建设2个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秸秆打捆离田原料化、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等综合利用技术,有效避免秸秆露天焚烧,原本被视作“废物”的秸秆完成华丽蜕变。2022年全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3.26%。

二、奋力攻坚、补齐短板,护佑秀水长清。是源头治理前湖水系。持续开展源头治理、全面截污,整治完成曹家桥上游污水排水口6个、雨污混接20处,清理华南渠、物华渠沿线菜地约8.65万平方米,修整水系河道边坡1万余平方米,铺设草皮0.65万平方米,完成浆砌石挡土墙550立方米,河道清淤1.25万立方米;实施华南渠改造工程,完成渠道改造720米;引水活化,打通青山闸与前湖水系的连通,对青山闸进行维修,施工顶管1120米,预计整个工程在今年5月底全部完成。二全力治理乌沙河。编制《乌沙河长麦桥断面水质提升方案》,制定《新建区乌沙河幸福河湖建设实施规划》,推进城区三年管网改造实施、三座景观桥实施等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乌沙河老街闸至蔡家桥段河道清淤工程,完成河道清淤3万余立方米。215个排水单元正式开工,160个排水单元施工改造完成,89个排水单元通过市水办达标预验收。是规划治理农业生活污水。编制《新建区农村生活污水专项治理十年规划》,先后投资约3.6亿元,完成191个农村污水治理项目,今年计划建设93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全部完成后将覆盖农村人口12.38万人。同时,完成《鄱阳湖南矶山断面和伍湖分场断面水质提升方案》编制工作。是智能治理入河排污口。完成88个赣江新建段入河排污口排查及监测溯源工作,及时上报各类入河排污口分类整治信息,初步实现排污口“一张图、一张网”智能化监管。制定《新建区长江入河排污口(赣江)整治工作方案》,计划于2025年底全部完成整治工作。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厚植生态底色。一是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编制《新建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预案》,按照“先减后增、增减平衡”的思路,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后,新建区自然保护区共2个,总面积25114.9公顷,分别是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江西鄱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完善制度保障用地安全督促完成6家在产土壤污染重点企业自行监测和隐患排查工作,防范建设用地污染及再开发利用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制定《2023年新建区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工作计划》,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不低于93%。规范全区危废及医疗废物申报登记和转移处置行为,完成70余家涉危废企业注册申报。是健全设施防治畜禽污染建设完成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粪污集中处理及资源化利用中心。编制《新建区“十四五”畜禽污染防治规划》,推动新建区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主要污染物消减。四是技术优化农药化肥减量完善土壤检测和田间试验数据,进一步优化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参数,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改善土壤结构。建立西山镇万亩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创建石岗、联圩、昌邑、象山4个“三新”技术示范区,示范面积4.2万余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