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进展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1期)
  发布日期: 2023-04-12 

编者按: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全市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紧紧依托特色优势产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现摘编刊发部分县区在新材料产业、文旅产业、航空产业方面的有关经验做法。

安义县:当好产业集聚“桥头堡”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安义县坚持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围绕“1+3+N”产业布局,把进一步促进产业链企业抱团合作发展作为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积极当好产业集聚“桥头堡”,逐步形成“铝新光智电”五大具有安义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支撑,实现产业加快集聚。一是项目引育成果显著。招引一批“高大上、链群配”优质项目。新招引3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2个,其中“5020”项目2个。重点推进捷锐机电、金德锂、纳琳威、安锂新能源、永洁烤瓷铝单板、朗清环保等一批新材料在建项目,其中永洁烤瓷铝单板、安锂新材料已竣工投产,纳琳威一期已试投产。二是企业培育提质提效。培育一批税收超亿元的龙头企业。截至目前,产业链企业总数57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1家,营收5亿元以上企业7家、10亿元以上企业4家,培育税收500万元以上企业9家、税收5000万元以上企业1家,龙头企业晶安高科税收近1.3亿元,创造了全县工业企业纳税记录。晶安高科2022年度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5亿元,为全县营收第一大户,成功获评南昌市链主企业。三是产业集群效应凸显。目前全县拥有铝型材及其相关配套企业420余户,其中规上工业企业163户,共有挤压线约660条,可以实现年产能200万吨,产值400亿元,是全国三大铝型材生产基地之一,产能位居华东第一、全国第二,铝型材产业集群进位至全省第21位。安义新材料产业集群成功获评省级产业集群。两大产业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助力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以延链补链强链为抓手,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一是主体培育稳中增量。率先在全市出台《安义县关于应对疫情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若干措施》,累计兑现留抵退税等各类惠企资金5.34亿元。大力推进“金融强县、金融新县、金融活县”,成功举办金融助力产融对接会,签约金额18.42亿元。全年净增市场主体破4600户,企业市场主体净增率全市第一,新增“五上”企业100户,不断提升产业链凝聚度。二是数字赋能转型升级。通过产业数字化赋能助力工业高质量发展。大力推动工业企业智慧化、数字化赋能工作,启动5G+智慧工厂建设示范工程,洪安化工入选南昌市“5G+智慧工厂”、获评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开展深度合作,持续深化5G基站、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布局,2022年共建设5G基站349个,引导企业上云580家,力争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业收入挺进全市“第一方阵”。三是完善平台支撑产业。与省投集团、泰豪科技积极对接,深化产业引导基金、供应链、投融资、项目储备等合作事宜,与泰豪初步达成拟组建3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意向,发挥基金平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第七届江西安义铝型材及门窗博览会作为新春“第一展”于1月29日至31日盛大举行,来自全国各地超400余家铝型材及门窗展商在此次铝博会同台竞技、集中亮相。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中国建筑材料流通协会等多家协会20余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齐聚安义,通过高峰论坛和主题演讲,交流发展热点。展会现场铝型材门窗及配套企业签约合作1000余个,意向签约3000余个,全面提升了安义铝型材产业的宣传广度和发展热度。

三、以抓创引优服务为保障,夯实产业发展根基。一是品牌创建亮点纷呈。创有“虹鑫”铝材、“南亚龙”铝材、“天昌”铝材、“实德”塑钢、“雅丽泰”铝塑板等中国驰名商标6个,江西省名牌产品22个;晶安高科成功申报“赣出精品”,巴菲特成功申报江西精品,实现该领域零的突破。二是人才引育卓有成效。为晶安高科8名高管争取南昌市人才补贴14.4万元,兑现晶安高科高级人才奖补资金162万元,组织30余家新材料企业参加线上招聘会,拓宽招引渠道,解决用工1000余人;中膜环境曾香团队入围江西省高层次创业团队项目。三是帮扶指导硕果累累。2022年度,为21家新材料企业发放财园信贷通贷款13432万元,为5家新材料企业发放科贷通贷款1950万元;为新材料企业兑现各项惠企政策奖励资金1834.96万元,成功争取晶安高科2022年省预算内基建投资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平台建设专项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方向投资计划支持资金100万元,协调金融机构对洪安化工提供授信支持6700万元。

新建区:以“五型”政府建设为引领

下好“现代旅游+”一盘棋

近年来,新建区依托区内丰富的旅游资源优势,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推动旅游产业大提质和经济效益大提升。同时,以“五型”政府建设为引领,全力构建现代旅游体系,以全域思维激活文旅融合一盘棋,打造南昌文旅休闲发展新地标。

一、聚焦高站位规划引领,以忠诚之本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始终把牢文旅发展的政策导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围绕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科学编制《新建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保等各类规划有效衔接。同时,整合全区旅游资源,深化“旅游+农业”,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上新建”主要围绕望城铜源峡、西山特色小镇、石埠梦山和西圳线沿线布局;“下新建”主要围绕海昏侯周边、象山森林公园、联圩十里丰产和乐饭线沿线布局,通过以点串线、以线带面逐步建设全域美丽乡村,带动全域旅游发展。

二、聚焦全方位宣传造势,以创新之法驱动旅游形象提升

积极学习省内外优秀文旅城市先进经验,创新文旅宣传新模式,结合新媒体技术,开辟新路径、新方法。提出“新·有梦,建·有道”旅游新口号,塑造全新新建文旅形象。线上,组织开展短视频创作大赛,通过视频创作大赛的方式,鼓励市民积极参观新建风土人情。目前,铜源峡景区、怪石岭景区、联圩颐荷园万亩油菜花海等宣传短视频总播放量超过1000万,收获了一大批游客关注。线下,举办溪霞桃花节、南昌中盛山庄映山红文化节、金桥乡蜜桃采摘文化节、溪霞田园光影文化节等旅游文化活动,为游客创新新建玩法。同时,积极推动新建文旅品牌走出去,开展系列文旅旅游推介活动,先后赴福建、浙江等地进行专题旅游推介,提升新建省外旅游知名度。

三、聚焦多渠道内涵提升,以担当之姿推动文旅品牌创建

坚持文旅融合理念,结合新建独特的地理环境,打造“鄱湖明珠”南矶湿地、“鹭鸟王国”象山森林公园、溪霞怪石岭等特色风景胜地;结合新建源远流长的人文底蕴,唱响“中国府第文化博物馆”汪山土库、道教净明宗祖庭西山万寿宫、“改革开放策源地”小平小道等历史遗迹、人文胜地旅游品牌。扎实推进A级景区建设,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3家、国家3A级景区6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3个等,景区数量排全市县区前列。江西蜜蜂文化科普示范基地(江西汪氏蜜蜂园)获评省级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南昌海昏侯国遗址公园、汪山土库、马兰圩湿地公园、蓝筹颐荷园、溪霞怪石岭等,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网红打卡地。此外,全国首个以梦文化著称的风景区梦山,全国最大的鹭鸟栖息地象山森林公园等一批旅游品牌越擦越亮。

四、聚焦多形式基础夯实,以服务之心拉动文旅市场复苏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出台《新建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实施细则(试行)》《新建区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链长制方案》等配套文件,贯彻落实文化和旅游产业“链长制”,制定“四图五清单”。设立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800万元,构建文化旅游政策支持体系。二是重振文旅市场。投入专项资金对正常经营开放的A级旅游景区、星级宾馆、旅行社进行疫情后纾难解困补助,帮助企业克服难关,恢复生产;推出2023年新建区“春光无限·乐游新建”春季消费节惠民活动,投入70万元用于区域注册旅游景区、酒店民宿、旅游餐饮等消费活动,进一步挖掘消费潜力。仅春节假期,累计接待游客154.6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6亿元,旅游收入再创新高。三是升级景区配套。坚持景区和城区一体化发展理念,完善旅游集散中心、旅游道路、旅游交通指示牌、停车场、水电气供给、公共安全应急救援等配套设施。完成金桥到汪山土库等旅游公路改造,105国道至溪霞怪石岭专用旅游公路投入使用;投入2000万打造铜源峡景区停车场;旅游服务不断改善,游客体验持续升级。

五、聚焦宽领域项目支撑,以过硬之方促动产业繁荣发展

坚持以旅游产业发展为引领,强化项目支撑和龙头带动理念,加快现代旅游产业体系构建,提升全区文旅整体品质,动员各乡镇各相关部门大力开展文旅项目招商,搭建文旅产业“筋骨”。文旅招商战线全体干部积极肯干、踏实肯为,通过敢啃硬骨头的韧劲、敢为天下先的闯劲、敢打攻坚战的冲劲先后引进南昌·环球国际旅游度假区、南昌龙巢海昏国文旅度假区等知名涉旅企业落户新建;加快江南烟雨特色古镇、西山康养小镇、上天峰景区和朱权墓遗址公园等在谈项目签约落户;大力推进西山文化旅游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和汪山土库景区提升改造,整合周边旅游资源,配套订制精品旅游路线,重点塑造“北游大塘,南逛西山”的旅游印象,推动全区旅游专业化、集群化发展。

高新区:聚焦“江西航空梦”

全力打造世界航空名城

南昌高新区积极贯彻落实省委尹弘书记专题调研航空产业时,作出的“要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吸引更多航空企业、项目、技术、人才等加速集聚落地,让航空城尽快兴起来、强起来”重要指示,积极抢抓“国产大飞机”和“军民融合”战略发展机遇,着力聚“链主”、补“链点”、强“链条”,加速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航空城,为实现江西“航空梦”贡献高新力量。

一、聚焦“高大上”,推动产业集群从“小”到“大”。一方面,招大引强聚链主。把引进建圈强链的高能级企业作为推动产业发展的“胜负手”,紧盯中国商飞、中国航发等龙头企业战略布局,做好项目招引文章。目前,中国商飞第二制造中心已正式落地,2022年在昌交付ARJ21飞机20架,占全年总交付量的60%;与中国航发合力打造的全省首个“两机专项”重大项目江西民机试飞基地项目成功落地,标志我区成为全国唯一集聚中航工业、中国航发和中国商用三大航空央企的开发区。另一方面,创新攻坚强支撑。建立产学研常态化对接机制,通过创新链、产业链“双链”对接会等方式,推动北航江西研究院、洪都650所等航空科研机构“研发清单”和企业“需求清单”精准对接,孕育一批尖端科研成果。如:中发天信研制出国内唯一配装全权数控系统的10KN推力级航空发动机装机产品——XX850;江西冠一通用研制出国内首个民企自主知识产权通用飞机型号——GA20;三瑞智能科技创设的“T-Motor”品牌在工业无人机动力系统领域位列国内第一、国际前三。

二、围绕“链群配”,促进产业集群从“木”到“林”。一是会展招商搭平台。连续四年成功举办南昌飞行大会,参展飞机达433架次,吸引了50万人次观看,成功将其打造成全市乃至全省航空产业招商的重要窗口和靓丽名片。2022年大会共签约项目20个,签约总金额281亿元,签约项目和签约金额实现“双突破”;四届大会共吸引190余家航空企业、研发机构及科研院所齐聚南昌航空城,累计签约产业项目和人才项目86个、签约金额达1276亿元,取得了展会搭台、项目唱戏、产业走红的“三赢”效果。二是狠推项目补链点。全面实施“一个产业、一支队伍、一本招商手册、一套招商政策、一篇产业PPT”的“五个一”标准化作业和“一企一策、一企一方案、一企一专班”的“三个一”工作法,安排专班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全面出击谋项目、一对一服务企业推项目,实现项目招商效率和推进进度双提升。目前,南昌航空城已落户项目78个,总投资约711亿元,其中包含整机制造企业9家、无人机制造企业4家、航空发动机制造企业2家、航空新材料制造企业4家、通航飞行服务企业6家、航空产品配套企业43家,初步建成集整机研发制造、零部件配套、通航服务为一体的航空制造产业体系。三是军民融合扩领域。抢抓洪都航空工业集团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契机,积极引导社会资本承接其拟释放的军民融合配套项目。目前,江西金都航空零部件有限公司等8个洪都军民融合项目顺利落户,总投资约36亿元。全区现有军民融合企业55家,2022年参与军民融合产业活动的企业营业收入达366.60亿元,其中国防科技工业军品营业收入约195.84亿元,占比53.42%。

三、紧扣“优服务”,助力产业集群从“大”到“强”。一是强化优质物理空间支持。建成国内跑道最长及江西省首个4D级A类通用机场——瑶湖机场,全面满足区内企业的科研试飞需求。由平台公司代建厂房,为落户企业量身定制生产场地,让企业“拎包入驻”、快速投产。目前,已竣工的航空科创城标准厂房项目(一期)入驻了南昌沪航工业、江西金科力实业等4家航空企业,2022年实现营收66485万元。二是强化功能平台服务支持。重点打造产业平台保障体系,落户包括全国首家省局共建、全国第五家适航审定中心——江西适航审定中心服务平台在内的8个服务平台,服务范围涵盖航空器审定、应急救援、科技研发、投融资、航展、旅游等领域,全方位助力区内企业抢占市场先机。三是强化高层次产业人才支持。实施创新人才“裂变”攻坚行动,全速推动省高层次人才产业园建设,柔性引进包括4名院士、1名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专家、2名赣鄱工匠在内的27名航空领域高层次人才人。着力强化产业工匠型人才支撑,打造全省首个“产教融合”示范区,推动区内重点企业与南昌航空大学等院校构建定向人才培育合作机制,2022年招引相关专业大学生及技能人才近千余人,进一步夯实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