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进展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6期)
  发布日期: 2023-03-06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我市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夯实保障粮食安全根基,以务实举措推动“三农”各项工作落地落实,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不断取得新进展。

市农业农村局:路畅、村美、民富

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南昌画卷

南昌市农业农村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之地”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农村路域环境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业特色产业提升“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

一、路域整治便出行,百姓安全感更有保障。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农村道路破损、沿线环境杂乱、道路交通安全等问题,全面开展农村路域环境整治行动,真正把农村道路建成群众的安全路、幸福路。2022年南昌市被交通部、农业农村部、财政部、乡村振兴局等四部局评为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一是宜改路段“白改黑”。市级财政每年投入3.5亿余元,对全市农村道路宜改路段实施路面改造提升工程,实现全市省、县道宜改造路段黑化率100%、重要乡道宜改造路段黑化率50%以上。2022年完成了455公里农村道路“白改黑”,农村地区道路通行条件得到快速改善。二是沿线环境“八个无”。按照路域环境“八个无”标准,集中对农村地区主要通道沿线开展“拆违、整乱、通沟、植绿”等整治行动,共拆除有碍观瞻建筑6000余处,修缮疏通排水沟渠400多公里,补种和修剪行道树2900多公里,因地制宜在主要通道两侧农田种植油菜、红花草等冬种作物,实现绿色过冬,农村地区路容路貌得到显著提升。三是道路出行“更安全”。全面开展农村道路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新安装险要路段防护栏210多公里,设置减速震荡标线2万多平方米,完成平交道口路面硬化1.5万平方米,增设警示标志牌5000多处,农村道路通行质量和安全大幅提升,百姓出行安全感更有保障。

二、环境整治惠民生,百姓幸福感更加可及。围绕“干净、整洁、有序”基本要求,聚焦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任务,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是建设“人人宜居”的美丽家园。市级财政每年投入6.5亿元,突出“一整四化”和“八有”建设,2022年扎实推进329个共同富裕样板村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打造了一批更高质量、更加宜居、更具活力、更可持续的美丽乡村。二是办好“人人满意”的民生实事。全面加强农村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一体推进农村亮灯工程、“厕所革命”等民生实事,2022年全市完成村庄路灯安装16940个,实现747个未安装路灯村庄全覆盖亮灯;完成农村户厕问题整改10799个,整改完成率100%。邀请200余名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两整治一提升”项目进行全覆盖现场调研,评价满意率达98%。三是搭建“人人参与”的建管平台。强化党建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联动村民理事会、新农村建设促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参与乡村建设管护,安义县《干群齐上阵 共建新农村》经验做法被《人民日报》头版报道。坚持以数字赋能村庄长效管护,“万村码上通”5G+长效管护智慧化平台实现省市县互通、村村全覆盖,基本形成“一表查建设,一图看管护,一网管长效”的村庄环境“一网统管”工作格局。

三、特色产业带共富,百姓获得感更可持续。始终将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来抓,立足南昌资源禀赋,依托农业农村特色产业,大力开发乡土资源,发挥竞争优势,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致富。一是走特色发展之路。以“一镇一业”“一县多业”为主抓手,突出区域农业特色,通过制定“一产一策”,全力支持农业产业强镇做优做特。全市共创建南昌县冈上水禽、安义县长均蔬菜、进贤县三里黄鳝等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进贤县衙前乡肉鸡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新建区石埠镇芦笋、湾里太平镇民宿、南昌县武阳现代种业等10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了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强镇梯次培育格局。二是走龙头引领之路。全力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市级财政安排3000万元对首次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一次性奖励,通过强龙头,推动农业全链条升级。2022年全市新增省级龙头企业36家、市级龙头企业42家,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422家,其中国家级16家,省级135家,江西阳光乳业、江西正味食品成功上市,全市主板上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三是走科技赋能之路。围绕建设农业强市目标,依靠农业科技创新,积极在数字农业方面开辟新赛道,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我市立足VR虚拟产业发展优势,引进航天红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红谷滩区投资2亿元建成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于去年世界VR产业大会期间精彩开园,成为“永不落幕”的VR产业应用场景。

南昌县:抢抓春耕农时  筑牢粮食安全

春回大地,春耕在即。做好春耕备耕生产,是确保全年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关键,南昌县坚持早准备、早行动、早动员,统筹1.17亿元资金,全力推进182万亩粮食播种任务,牢牢把握全年粮食生产主动权,为实现农业生产和粮食丰收“开门红”开好局、起好步。

一、大力推动农田高标建设,打好打牢稳产基础。一是高标准规划。深入贯彻“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制定出台《南昌县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大力实施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示范项目,分批分次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97.96万亩。二是高质量建设。推行高标准农田建设“一张图”,统筹做好新建、补建和改造提升,切实解决保水保肥能力不足、灌溉保障条件薄弱、田间设施老化损毁等问题,集中力量打造“田成方、路成网、渠相连”的现代高效农田,建成后平均耕地质量可提高约1个等级,亩均粮食产能增加10%~20%。三是高要求养护。建立“县负总责、乡镇监管、村为主体”的建后管护机制,按照每亩15元标准拨付养护,明确管护责任和具体要求,逐步建立健全多方参与、责任明确、协调顺畅、保障有力的高标准农田管护机制,努力做到“建成一亩、管好一亩、见效一亩”。

二、大力实施农资产品储备,配齐配足生产要素。一是确保总量充足。按照“宁可备而无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全力做好农资产品储备工作。目前,全县共储备早稻种子4200余吨、化肥1.6吨、农药3000余吨、农膜160余吨、农机总动力122.2万千瓦,有力保障春耕所需。二是确保渠道畅通。统筹做好全县农资产品供需情况监测调度,构建“县级统筹、乡级调配、村级保障”的供应格局,全县126个销售网点应开尽开,全力保障农资产品供应畅通有序,满足群众就近就便需求。同时,开通24小时农资供应服务热线,将农资送到田间地头。三是确保质量过硬。切实加强农资产品生产和流通领域环节监督检查,督促各农资店严把进货关、储存关、销售关,严肃查处假冒伪劣和囤积居奇等不法行为,力保农资产品供应充足、质量过硬、价格稳定,让农民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出动执法人员107人次开展联合执法,抽检样品179批次。

三、大力开展农时春耕动员,掀开掀起备产热潮。一是强化宣传引导。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传,详细解读最新惠农政策,动员群众提前备战春耕生产,为粮食增收、产业发展打好基础。目前,组织开展春耕备耕宣传动员活动360次,发放宣传手册2万余份。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土地适度规模流转,将不愿种、不想种、没有能力种的农户耕地统一转包给种粮大户,切实解决劳动力不足、从事双季稻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实现耕地效益最大化。二是强化技术指导。利用冬闲时间举办专题培训班14期,培训乡村农技员、种粮大户700多人,极大调动广大农户购机用机积极性,在全县掀起双季稻机插热潮。组织农技人员围绕春耕农资储备、田间管理等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开展一线服务指导,帮助群众解决春耕备产的实际问题。目前,共开展田间技术指导服务110场次,指导群众1800余人次。

经开区:“三个突出”并举

助推乡村振兴走深走实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乡村振兴南昌样板”决策部署,南昌经开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扎实推进基层治理,把建设美丽乡村作为重要抓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根本之举,为打造全面振兴经开样板贡献经开力量。

一、突出整体美,扎实推进乡村内涵建设。一是强化党建带动。持续发挥党建引领带动作用,以“党建链”引领带动“产业链”“工作链”“服务链”。将党建促进乡村振兴作为绩效考核、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重要内容,不断优化村级党组织带头队伍,配优配强领导班子,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动力引擎。目前,已培养“引领型”支部书记5名,培育党员致富带头人20余名,引导党员干部领办创办合作社3家、产业基地12个。二是坚持规划先行。按照“提升特色村、整治自然村”思路,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及江河湖沿岸、重点项目周边等区域,重点规划打造6个共同富裕村、1个乡村振兴示范村,着力把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美丽家园。三是聚焦乡风建设。为有效推进移风易俗,区相关部门会同镇党委政府、村“两委”,通过三方联动构建“5+4清单积分制”。“5份清单”由村“三务”公开、小微权力、公共服务、村级事务、移风易俗构成,并结合乡风文明“七个倡导”活动,对村民言行进行量化积分;“4个要素”则由责、权、事、费组成,确保村级事务“权随责走”“费随事转”。

二、突出环境美,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围绕“两年大变化”目标,着重推进“两整治一提升”项目,持续提升乡村“颜值”。一是优化路域环境。持续推进农村公路“白改黑”工作,投入2200万元顺利完成辖区内9条公路改造。同时,大力开展农村公路环境提升工程,投入125万元对辖区内23条国、省、县(乡)道路进行环境整治,拆除非公路标牌216块,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712座,整治路肩52公里,清除路肩植物2145米,整体改善路周环境风貌。二是改善人居环境。紧抓“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契机,投入5000万元对辖区内共同富裕样板村、乡村振兴示范村进行“三清一改”整治、“一整四化”“八有”建设。“三拆三清三治”27个村,其中乐化镇莲塘村拆除危旧房屋47栋,清理残垣断壁92处,转运垃圾废弃物300吨,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有序。

三、突出产业美,加快推进乡村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确立产业发展路线,持续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注入动能。一是压实粮食生产责任。扎实抓好粮食生产工作,采取专家指导、无人机飞防喷药等措施加强田间管理,稳产增产保丰收。2022年,我区如期完成市里下达的9.32万亩粮食播面,0.76亿斤粮食产量任务;冬种油菜1.75万亩,完成率为109%。二是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结合“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统筹整合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涉及项目资金及其他各类扶持资金,成功培育特色种养、冷藏物流、农副产品加工等19个经营主体,带动86户脱贫户实现增收;组建65个农村合作社,带动20户脱贫户实现增收。同时,结合区域内务工人员多的实情,打造2条烧烤夜宵街区,推动周边村民以摆摊等形式增收。三是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积极推行“经营主体+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持续稳定扩大农村集体经济规模,增加乡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农民收入。2022年,实现全区55个村集体经营性收入20万元全覆盖,收入超30万元占87%,蛟桥街道被列为南昌市“农村改革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