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2006年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06年1月17日在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李豆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市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5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是全民创业的一年,是全力过关的一年,是全面跨越的一年。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富民强市”目标,着力做好“两篇文章”,实现了经济运行高位增长、招商引资人来客往、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城市建设有模有样、各项保障健全有力、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为1008亿元,增长16.8%;

财政总收入126.1亿元,增长23.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8.3亿元,增长38.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0亿元,增长4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亿元,增长15.9%;

实际利用外资9.1亿美元,增长24.5%;

实际利用内资260.5亿元,增长40.5%;

出口总额12.4亿美元,增长15.3%;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0301元,增长17.8%;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879元,增长13.6%;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3.5%;

人口出生率13.45‰。

(一)经济运行高位增长

围绕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坚持企业为中心,突出园区主战场,搭建服务新平台,调度油电煤供应,实现了工业总量增长、园区实力增强、创新水平增高、名牌产品增多。全年工业投入130亿元,增长33%;政府贴息3740万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73亿元,增长1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销售收入增长28%,利税增长12%。美国微软、中兴通讯等正式落户,江铃VM发动机、雪津啤酒等正在实施,晨鸣纸业、晶湛科技等58个项目竣工投产。南昌高新区实现“三个200亿”(技工贸总收入230亿元,增长31%;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增长35%;销售收入200亿元,增长32%),南昌经开区列中西部地区同类开发区第3位,小蓝工业园汽车产业基地正在形成。全市工业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552亿元,实现利税73亿元。工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个,博士后工作站5个,江铃陆风SUV车成为中国首个出口欧洲的自主汽车品牌。“汪氏蜂蜜”获中国驰名商标称号,“草珊瑚牙膏”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7个产品荣获江西名牌称号,名牌产品占全省的四分之一。真正是制造业越叫越响,园区工业越做越旺,支柱产业越来越强。

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落实党的农村政策,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优化结构,夯实基础,抓好示范,“三农”工作全面提升,做到了“产业出特色、龙头成规模、基地有品牌、示范增亮点”,实现了产量稳中有升、结构优化提升、基础巩固提高、村镇面貌一新。全年免征农业税1.65亿元,直补农民8978万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06.5万亩,比上年增加14.7万亩,产量39.9亿斤,再创历史新高。除险加固病险水库,修建门塘、山塘,检修机电泵站,硬化堤顶路面,基本实现农村公路村村通。(病险水库开工120座,山塘、门塘修建3810座,机电泵站检修3.4万千瓦,堤顶公路开工319.8公里,农村公路硬化1900公里,退耕还林24.2万亩。)全市正在形成“县有品牌、乡有产业、村有基地”的特色经济板块。培植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省级龙头企业25家。新增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志51个,拥有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52个、无公害农产品论证品牌32个。全市建成国家级重点镇6个,省级重点镇14个,省市级文明小康示范村34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点11个,青山湖区进顺村被评为“全国十佳小康示范村”、“全国十大名村”。一年来,整个“三农”工作,可谓是“党恩浩荡,免税免粮,风调雨顺,老天帮忙,增产增收,五业兴旺,科技兴农,农村变样”。

围绕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提升传统商贸,做大物流平台,拓展现代服务业,第三产业亮点频显。商贸流通是:特色街车水马龙,大卖场人流如潮,大物流吞吐八方。打造了洪都大道、建德观、师大南路、绳金塔西街等一批商业特色街。百货大楼销售额15亿元,增长11.3%,跃居全国第14位。全市交易额超亿元商品市场28个,其中,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122.7亿元,增长3.8%;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34.8亿元,增长22.5%。城南兴发物流园区初具规模,城北白水湖物流园区已完成规划,保税物流中心第一期动工。房地产业是:土地出让规范有序,房屋开发稳健推进,市场交易持续活跃。全市招拍挂出让土地5300亩,新增融资5亿元。竣工商品房面积413万米2,经济适用房面积19万米2;商品房交易面积395万米2,增长5.6%;全市商品房预售均价涨幅低于全国水平。旅游会展是:打造品牌、规范管理、培育市场、兴建国际展览中心。全年游客达到72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46.3亿元,增长17.3%;成功承办了中国(江西)首届红色旅游博览会、第26届中国柴油车配件展示交易会、中国辣文化美食节等会展活动80余项。金融领域是:引进股份制银行,推动政银企合作。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南昌分行已经开业,兴业银行南昌分行已获批准;举办首届政银企洽谈会,融通资金113.6亿元。截止12月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56.7亿元,增加218亿元;贷款余额1027.5亿元,增加173.8亿元。整个三产实现了“生意兴隆通豫章、财源茂盛达南昌”。

围绕“放开、平等、服务”,转变思想观念,吸收外地经验,提供优惠政策,奖励创业典型。全年新增个体工商户2.9万户,新增私营企业4637户;全市个私经济完成增加值353.1亿元,同比增长35.3%,占全市GDP的比重由上年的30.7%上升到35%,上缴税金的比重由19.6%上升到24.1%。个私经济是“三分天下过其一”。

(二)招商引资人来客往

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对接长珠闽,巩固港澳台,突出东南亚,拓展日欧美,实现了招商引资总量扩大、品质提升。全市新批合同外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3个,合同外资6.6亿美元,增长10.6%;内资超亿元项目34个,合同金额137.2亿元,增长87%,外资直接拉动全市经济增长7.1个百分点。境内推介会、招商会,会会硕果累累;境外大组团、小分队,队队满载而归。特别是中国南昌第四届金秋经贸活动月期间,共举办大型活动32场,参与人数超过500万人次,来昌客商1.8万人次,境外国外客商近千人,共签约项目173个,合同外资5.5亿美元,合同内资126.9亿元。可以说是:活动一场连一场,客人一批又一批,项目一个接一个,天天是节日的气氛,处处是欢乐的景象。

(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实施文明南昌行动,推动国家“四城”创建:“四城”创建相互联动、宣传部门积极鼓动、机关单位闻风而动、百万市民人人行动,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称号。在“五大文明工程”上,倡导文明新风,组织“四进”社区活动;狠抓文明执法,开展机关“双评”;推进街居改革,共建和谐社区;狠抓机关作风,建设小康示范村(全市创建县级以上文明小康示范村108个);在交通整治上,实施畅通工程,做到:人要文明礼貌,车要各行其道;标明路牌线道,执法公正公道。在市容环境整治上,抓好三大项(市民行为、交通秩序、楼道路道)、整治三专项(建筑工地、集贸市场、六小场所)、攻克三难点(垃圾、污水、噪声)、突破一重点(除四害)。一年来,对全市1.7万栋房屋,进行清楼顶、整楼道、刷墙壁、扫庭院、清阴沟、掏粪池;对940条大街小巷,取缔占道摊点,拆除违章搭建,规范商家经营,装好电灯电线;对37条景观路,上整天线,下整路面,两边美化店面;对“五车营运”,实行外面强力整治,里面真情帮扶,发放残疾人代步车1242辆,落实帮扶对象1070人;对81个农贸市场,加强硬件建设、配备环卫设备、推广集中宰杀、强化市场监管;对9000多“六小”店面,严格证照审批,取缔无照经营,配备卫生设施,规范行业行为;对600多建筑工地,推动文明作业,实行围档施工,强化安全生产,注重标化管理,做到了:工地文明花,城市风景线;对城乡结合部、铁路沿线,划清责任区域,加大整治力度,建立保洁机制,实行长效管理。在环境保护上: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开展了蓝天、碧水、宁静、绿化、固废、宣教六大创模工程。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3%,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达95%,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98.1%,主要水体水质满足功能要求,工业固体废料处置利用率达89%;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达70%,烟尘控制区覆盖率达100%。

民主法制:制定规范文件,接受民主监督,加强普法教育,推进依法治市。一年来,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5件,制定规章7件,核查规章41件,报请省政府备案的规范性文件9件,受理行政复议案件78件。认真执行人大及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加强广大干群普法教育,加大惩治腐败、纠风治乱力度,推进依法治市进程。政府各部门、各执法单位能够文明、公正执行公务,取得明显成效。

社会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做到经济社会同步规划、同步部署、同步落实。科技:组织实施科技项目(379项),表彰奖励科技明星(8名),加快数字南昌建设。2项科技成果分获中国发明展览金奖和铜奖,2项科技成果获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申报专利1150项。教育:均衡提升基础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新建一批教育网点。小学、初中入学率分别达99.6%和98.1%,高中入学率达77%,高考录取率达69%。按计划完成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新建改建扩建校舍17万米2。人才: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加大人才培训力度。当年人才进出比为〖JP8〗1.2〖JP〗 : 1,实现了流入大于流出的历史性突破。加强党政人才培训,选派269名领导干部赴国内外高等学府深造。文广:弘扬传统文化,活跃群众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举办大型活动,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组织大型文艺活动30余场、社区文艺展演560余场、送戏送电影下乡1700余场,承办中国(江西)国际傩文化艺术周、《徐悲鸿书画特展》,市歌舞团赴马来西亚、澳门成功演出。筹资近亿元,数字化改造市广播电视网络。卫生: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债建设项目7个、医疗救治项目9个),加强农村卫生机构建设(启动新、改、扩建乡镇卫生院48所、村卫生所104个),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探索血吸虫病防治新模式,荣获社区卫生工作全国先进市。体育:群众体育方兴未艾,竞技体育摘金夺银。举办华东地区龙舟邀请赛暨全市第四届龙舟赛、全市社区运动会,开展全民健身月活动,获全运会、东亚运动会金牌11块、银牌2块,八一衡源队晋级全国甲级足球队。

(四)城市建设有模有样

坚持“五高”目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素质塑造)、注重“四增”举措(增绿、增亮、增色、增净)、把握“四脉”传承(山脉、水脉、人脉、文脉),实行“四网”并举(路网、线网、水网、管网)。完成一批重点区域规划,推进一批重点工程建设。按照“提升昌南、加速昌北、启动朝阳”要求,在昌南:挖掘文化底蕴,打响英雄品牌,保护都市候鸟,改善人居环境。再现“滕阁金塔、双峰并峙”之雄浑,“苏圃春蔬、徐亭烟柳”之妩媚。在昌北:东沿赣江摆开、西揽梅岭入怀,孕育山水灵气、传承豫章文化,构筑大板块、做美红谷滩、打造大昌北。在朝阳:加大基础投入,强化功能配套。在具体工作中,重点是:修路开河,建园架桥,加强绿化,治理污水,兴建客运站,扩建八一馆。城市道路是:东外环竣工通车,西外环完成路基;完成青山南路、上海路改造;阳明路东拓延伸进展顺利,机场路、南高公路、高新南大道二期基本完工;青山湖湖东路网三横二纵全面竣工。开展了第3轮百路大会战,按照“路要平、线要直、沟要通、灯要亮,到边到角到旮旯”的要求,改造小街巷路143条。玉带河是:先求其通,再求其宽,后求其美。西支1.7公里、主支1.8公里、北支1.8公里已竣工;东支1.9公里、南支4.7公里,正在抓紧实施。象湖景区二期:重点是一塔、二路、三桥、千灯、万树,打造成为“远看似画卷、近看是公园,江南水乡尽在象湖”的现代湖景。梅湖景区:多栽树、修小路、原地貌、老水系、铸精品、绘蓝图。动物园搬迁:正在抓紧设计施工、动物引进。赣江市民公园:举头南浦飞云,俯首波光粼粼;上溯千年历史,又现西江风情;万米春秋画卷,一道文化长城。生米大桥是:长龙卧波锁赣江,一道彩虹落南昌,铁笔丹青墨重彩,鲲鹏展翅著华章。城市绿化是: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年植树994.5万株,完成绿地面积232.2公顷,新铺草皮104.5万米2。城市绿化覆盖率达38.2%,建成区绿地率36.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5米2。治理污水:投资3.7亿,新建红谷滩、象湖污水处理厂。昌南客运站是:造型新颖,气势恢宏,设施完备,管理一流,提升了公交服务水平,方便了群众安全出行。八一起义纪念馆是:本着“纪念性、教育性、艺术性、观赏性”原则,兴建陈列大楼,复原“江西大旅社”,再现八一“烽火”,打响英雄城品牌。另外,在市区城南河、玉带河、抚河、象湖、梅湖,开放水面,投放鱼苗,制定规则,健康垂钓。让广大市民走出家门,融入自然,形成“满目秀色山川翠、万人垂钓万人舞”的生动景象。

(五)各项保障健全有力

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事事都为百姓着想,天天关顾下岗就业,低保五保应保尽保,生活经费月月发放,真情帮扶弱势群众。重点是:新增就业,扩大保险,强化保障,救济帮扶。全年新增城镇从业人员7.3万人,完成任务的111%;向省外劳务输出20.8万人,完成任务的104%;免费职业介绍6万人,完成任务的103%;发放小额贷款6556万元,完成任务的207%。扩大社保面,提高征缴率,社会保障扩面征缴工作有新突破。到年末,全市养老保险参保60.3万人,增长1.9%;失业保险参保46.5万人,增长0.6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36.8万人,增长28%;工伤保险参保45.9万人,增长1.7%;生育保险参保36.7万人,增长0.5%。统筹范围内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支付养老金15.2亿元。特困低保做到应保尽保,发放低保资金9817万元;农村特困户、五保户做到“摸清户头、落到人头”,共下拨农村特困户救助资金1215万元,五保户供养资金1115万元,1.1万农村“五保”统一实行低保,扩大了集中供养的范围。真正是带着感情,饱含深情,贴近市民,关爱百姓,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

(六)社会稳定人民安康

坚持警钟长鸣,敲打不停,做到“稳定无小事,没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有事不怕事”。在社会治安上,强化110,夯实派出所,加强特警队,控制社会面,提高破案率。全市刑事案件立案同比下降3.5%,破获刑事案件同比上升34.6%;在安全生产、消防安全上:宣传大喊大叫,隐患大排大查,问题大整大改,队伍大操大练,设备大置大添。全年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和恶性火灾事故;在信访工作上,注重舆论引导,领导定期接访,妥处群体事件,解决实际问题,维护群众利益。实现了上访大幅减少,社会一派祥和。

与此同时,认真落实三大基本国策:完成计划生育指标任务,重视资源环境保护,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开展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加强人防建设,荣获全国人防先进城市称号。外事侨务、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工作继续加强,统计、审计、参事、档案、地方志、保密、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消费者权益保护、防震减灾等,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了大量工作,取得骄人业绩,在全国赢得块块奖牌(43项),在全省捧回了座座奖杯(14项),为南昌争得了荣誉。

二、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的团结带领下,2001年以来的五年,是南昌确定“市管县体制”后,思想解放力度最大的五年,全民创业热情最高的五年,投资发展环境最优的五年,经济实力增长最快的五年,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五年,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五年;过去的五年,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非典”,抗御了百年难遇的旱涝,破解了制约发展的难题,唤起了全民创业的热情,呈现出“人心思上、事业兴旺、经济提速、城乡变样”的良好态势,南昌做大了规模、做强了实力、做优了环境、做美了面貌、做响了名声。

(一)经济总量五年翻番。财政收入超百亿,生产总值跨千亿,城镇居民人均收入过万元,南昌跃居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城市第35位。2005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08亿元,是2000年的2倍;财政总收入126.1亿元,是2000年的2.8倍;一、二、三产比例由10.6 : 47.2 : 42.2调整为〖JP2〗7.3 : 52.6 : 40.1〖JP〗。工业:实现了“三年翻番”,形成了十大集群,产生了百亿企业,提升了园区水平。农业:壮大了十大基地,形成了特色板块,培育了一批龙头,提升了生产能力。商贸物流:城内是大商场、城中是特色街、城郊是大市场、城外是大物流。旅游会展:景点宾馆、餐饮客运连成线,境内境外、省内省外联成网;产品展销、商品交易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经贸洽谈好歌连唱。2005年,全市已拥有世界500强投资的企业20家,国内200强投资的企业22家。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1556.7亿元,比2000年增长1.3倍;贷款余额1027.5亿元,比2000年增长1.4倍。整个五年,南昌经济可谓是总量迅速扩大,结构不断优化,质量明显提升。

(二)城市面貌全面改观。五年来,全社会城市建设投入200多亿元。按照“一江两岸,南北双城,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格局,昌北,新建新城展新貌;昌南,拆建旧城换新颜。在昌北,重点把握“三线”(梅岭、乌石河、赣江),启动“三片”(凤凰洲、红角洲、红谷滩),美化“三湖”(碟子湖、前湖、黄家湖),注重“三点”(高校园区、工业园区、港口码头)。在昌南,居民住宅控制少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发展商贸、繁荣三产,优化环境、市民休闲。整个南昌,城区面积成倍扩张。东过瑶湖,西至梅岭,北至乐化,南至小蓝,东西南北130公里。2005年,城市人口209万人,比2000年增加39万人;建成区面积206平方公里,比2000年增加121平方公里。承载功能日益增强。城市防洪:城建、防洪统一规划,道路、圩堤融为一体,环境设施综合配套,东西南北七十公里。建成城市防洪安全包围圈,城防标准提高到百年一遇。城市路网:打通了城市出口通道,改造了城中道路,修建了环城高速,整治了小街巷路。城市水网:构筑了东至昌东、西扩湾里、南达莲塘、北抵乐化的城市供水体系;投入12亿元,实施雨污分流、排水改造。城市线网:强电弱电,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成片规范:新建了110KV、220KV、500KV变电站15座,加大了老城区电网改造,确保了生产生活用电,做到了寒冬不拉闸、酷暑不限电。城市管网:对供水管、下水管、排污管、燃气管,实施同沟共井工程,新修道路,一次布管、同时下地;道路改造,一次开挖、多管齐下。改造了老城区燃气管道,实施了新城区管道液化气工程,为“川气东送”进入南昌做好了准备。服务平台:打造数字南昌信息平台,开通政府门户网站。开辟昌北机场国际航线;实行南昌—深圳、南昌—厦门海铁联运,新建国际集装箱码头,启动铁路西站,开工南昌保税物流中心。城市管理水平提高。按照“财权与事权统一”原则,调整界定了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四个城区区划;坚持“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组建了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加大了城市管理力度,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城市品位全面提升。挖掘文化底蕴,弘扬八一精神,装点江河湖泊,彰显城市魅力。八一广场:以八一精神为灵魂,以纪念塔为标志,经历三个寒暑春秋,奋战六百日日夜夜。改造后的八一广场融继承性与开创性、纪念性与休闲性、广场主题与周边环境于一体,更加宽广壮丽、更加庄严雄伟、更加特色鲜明。青山湖:重规划、截污流、清淤泥、换活水,兴建环湖一路,打造东西南北各一园。白天胜似西湖,晚上恰如彩虹。象湖:截断污流换活水,叠起重山植万树;打造楼台敬贤圣,翰墨诗赋入画图;水中荷花岸边柳,一城春色半城湖。梅湖:调转五干水(渠),开通城南河;碧波荡梅湖,青云谱青波。玉带河:原来是:洪都排渍道,纵横四十里;脏乱加破烂,污水伴污泥;人道龙须沟,半点不差厘。现在是:拆迁数千户,万人大转移;桥涵几十座,管线过百里;跨道穿“京九”,雨污两分离。将来是:借来洪门水,豫章生灵气;乞取西山树,绿色染大地;鱼翔蛙声伴,蝶飞百鸟啼;英雄城画卷,人民铸丰碑。绳金塔:着眼“传承豫章传统文化,打造南昌文化品牌”,在院内形成了六景,在院外开辟了三街。即“一塔、一寺、一村、一庙、一园、一院,北门街、西门街和豫章驿道”。可谓是:绳金古塔始大唐,千年佑民佑南昌;七番修葺两重建,最是今朝著辉煌。赣江:正呈现“一江两岸、四桥贯通”的都市滨江胜景。在东岸,登临滕王高阁,可以:远眺西山积翠,中观红谷新府,近看秋水喷泉、赣江市民公园;在西岸,漫步秋水广场,可以:静观章江晓渡,领略滕阁秋风,遥望东湖夜月。同时,大力推进“四增”举措,增绿是,依托江河、湖泊、广场、景点,见缝插绿,密密麻麻,大树栽成森林,小树栽成苗圃;增亮是,围绕街道、水岸、高楼、亭阁、桥梁、绿地,打造灯光点,构筑灯光带,营造灯光群;增色是,实现“一路一色、一街一景、色彩协调、轮廓清晰”;增净是,改善天上空气质量,改变地面市容市貌,保护江河水源水质,整治内河湖泊水系。实现了“蓝天常现,碧水常流,绿色常驻,春色满城”;南昌正在成为“美的空间、人的乐园”。

(三)现代文明快速提升。文明创建矢志不渝:南昌创建,可谓是风雨兼程,一路艰辛,一路收成;前十年,三次落榜,屡败屡战,不弃不馁;近几年,愈挫愈奋,一路高歌,连克四城。可以说,文明创建:创齐了人心,创活了商机,创优了环境,创响了名声。现在的南昌,在全国200个重点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名列30位。其中,政府服务能力第5位,政府社会凝聚力第6位,政府管理竞争力第8位,文化竞争力第9位。依法治市稳步推进:全面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各级政府工作部门精简28.6%,市县乡人员编制总体精简32%;加强机关作风效能建设,先后开展优化投资环境年、机关作风年、机关效能年活动;大力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削减行政审批事项694项,保留行政审批事项359项,为全国最少城市之一;着力打造“四最”品牌,连续被台湾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内陆地区十大最具投资吸引力城市之一。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荣获国家级、省级科技进步奖442项,跻身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新建高校园区2个,跻身全国职业教育“前三强”;广播剧“马克思的一天”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创作奖;城市二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基本形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立,传染病疫情直报信息网络覆盖率达100%,保持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零的记录;体育获世界冠军10个、亚洲冠军9个、全国冠军38个,蝉联省运会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个第一。

(四)城乡稳定社会祥和。我们维稳战线的干部职工,水线火线线线在一线,白天晚上时刻在岗位,用全心的投入,无私的奉献,换来了南昌五年来:全市没有发生大规模群体事件、严重暴力性事件、重大治安事件、恶性火灾事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确保了社会稳定,一方安宁,荣获了全国综治工作先进市荣誉称号。五年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00年5734元上升到2005年10301元,城市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10.4米2上升到2005年20.8米2,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2390元上升到2005年3879元。

五年来,我们的工作经验和体会是:

    一是坚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更新思想观念,创新发展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就是财富。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做好“两篇文章”到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实施“大开放主战略”到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从推进“全民创业”到实现“中部崛起”,南昌树立了发展新观念、注入了发展新活力、闯出了发展新路子。

    二是坚持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主动对接长珠闽,积极融入全球化。

坚持大开放,开展大招商,主动对接长珠闽,积极融入全球化,做到:“城门大开,十里相迎,诚招天下客,善待来昌人”,突出好环境,打好四最牌(成本最低、回报最快、效率最高、信誉最好)。以好的环境招商、以好的环境安商、以好的环境富商,知名企业落户南昌,外资、内资流入南昌。现在的南昌,可谓是一派生机、一片商机、一方沃土。

    三是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突出园区主战场,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

坚持让工业、农业、商贸三产、个私民营齐头并进,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活力竞相迸发,制造业成为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园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战场。现在的南昌,工业形成了六大支柱、十大产业,拥有工业园区11个,上市公司16家,规模企业近千家。特别是在工业园区,我们举全市之力,集各方智慧,调精兵强将,摆开主战场,各工业园区、开发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今天是南昌经济增长的亮点,明天是南昌经济发展的希望。

    四是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抓手,优化发展环境,改善生活质量。

“栽好梧桐树,自有凤凰来”,从“创卫创优”到“四城创建”,从基础设施到政务环境,从基础教育到人才培养,南昌的环境不断优化,市民的素质不断提高,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形象不断攀升。现在的南昌,外圈比内圈好看,晚上比白天好看,水边比岸上好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南昌的明天会更好。

    五是坚持以城市建设为依托,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承载能力。

一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如何,标志着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反映着这座城市的领导者水平,体现着这座城市市民的文明程度。这五年,南昌着力描绘历史画卷、勾画世纪蓝图、奠定千秋伟业,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灵性化,做好水的文章、彰显山水灵气,完善城市基础、增强承载功能,挖掘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现在的南昌,两篇文章齐头并进、经济城建比翼齐飞。

    六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做强城市经济实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突出城镇就业,狠抓农民增收,关爱弱势群体,健全保障体系。整个南昌,人与自然是友好相处、一片和谐,百姓是安居乐业、一片祥和,社会是繁荣稳定、一片安宁。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应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指引,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归功于来昌投资创业有识之士的积极参与,归功于全市上下的同心协力、拼搏进取。在此,我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干部,向社会主义劳动者、创业者、建设者,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团体,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南昌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和海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但是,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优强企业仍然不多,农村基础仍然薄弱,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不稳定因素不容忽视,政务环境还要加强。对此,我们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三、“十一五”规划时期发展构想

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南昌做好两篇文章、实现快速崛起的重大机遇期,“十一五”期间政府工作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八届十次全会确定的工作部署,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做好“两篇文章”,建设“一个基地、三个中心、四个南昌”(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物流、商贸、职教中心,开放活力南昌、文明和谐南昌、诚信创业南昌、生态园林南昌),打基础、蓄势能、快追赶,坚定不移地实施“追赶进位、互动发展、加速超越”三步走战略,不断完善机制体制、不断转变增长方式、不断增强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加快城乡发展、不断提高文明程度,为提前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南昌快速崛起而不懈奋斗。

“十一五”规划时期总体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

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

三次产业比例为5.1: 56.4: 38.5;

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以上;

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增长11%;

实际利用内资年均增长15%;

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

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80%;

旅游总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

城市人口260万人,建成区面积266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60%;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

人口出生率14‰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8‰以内。

“十一五”规划时期主要举措:

(一)坚持大开放主战略,建设活力城市。南昌要对接长珠闽,连接港澳台,融入全球化;做到政策对接,环境优化,机制创新,产业互动。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们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舞台,但彼此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他们有成功的经验、我们有崛起的信念,他们有雄厚资金、我们有丰富资源,他们有研发中心、我们有产业基地,他们有先发优势、我们有良好态势。总之,我们要让一切劳动、知识、资本、技术、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使南昌成为投资者的热土、创业者的乐园、成功者的福地。

(二)坚持工业化核心战略,建设实力城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三次产业互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循环经济和节约型工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重点实施“增强工业实力、提高工业竞争力、增强工业后劲、提高工业集聚力”的“四大计划”;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市场开拓”三大支撑体系,发展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城郊农业、观光农业;全面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确保实现工业两个“三年翻番”、形成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百亿元的产业、一批百亿企业集团;形成一大批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形成市级商务网络、旅游会展网络、金融服务体系、现代物流体系。

(三)坚持城市化战略,建设魅力城市。按照“两个300”规划要求,拉开城市框架,夯实城市基础,丰富城市功能,突出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构建“一江两岸、一核五片”的城市框架,形成“功能齐全、相互配套”的城市基础,完善“方便快捷、布局合理”的交通体系,彰显“碧波相连、活水绕城、城在湖中、湖在城中、城湖相融”城市特色,把南昌打造成为“文化底蕴深厚,经济实力雄厚,社会文明祥和,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都市。

(四)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建设创新城市。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推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使南昌成为自主创新能力强、产业化水平高的区域研发中心,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数字南昌;坚持教育优先,全面提升基础教育,突出发展职业教育,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高等教育大众化,打响“学在南昌”品牌;坚持人才第一资源理念,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优化人才成长环境,让南昌各类人才汇聚、优秀人才辈出,使南昌成为有识之士各展风采的大擂台、成就事业的大平台、尽显风流的大舞台。

(五)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和谐城市。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社会保障,加强各项安全,确保社会稳定,提高文明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改善生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消除体制障碍,实现以工哺农,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坚持依法治市,打造诚信南昌,营造有序竞争的创业环境、公平公正的执法环境、和谐安宁的社会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

四、2006年工作重点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时期的开局之年,是深化改革之年、科学发展之年、促进和谐之年,我们要遵循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市委的领导下,突出“六个工作重点”,为“十一五”规划时期开好局、起好步。

地区生产总值1170亿元,增长14.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增长25%;

财政总收入146.3亿元,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2.9亿元,同口径增长15%;

实际利用外资10亿美元,增长11.1%;

实际利用内资300亿元,增长15%;

出口总额14.4亿美元,增长1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4.2亿元,增长15%;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1228元,增长9%;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4189元,增长8%;

城镇居民登记失业率4%;

人口出生率13.81‰。

一、突出环境建设,推动全民创业。要营造“全民创业、和谐崛起”的氛围,倡导劳动就是文明、创业无上光荣新风尚;优化“全民创业、和谐崛起”的环境,重在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人居环境;制定“全民创业、和谐崛起”的举措,强化政策引导、科技扶持、金融支持、技能培训;加强“全民创业、和谐崛起”的领导,做到统筹安排、周密部署,舆论先行、服务跟进,精心指导、兑现奖励,形成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的生动局面。

二、突出经济质量,加快经济发展。主要抓好六个方面:招商引资、工业园区、支柱企业、第三产业、县域经济、个私民营。招商引资:大开城门,十里相迎;诚招天下客,善待来昌人;营造好环境,打好“四最”牌(成本、回报、效率、信誉)。组织招商引资会、项目推介会、投资洽谈会,办好泛珠三角省会城市市长论坛、南京区域经济协调会、金秋经贸活动月。工业园区:要成为:产业基地、经济板块、发展亮点,做到:功能全、吞吐快、成本低;既有“高精尖”,又有“主力舰”,既要聚钱财,又要聚人才。支柱企业:突出产品研发、科技创新,创响品牌、抢占市场,做大规模、做强实力。第三产业:要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决定》,促进传统商业上档次、上规模、上水平,现代服务业创业绩、创品牌、创效益。整合旅游资源,搭建会展平台,大力发展旅游会展经济。扩大政银企三方合作,提高资金融通能力。县域经济:一是免征农业税费,二是夯实发展基础(水、电、路),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四是推进科技兴农,五是加大财政帮扶,六是鼓励“双带”致富,七是做大主导产业。尤其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重点是“九个方面”:修好一条路(乡村公路),护好一条堤(圩堤);整好一根线(农村用电),挖好一口塘(农村用水),绿化一座山(植树造林),盖好一所校(农村中小学校),建好一个站(乡镇客运站),绿化县乡路(培好路肩、开好路沟、选好大苗、包栽包活、一举成林),建设新农村(村容、村貌、村风、村规)。个私民营:融入“全民创业”之中,改变观念、优化环境,兑现政策、小额贷款,人人创业、各显其能,形成气候、壮大产业。

三、突出重点项目,加强城市建设。重点抓好五大工程:一是路网工程。城市外环:西外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生米大桥顺利竣工。完成昌东大道二期、昌南大道工程、红谷滩路网工程。城市中环:全面完成高新南大道二期、青山湖综合整治二期,抓紧解放东路延伸段改造、洛阳东路改造、胡惠元堤向东延伸,新开工高新南大道三期(解放路至昌南大道)。出城道路:完成105国道二级公路改造17.3公里。二是水网工程:建成红谷滩污水处理厂、象湖污水处理厂及其污水收集系统,完成玉带河综合治理,改造双港水厂、长堎水厂和昌北、湾里地区供水主管网,启动东、西桃花河及艾溪湖综合治理工程。三是电网工程:加快新城区变电站建设,推进老城区低压电网改造。四是管网工程:增设地下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完善燃气管网,重点建设红角洲天然气储配母站,铺设红角洲、南昌县、新建县管网。五是景观工程:完成“一江两岸”景观亮化工程,新建朝阳公园,搬迁动物园,加快前湖景区、铁线湖公园、八大山人文化广场等一批公园绿地建设,启动秋水广场至赣江大桥沿江绿化带建设,抓紧火车站广场改造。全市新增绿地面积1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达8.1米2。

四、突出文明创建,发展社会事业。继续抓好“四城”创建,力争国家卫生城、国家环保模范城榜上有名;加强科技创新,重视知识产权保护,掌握一批核心技术;优先发展教育,新建一批教育网点,扶持农村义务教育,不断壮大职业教育;加强人才工作,构筑人才高地;繁荣文广事业,推进八一起义纪念馆、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改扩建工程,加紧广播电视网络数字改造;尽快建立平价医院,完善社区医疗机构网络,扩大农村医疗合作试点,抓紧市疾控中心、传染病综合大楼建设;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积极申办2011年全国第七届城运会。

五、突出生活质量,确保社会稳定。注重基层,关注底层,同情可怜人,帮助困难人,关心残疾人。2006年确保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下岗再就业3万人,“4050”人员再就业0.6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20万人。城市居民生活保障,实行分类施保、动态管理,城镇低保户应保尽保。农村特困户实行分类分栏救助,加大转移支付,开展慈善事业,使农村特困户受灾有救助、生活得帮助;加大农村敬老院、卫生院建设力度,拿出专项资金,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专门班子,加大推进力度。实现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扭转少数困难群众“小病拖、大病挨、等到病危才向医院抬”的情形,真正使农村群众就近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坚持稳定压倒一切,切实保障“五项安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治安安全、公共安全、经济安全,重点是维护群众利益,妥处群体事件,注重舆论引导,强化综治创安,执法文明公正,优化法治环境,让南昌人民生活安宁,维护英雄城社会稳定。

六、突出勤政廉政,打造责任政府。围绕“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要求,做到“遵章办事、和衷共事、自律行事、共谋大事”,打造“求真务实、廉洁高效”政府。遵章办事:严格程序,照章办事,行而有章,言而有据。坚持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推进综合执法,强化执法监督。建立和健全政府重大决策的公共参与、专家论证、社会公示、集体讨论等制度。和衷共事: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多补台不拆台,多补位不缺位。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自律行事:遵守中纪委“四大纪律、八项要求”、省纪委和市纪委廉政建设的规定,时刻做到自警、自醒、自律。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共谋大事:抓住有利时机,推进南昌发展,促进快速崛起。继续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部门与中介组织分开。坚持求真务实,精简会议文件,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加强电子政务建设,不断增强行政效能和工作透明度。坚持执政为民,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真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总之,就是要使我们的政府成为依法行政的政府、诚实守信的政府、廉洁高效的政府、勤政为民的政府。

各位代表,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的团结带领下,乘十六届五中全会东风,扬南昌快速崛起之豪情,一切为了南昌经济发展、一切为了社会全面进步、一切为了人民生活改善,昂首阔步,奋勇向前!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