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2004年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04年2月3日在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李豆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3年工作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南昌是一路风雨、一路艰辛、一路高歌,战胜了突如其来的“非典”、历史罕见的暴雨、百年难遇的高温、前所未有的干旱,实现了招商引资人来客往、经济发展两位增长、社会保障健全有力、科教文卫全面兴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社会稳定人民安康,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
  国内生产总值641.02亿元,增长15.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35亿元,增长67.9%;
  财政总收入76.5亿元,增长22.9%;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1.4亿元,增长22%;
  实际利用外资5.83亿美元,增长58.8%;
  实际利用内资134.88亿元,增长108.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18亿元,增长13.1%;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7793元,增长11%;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808元,增长5.4%;
  人口出生率13.68‰。
  (一)经济发展快马加鞭,南昌实力迅速升级。主要经济指标两位数增长,增幅名列全国省会城市前茅。突出表现在:投资需求成倍增长、招商引资增势强劲、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农村经济蓬勃发展、第三产业繁荣活跃、综合效益更加明显。
  一是在投资需求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67.9%,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一;贷款余额772亿元,比上年增加156亿元。
  二是在招商引资上:总额攀升,引资总额名列中部省会城市前茅;结构优化,二产项目实际进资93.5亿元,占全年实际进资额的49.6%;规模扩大,引进超亿元项目65个,其中外资超千万美元的项目26个,内资超亿元的项目39个;全球三大制冷剂制造商之一———格林柯尔投入3.6亿美元,兴建格林柯尔·科龙工业园空调下线,全国最大造纸集团———山东晨鸣纸业一期投入35亿元,打造全国最大的纸业基地正在实施,还有三星奥克斯、东元电机、美国科勒等重大项目也纷纷落户南昌。在橙红橘绿的收获季节,在秋风送爽的美好时日,我们隆重举办了’2003中国南昌第二届金秋经贸活动月。整个活动月做到了有声有色、有板有眼、有模有样、有成有效;迎来了驻华大使、商务参赞,部级领导、五会巨头,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演艺大腕、体育明星。这次活动月,举办大型活动30场、参与人次300万、来昌客商7000多人;伴随着绽放的礼花,满载着丰硕的成果,签订项目206个,其中外资项目36个,引进外资5.35亿美元;内资项目170个,引进内资99.03亿元。
  三是在工业经济上:朝着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方向,促进 “园区经济增旺、支柱产业增强、改制步伐增快、上市企业增加”。园区经济增旺:全市12个工业园区入驻工业企业1598个,增长28.2%,实际投产企业1187个;全市工业园区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98.3亿元,同比增长38%,实现销售收入73.02亿元,增长34.6%,实现利润18.02亿元,增长39.2%。支柱产业增强:汽车、医药和食品、电子信息和家电、新材料、纺织服装等五大支柱产业,占全市工业的比重超过65%。江铃汽车销售72.94亿元,同比增长28.9%;南飞销售17.1亿元,同比增长2.4%;南烟销售29.83亿元,同比增长12.9%;市政控股产值15亿元,产值增长26.8%,利润增长45.09%;南钢销售42.16亿元,同比增长50%;华源江纺销售5.48亿元,同比增长15.6%;汇仁销售21.73亿元,同比增长41.3%;统一集团销售3.19亿元,同比增长82.2%;桑海集团销售3.2亿元,同比增长35%。南昌已形成商用车、飞机、香烟、饮料、医药、光电子、输液器、视听产品等8个制造业产品基地。改制步伐增快:市直国有(集团)企业147户,已有98户企业基本完成改制。上市企业增加:长力弹簧成功发行5000万A股,募集社会资金3.25亿元,洪城水业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成为准上市公司。目前,我市有上市公司14家,准上市公司1家,占全省上市公司的58.3%。
  四是在农村经济上:围绕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推进“三个转移”,即 “土地向大户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企业向园区转移”,抓住四个重点:一培养:培养致富带头人;二减少:减少农民负担,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三健全:健全农业支持保护体系、健全农业发展科技支撑体系、健全农副产品市场开拓服务体系;四增加:增加补助、贴息、小额贷款、基础建设投入。促进 “结构优化、规模壮大、机制更新、龙头增加、基础更牢”。结构优化:粮经比例调整为52:48,多种经营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82%,经济作物产值比重上升3%,种养比例39.3:60.7,养殖业产值比重上升0.7%。粮食作物优质品率92%,生猪良种率85%,水产品优质品率为30%;规模壮大:建成了特种水产、花卉苗木、无公害水果等8大特色种养示范基地,优质大米、瘦肉型猪、绿色无公害蔬菜等10大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全市已获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6个,共57.5万亩。形成了南昌县水禽、新建县珍珠、进贤县河岸蟹、安义县蔬菜等“一县一业”开发格局;机制更新:稳步推进土地流转,流转土地面积46.5万亩;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年税费总额减幅39.5%,人均减少47.72元,亩均减少31.2元;加大多元化投入力度,全市财政支农资金近2亿元,增长13.6%,争取上级农业资金2.3亿元,实际引进外资2800万美元,实际引进内资8.5亿元,分别是去年的2.9倍和3.5倍;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组建了10个农产品行业协会;龙头增加: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家,省级龙头企业17家,国家级龙头企业3家,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2家,14家龙头企业、30个品牌获国家绿色产品证书;基础更牢:实施国、省道公路改造128.29公里,建成51.76公里,实现沙石路通车76.5公里,全市完成1000公里农村公路改造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乡乡通水泥路;完成退耕还林15.2万亩;全市外洪圩堤建设全面达标,30座病险水库土方达标,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4公顷,兴建“小山塘”、“小门塘”802座。
  五是在第三产业上:围绕 “人流畅、货流活、财流旺”,狠抓商贸流通、房地产业、旅游产业三个重点。城中特色街成功打造:中山路、孺子路、胜利路等8条专业街形成特色;城内大商场销售火爆:百货大楼销售13.3亿元,同比增长21.1%,全国排名第25位,洪城大厦销售9.57亿元,同比增长47.3%,全国排名第64位,沃尔玛、丽华大厦、上海联华三个超万平方米的大商场顺利开张(沃尔玛创下单店单日销售额全球第一的业绩);城郊大市场交易活跃:年交易额超亿元商品市场发展到25个,洪城大市场年交易额108亿元,同比增长6%,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排名第9位,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26.1亿元,同比增长28.9%,在全国同类市场中排名第7位。房地产业稳步升温:坚持 “控制总量、有序开发、激活市场、促进升值”模式,出台系列政策,激活房屋买卖。全年拍卖挂牌出让土地29宗,计3715.07亩,市本级实现土地经营收入21.22亿元,通过土地储备,新增融资29亿元;新建房屋完成施工面积660.3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42.60万平方米,低洼危旧房改造新建面积7.90万平方米;商品房交易面积330.73万平方米,交易额78.97亿元,同比增长77.86%和120.71%;二手房销售面积156.30万平方米,销售额21.32亿元,同比增长56.27%和75.10%。旅游产业发展强劲:推动 “景点、宾馆、车队、旅行社一条龙,省内省外、境内境外联成网”,强化市场运作,加大资源整合,丰富景区内涵,拓宽投入渠道,开发旅游商品,打响 “五彩缤纷看南昌”品牌,全年游客达到445.74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3.34亿元。
  六是在综合效益上:全市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为11.9%,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资金利税率为13.97%,同比提高2.2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39,同比提高14.9个百分点。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个,省著名商标44个,23个企业30个产品获江西名牌。
  (二)城市建设展露新颜,南昌品味日益凸现。朝着“五高”目标,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效益经营、高素质塑造;注重“四增”举措,增绿、增亮、增色、增净;从而做大了城市规模,做强了城市功能,做美了城市环境。
  在城市规模上:一是修订城市规划。规划到2005年,实现城市实际居住人口225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30平方公里;规划到2010年,实现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0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00平方公里;规划到2020年,实现城市实际居住人口35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350平方公里。二是增加城市人口。出台引才新政,鼓励投资落户,改革户籍制度,降低进城“门槛”。引进高知人才,吸引外来人员,转移农村人口,全市新增城市人口19万人。三是拉开城市格局。一江两岸,南北两城,沿着赣江,两头延伸,张开双翼,敞开四门,内外有环,外带五个组团。昌南:沟通东西南北路,完成防洪包围圈。全年疏散旧城人口20万人,成片拆迁改造低洼地危旧房8万平方米,有效保护民俗街区、风景名胜、革命旧址。昌北:重点是把握三线:梅岭、乌石河、赣江;建好三片:中心区、红角洲、凤凰洲;突出三点:工业园、高校园、人居园。2003年红谷滩新区完成市政道路12条21公里,完成绿化320万平方米,完成拆迁48.06万平方米,完成征地1.2万亩,启动了云溪、凤凰、红岭、龙岗卫东、丰和6大花园小区110万平方米还建房建设。
  在城市功能上:一是畅通城市交通:重点是打通出城大路、改造城中道路、修建环城高速路、整修街道小巷路。出城大路:推进了6条对外道路建设,完成投资近4亿元。其中瑶湖大道道路已完工,9公里昌进公路一期春节前完成整幅道路,29.5公里省大公路、29.1公里南安公路完成半幅道路,实现通车,红湾公路已开工,南高公路正在抓紧拆迁;城中道路:开工建设26条,完成投资近10亿元,其中昌东大道、洪都南大道、洪都北大道、高新北大道、北京西路已完工,解放东路、北京东路正在加紧建设,庐山南大道绿化、亮化已经完成;环城高速:东外环高速已经开始拆迁工作,西外环高速正在进行前期准备;街道小巷路:实施“百路大会战”,投入资金1亿多,改造道路109条。二是构建物流平台:保税仓库,已纳入昌北物流规划;无水港,已和宁波海关协商;南昌国际集装箱码头,全面启动;昌北国际机场,已被批准;海关办事处,抓紧进行;铁路西站、中央商务区,正在规划之中。三是强化基础设施:重点是学校医院、公交线路、公共建筑、体育场馆、供水供电、煤气燃气、污水处理。配合新建高校园区2个,改造中小学危房12万平方米;新增公交线路8条;竣工公建项目510项,建筑面积545.7万平方米;全面铺开青山湖体育公园建设;完成青云水厂三期工程;新建2座变电站、安装市内变压器130台;启动红谷滩新区液化气供应项目;完成青山湖污水处理厂土方工程,全面展开土建安装。四是搞好市政配套:重点是增设地下管网,城市排水雨污分流工程全面开工;规范空中线网,电线、电话线、电视线、电缆线逐片规范;扩充公共绿地,全年扩充公共绿地244公顷;兴建市民广场,建成上营坊社区休闲广场、福州路休闲广场,免费开放人民公园。
  在城市环境上:重点是装点水面,打造景点,注重“四增”。一是装点水面。南昌是江南水乡,滨江依湖。古代是:七门九洲十八坡,三湖九津通赣鄱;现在是:赣江穿城而过,东西有两河,内外有八湖;可谓是:城在湖中,湖在城中。要做好山水文章,发挥水城优势,就必须重点打造:一江两河八湖。赣江两岸:一桥在启动、三桥要贯通。启动了生米大桥:该大桥投资4.8亿元,2005年建成后,犹如:鲲鹏两翼、气势磅礴;兴建了前湖电排站:该电排站6台机组,3000千瓦,投资3000万元;竣工了秋水广场:该广场长1100米,宽110米,面积8万平方米,水柱128米。赣江要打造:站在东岸看西岸,站在西岸看东岸,乘坐游船看两岸。现在已呈现:在东岸,登临滕王高阁:远眺西山积翠,中观红谷新府,近看秋水喷泉;在西岸,漫步秋水广场:静观章江晓渡,领略滕阁秋风,纵览南浦飞云;泛舟江中看两岸:淼水季节,白天汹涌澎湃,晚上涛声依旧;常水时节,白天碧波荡漾,晚上万点星光;百年难遇的枯水季节,仍然是白天水天一色,晚上灯火辉煌。抚河两岸:现在是家家装修,店店美容,人来客往,车水马龙,繁华似锦,商机兴隆。玉带河:嘴上说了39年,图上画了5年,现在干了1年4个月。这条河穿过京九线,跨过9条大道,大小桥梁20座,拆迁面积30万平方米;地上拆迁千磨万难,地下管线千丝万缕,拆迁难度、施工难度前所未有;2004年我们要求春节桥通车,五月水分流,年底河露脸;真正使这条河体现一要亲水、二要休闲、三要自然、四要文化内涵,做到上看上好看、下看下好看、坐船游河更好看。内四湖:装点四湖,整合“四名”,打造城市瑰宝、南昌明珠。展示杏花名楼之毓秀、娄妃梳妆之余韵;重现晨钟暮鼓、东湖夜月、苏圃春蔬、徐亭烟柳之胜景。青山湖:前期重规划、截污流、清淤泥、换活水,后期兴建环湖一路,打造东西南北各一园(燕鸣岛公园、相思林公园、湖滨公园、丹霞公园),要展现:白天胜似西湖,晚上恰如彩虹。象湖: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已完成环湖一路、湖心四岛、灌婴广场、观礼台、万寿宫、藕香榭、环漪阁、渡口长亭;正在施工的有沙滩泳场、垂钓中心;届时将展示:一面荷花四面柳、一城春色半城湖,亭台楼阁、俊彩星驰,金色沙滩、温馨港湾,江南水乡尽在象湖,白天流连忘返,晚上灯火阑珊。二是打造景点。南昌有着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只有挖掘文化底蕴,打造新的景点;才能传承豫章悠久文化,再现洪都风土人情。绳金塔:完成了“一塔一寺一庙一村一园一院”,要使之成为“南京的夫子庙、上海的城隍庙”,让游客听南昌话、看南昌戏,尝南昌菜、品南昌趣。万寿宫:迁址象湖之滨、两易寒暑告成。占地70余亩,已经完成五殿二楼二门头;这正是一湖春色一重天、碧波浩淼柳如烟,秉承豫章风情谱、重建古观思前贤。梅湖:展示豫章城南之十景,弘扬画派宗师之才情,传承净明道派之忠孝,再现田园风光之胜景。革命纪念地:八一起义总指挥部、朱德旧居、贺龙指挥部、叶挺指挥部、军官教育团、新四军军部旧址等革命历史遗存,严格保护、严格控制,运用现代科技强化硬件,充实时代内涵丰富软件,从而营造庄严气氛、弘扬革命精神。三是注重“四增”。增绿:新铺草面积138万平方米,新栽乔木42.8万株、灌木956.7万株,绿地覆盖率36.6%,绿化率34.8%,人均绿地7.1平方米;增亮:打造灯光点、构筑灯光群、营造灯光带、新增路灯6.18万盏;增色:穿衣戴帽、一路一色、一路一景、色彩协调、轮廓清晰;增净:重点改善天上的空气质量,改变地面的市容市貌,改优江河湖泊的水质。空气质量由Ⅲ级上升为Ⅱ级,区域噪声下降0.10分贝;改造公厕64座,新增公厕14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整治污染企业147家,关停11家,实行了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建设了青云水厂饮用水源水质自动监测站。
  (三)现代文明好戏连台,南昌经验名动全国。推进五大文明工程,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加快民主政治建设,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协调发展各项事业。推进五大文明工程:按照 “有板有眼、有声有色、强力推进、不断深入”要求,全面实施 “文明行风、文明表率、文明市民、文明社区、文明村镇”五大工程。文明行风工程,突出群众、企业、县区、上级“四满意”;文明表率工程,突出决策方式、思想道德、从政行为、社会行为“四文明”;文明市民工程,突出讲礼貌、讲法纪、讲科学、讲卫生;文明社区工程,突出依法治市、环境卫生、文体活动、社会稳定;文明村镇工程,突出改善生活环境、改善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重点开展行风评议评价、创先争优、道德标兵评比、文明市民标兵评比、“星级社区创建”、百村文明示范、千村环境整治等活动。南昌“以创建促发展、以发展促创建”的经验,被中央宣传部、文明办,赞誉为“南昌模式”,并组织11家中央级主流媒体聚焦南昌,30多名资深记者聚集南昌,进行了为期一周的专题采访,新闻联播头版头条连播3次,发出新闻报道40多篇,全方位多视角向全国隆重推出南昌。优化社会发展环境:重点是再减审批事项、畅通办证通道、领导亲自服务、追究落到人头。审批:再减16.4%,仅保留347项,为全国最少的城市之一;办证:建立外商投资绿色通道,一站式服务,限时办结;服务:开通经济热线110,解决问题全天候;追究:严格落实外商投诉事项,外商投诉解决率达100%。同时,加强政、银、企合作。可以说,优化投资环境服务年活动推动的33个项目项项已落实、项项有成效。去年世界银行评定:南昌投资环境为B+类,列全国第11位,与北京、深圳同档。加快民主政治建设:机构改革:乡镇个数由101个精减为80个,精减20、8%;乡镇行政编制由3465名精减为2669名,精减23%;换届选举:村委会1172个、居委会258个全面换届;廉政建设:查办大案要案28件,出台廉洁自律制度7项,颁发治理腐败源头制度10项;法制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性法规草案10件,制定规章2件,清理规章69件,办理规范性文件备案26件,办理行政复议案件58件。认真执行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坚持“稳定无小事,没事当有事,小事当大事,有事不怕事”方针,在社会治安上:建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化110,加强派出所,控制社会面,提高破案率。破案率超过40%,街面刑事案件下降13%;在安全生产上:坚持了警钟长鸣、排除隐患、责任到人,杜绝了重大恶性事故和特大事故,做到了“多打铁少打人”;在消防安全上:要求大喊大叫、大排大查、大整大改、大添大建、大操大练,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在信访工作上:领导高度重视,部门解决问题,信访总量稳中有降,越级集访明显减少。在关爱“弱势群体”上: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百姓、带着感情、饱含深情”,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重点帮助下岗职工、城镇低保户、农村特困群众三类群体。对下岗职工:实施一个工程,做到两个确保。一个工程:64331216工程。即:新增就业人员6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4万人,安置“4050”人员3千人,安置双下岗人员3千人,安置城镇困难人员1千人,安置残疾人就业2千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举措是:搭好28个社区平台;落实九大方面优惠政策(税费减免、小额贷款、社保补贴、就业援助、主辅分离、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企业裁员、社区平台);发放2000万元小额贷款。政府追求的目标是:尽量使职工分流不回家,鼓励职工积极争取,下岗就业创辉煌。全市共安置城镇就业人员6.5万人,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2万人。两个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按时足额发放。全市共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9000万元,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1亿元。对城镇低保户:扩大覆盖面(人数由8.5万人增加到10万人,同比增加18%),提高标准额(市由143元提高到165元;县由104元提高到125元),做到应保尽保。全市共发放低保资金6161万元,比去年增加3135万元。对农村特困群众:加大扶助力度,保障基本生活,做到摸清户头,落到人头,雪中送炭,疏而不漏。全市共发放社会救助资金2403万元,比去年增加970万元。协调发展各项事业:实施三名工程,推动教育发展。创名校10所、建名科10个、授名师10人;小学、初中入学率为99.4%和97.1%,高考录取率为79.65%。推进科技改革,构建创新体系。认定市级制造业信息化示范企业12家、市级科技示范企业10家、培育优质健康农产品科技示范基地6家。实施人才战略,构筑人才高地。确立“人才绿卡”制度,出台引进海内外优秀人才办法,建立首家博士后工作站,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加强疾病控制,健全卫生体系。疾病控制得到加强、卫生网络逐步健全、服务水平继续提高。特别是在“抗非”斗争中,全市上下着眼防、全力控、立足治,实行村自为战、户为基础、洁身自保、把住关口、部门到位、责任到人,做到天罗密布、地网层设。南昌抗击“非典”实现“双零”记录(无一例“非典”病人、无一例疑似病例),在中部省会城市一枝独秀,确保了南昌“一方净土、一片蓝天”。成功举办“四进社区”文艺展演,首次获得“五个一工程”大奖。第二届全国“四进社区”文艺展演,31个省市400多名参演人员云集南昌,展演节目短小精悍、形式多样,展示社区建设新成果、社区文明新气象、社区居民新风尚。广播剧《马克思的一天》以精深的思想、精湛的艺术、精良的制作,使南昌首次拿下“五个一工程奖”,实现“零的突破”,终圆“十年之梦”。城运会上再创佳绩,群众体育日益普及。在第五届全国城运会上,南昌健儿不畏强手,顽强拼搏,捷报频传,凯旋而归,喜得金牌6枚、银牌8枚、铜牌1枚,跻身全国省会城市前10强。加大人口与计生工作力度,圆满完成省下达目标任务。同时,加强全民国防教育,促进民兵、预备役、人民防空建设;加强军民共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加强对外联络,与广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加强外事、侨务、对台、民族、宗教、参事、档案、史志、老龄和工会、共青团、妇女、儿童、残疾人等工作。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南昌是好事连篇、好戏连台、好歌连唱。上述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党中央、国务院方针政策的指引,归功于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归功于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归功于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归功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此,我谨代表南昌市人民政府,向为南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的全市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社会各界朋友和驻昌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广大公安干警,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然,我们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仍然不大;综合实力仍然不强;服务水平仍然不高;就业压力仍然较大;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当前面临的形势和2004年政府工作任务
  200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面对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大崛起、东北大振兴的发展环境,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一鼓作气,合力争先。
  2004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坚持“五个统筹”方针,牢固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按照市委八届六次全会确定的工作思路,坚持开放为先、改革跟进、城建加速、稳定保障、协调发展的工作方略,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机制体制创新为动力,走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三化”互动的路子,团结和带领全市人民,全力打造一个基地: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做好两篇文章: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确保三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实现工业现代化,率先建成现代文明花园城市,率先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实现四个提升:提升城市活力,提升经济实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现代文明;为做大做强南昌、实现“富民强市”目标而努力奋斗。
2004年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730亿元,增长14%;
  财政总收入88亿元,增长15%;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5亿元,增长1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增长28%;
  实际利用外资6.6亿美元,增长13%;
  实际利用内资160亿元,增长18.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7亿元,增长13%;
  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8400元,增长7.8%;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3000元,增长6.84%;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以内。
  (一)开放为先,提升城市活力
  坚持大开放,开展大招商;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开展大招商。继续围绕“开放目标更高、开放领域更宽、开放力度更大、开放优势更强”要求,诚招天下客,善待来昌人。着重做到“四个突出”:突出瞄准招商重点。瞄准重点地区、重点企业、重点人物,力争引进世界500强企业1-2个,国内200强企业2-3个;突出发挥主战场作用。力争高新开发区、经济开发区、民营科技园三个园区,在全国同类园区位置前移;突出改进招商手段。开展项目招商、网上招商、会展招商、驻点招商、代表招商、中介招商;突出改善投资环境。打造服务型政府,建立信用型南昌。优化招商环境,提高办事效率,严格落实外商代办绿色通道,切实帮助解决困难问题,抓好重大项目跟踪落实。对已签约项目,严格“四定两保”,即定时间、定目标、定责任、定奖惩,保证按时开工、保证按时投产。与此同时,加大财政、税收扶持力度,用足用好出口退税政策,加大制成品的出口比重。对接长珠闽。切实做到“三个对接”:法规政策对接。凡“两洲一区”已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原则上对应取消;体制机制对接。按市场规律办事,按法律法规办事,管住管好该管的事,放开放活不该管的事;要素市场对接。促进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与此同时,朝着使国有、民营、混合所有制经济竞相发展目标,基本完成国企改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企业上市步伐。
  国有企业:加快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加快中小企业放开搞活步伐。改制企业原欠市、县(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的支工、支农、支商资金,经债权同级财政部门审定后报政府批准予以核销。力争2004年基本完成国有企业改制。非公有制企业:拓宽融资渠道,用好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力争非公有制经济“五分天下有其二”。企业上市:力争洪城水业第一季度发行上市,募集社会资本2.5亿元;行知软件上半年在香港创业板成功上市;力争先锋软件通过中国证监会发行审核;龙鹏股份、江联环保等企业进入上市辅导期。
  (二)五业并举,提升经济实力
  坚持让工业、农业、商贸三产、个私民营齐头并进,让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竞相迸发;围绕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工业突出:改制、改组、改造。改制:调动内因、凝聚内气、盘活内资;改组:引进外资、借助外力、激活外钱;改造:技改贴息、挖掘潜力、打出品牌。农业突出:调整、优化、提高。调整:调优结构、调大规模、调出特色;优化:优化布局、优化品质、优化生产方式;提高:提高科技含量、提高附加值、提高商品率。商贸三产突出:提升、发展、拓宽。提升传统商贸,发展新型业态,拓宽现代服务业。个私民营突出:放开、平等、服务。放开:降低投资门槛;平等:待遇一视同仁;服务:搭好服务平台。具体措施是:加大投入强度,做强园区经济,培植优强企业,形成支柱产业。在投入强度上:要坚持上级资金、社会资金、信贷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五管齐下,重点是争取国家资金、用好信贷资金、激活民间资金,确保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达50%以上。在园区经济上:工业园区要做到:功能完善、错位发展、集约经营。功能完善重点是:运用市场手段,加快基础建设,确保“四通一畅”;错位发展重点是:扬长避短、扬优成势。南昌高新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产业,南昌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机械制造等产业,民营科技园重点发展食品和保健食品、服装等产业;集约经营重点是:控制用地规模、核准投入产出、衡量纳税金额,推动工业园区轴线延伸,网状扩展。农业示范园要做到:市场运作、注重特色、带动农户。市场运作重点是:面向市场找订单、扶龙头、帮协会、融资金、深加工、产业化;注重特色重点是:立足现有优势、创出自身特色。扬子洲现代生态农业科技园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南昌高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重点发展生猪、花卉,桑海、小兰、进贤农业科技园重点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带动农户重点是:依托园区拓展市场、组织农户壮大规模。市级重点扶持发展扬子洲、高梧、黄洲三大农业科技示范园。现代物流园要做到:合理规划、培育龙头、功能配套。合理规划重点是:规划昌南、昌北现代物流园,论证墨山粮食(食品)大市场、市果品交易市场、再生废旧市场;
  培育龙头重点是:吸引一批物流企业进入园区、扶持一批企业搞活物流;功能配套重点是:推行采购配送、电子商务,发展连锁经营、新型业态;总之,各类园区经济都要在政策上,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使园区真正成为经济技术聚集区、科技进步先导区、体制改革实验区,成为南昌经济的增长极、支撑点。在优强企业上:一是争取政策。争取国家项目立项,争取国家债券资金,争取省里技改贴息,力争全年投入20亿元;二是扶持龙头。工业重点扶持:江铃、南烟、南钢、江中、泰豪科技、诚志股份、济民可信、汇仁药业、正邦集团、华春集团、恒大集团等;农业重点扶持:阳光乳业、国鸿公司、汪氏蜂蜜、煌上煌集团、桑海集团、圣丰兔业、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等;商业重点扶持:百货大楼、洪城大厦、洪城大市场、亨得利、新洪客隆等。三是协作配套。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杠杆撬动”,以工业园区为主战场、以重大项目为中心、以企业为主体,加强专业化协作,实施专业化配套,力争全年实施配套项目50个,新增配套资金50亿元以上。四是优化结构。全力抓好江铃汽车、晨鸣纸业、华源江纺、润田果汁等技改项目。稳步推进“土地向大户转移、人口向城镇转移、企业向园区转移”步伐,实现2004年粮食作物优质品率达95%,生猪良种率达88%,水产品优质品率达35%,农产品商品销售率达76%,城镇化率达47%。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建立市级粮油储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确保农产品供应安全。在支柱产业上:工业重点壮大汽车、医药和食品、电子信息和家电、新材料、纺织服装五大产业;农业重点培育翘嘴鳜、淡水珍珠、花卉苗木、无公害蔬菜、食用菌菇、小水果、河蟹、荞头、奶牛、藜蒿十大基地;三产突出商贸流通、房地产、旅游三个重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房产交易总额100亿元、旅游业总收入50.43亿元。
  (三)规、建、管并重,提升城市品位
  一个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如何,标志着这座城市的整体形象,反映着这座城市的领导者水平,体现着市民的文明程度。南昌要描绘历史画卷、勾画世纪蓝图、奠定千秋伟业,就要坚持人性化、个性化、灵性化、中心化四个原则,创造发展兴奋点、引导投资新热点、培植经济增长点、打造都市风景点。具体举措是:拉开城市框架、着力城市经营、完善城市功能、加强城市管理、美化城市形象。在城市框架上,主要是:根据交通战略规划,按照“东西展两翼、四门齐畅通、南北各一环、中间套一环”的要求,构筑城市路网系统:启动城市外环、改造城市中环、打开出城通道、建设环城高速。城市外环:完成昌东大堤、拓宽胡惠元堤、城南隔堤。城市中环:主要完成解放路改造。出城道路:围绕全力打造半小时经济圈,向东:完成北京东路改造;向南:加快改造迎宾大道,建设南昌至进贤一级公路;向西:加快建设红湾一级公路,新建昌湾大道、拓宽省大一级公路;向北:完成建设新祺周至安义一级公路。环城高速:抓紧乐温高速公路建设,启动西环城高速公路;同时,加快国际集装箱码头项目建设,抓紧生米大桥建设。在城市经营上,主要是: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强化土地储备中心功能,精心运作三大公司(土地经营公司、城建投资公司、市政投资公司),有效盘活三块资源(城市国有土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无形资产),力争全年土地出让金突破35亿元。在城市功能上,主要是:加强城市南、北防洪,畅通供水排水系统,完善供气供电设施,健全交通信息系统,推进小城镇配套建设,改造乡村供水和道路。城市防洪:实施富大有堤(高新大道至鱼尾闸)6.9公里大堤除险加固工程,构筑昌南城区百年一遇外防洪包围圈;实施红角洲生米段抽沙造地工程,建设昌北赣江大道(生米大桥至鱼目山)14.59公里百年一遇标准防洪堤;完成20座重点小型以上水库除险加固及达标建设,完成泵站的维修更新及达标建设。供水排水:完善青云水厂三期工程后期建设,新建牛行水厂;加快改造玉带河、桃花河和青山湖东、西渠,全面整治旧城区积水,实施城市地下管线同沟共井工程。供气供电:完善城南、城东现有人工管道煤气供气,加快朝阳地区、红谷滩新区管道液化气建设;加快新建城区8座变电站及输配线路建设,推动老城区居民低压电网改造。交通信息:新建洪城大市场停车场等5个大型公交场站,新、改建南昌长途客运站等7个客运站,启动7个货运站建设;继续建设城乡宽带信息网络,搭建公共信息共享平台。小城镇:加快建设向塘、民和、龙津3个次中心城镇,温圳、李渡、文港、西山、石鼻、招贤等14个中心镇(重点镇),努力形成各具特色的大中小城市一体化发展的格局。乡村供水和道路:继续兴建“小山塘”、“小门塘”,彻底解决偏远乡村“人无水用、牛无水饮、田无水灌、火无水救”的问题;继续加大农村公路硬化改造力度,彻底改变偏远乡村“先大车后小车、最后扁担加土车”的交通状况。在城市管理上,主要是:继续整治市容环境,不断强化交通管理,抓好废水、废气、废物治理,加强环境监测控制,提高建设施工水平。市容环境:进行第二轮“百路大会战”,新建和改造一批环卫设施。交通管理:强化交通管理,规划建设城市停车场。废水、废气、废物治理:切实解决小街小巷、插花地带的脏乱差现象;对大气、水污染物实施总量控制,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环境监测控制:严格实行“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完成大气质量自动监测四个子站、饮用水源自动监测四个子站、环境综合监控系统、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的建设。建设施工:注重工程质量、做到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在城市形象上,主要是:体现江南水乡气质、坚持“四脉”合为一体的要求,突出把握昌北新建新城展新貌、昌南拆建旧城换新颜,彰显“一江两岸、双城拥江”特色;继续抓好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程,抓好水资源和土地资源保护工程,抓好一江两河八湖整治,新建12个公园、16个休闲广场,绿化覆盖率达到37%。今年:政府投融资15亿元,工程项目5大类,好事实事87件。总之,我们要把好“四条脉”(人脉、文脉、山脉、水脉),写好“八个字”(一张图、一条路、一支水、一盏灯、一棵树、一栋楼、一条线、一篇文),展现南昌“蓝天常现、碧水常流、绿色长驻、春色满城”城市魅力。
  (四)以人为本,提升现代文明
围绕争创“四城”目标:国家卫生城,全国文明城,国家环保模范城,全国园林城。深入推进五大文明工程,协调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大文明工程,重点是:切实做到:规范跑马路的(闯红灯、越黄线、鸣喇叭、开大灯),教育逛马路的(街上乱窜、口里乱吐、手里乱扔、护栏乱爬),提高站马路的(过去:打桩、砌墙、拉网;现在:装灯、划线、处罚),褒奖扫马路的,讲好话、办好事、做好人。从而:打出英雄城品牌,塑造南昌人形象。各项社会事业,重点是:创新科技体制、构筑人才高地、优先发展教育、繁荣文化广电、发展卫生事业、提高体育水平。科技体制:建立企业为主、院所参与、部门支持技术创新体系、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和科技中介服务体系。人才高地: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进高层次人才,培养高素质人才,发展实用型人才。教育:优化义务教育网点布局,做大做强高中阶段教育,整合提升职业教育资源,努力打造高等教育品牌。启动南昌二中、南昌十九中新校区建设,完成南昌科技大学一期工程。文化、广电:挖掘文化底蕴,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生活,打响文化品牌。启动铁军广场,加快红谷滩文化宫、广电中心、报业大厦建设。卫生: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卫生网络建设,加大卫生执法力度,加强农村卫生保健水平。启动市疾控中心、江西南昌紧急救援中心建设。体育: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抓紧启动国际体育中心建设。社会秩序稳定,重点是:加强民主法制。加强行政立法,严格依法行政,强化行政监察和层级监督,促进廉政勤政建设,推进法制化投资环境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重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群众团体作用。确保三项安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犯罪行为。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强安全生产,确保消防安全。增强国防观念、强化忧患意识、完善人防体系、加强信访工作。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重点是:强化就业保障,推进民心工程。在就业保障上:一是提高就业比率。安置城镇劳动力5万人,安置下岗职工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万人,培训技工4万人;二是强化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三项体系,2004年各项社会保障基金收缴率达到90%。大力发展慈善事业,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三是扩大低保覆盖面。尤其是对农村五保户,要摸好底、造好册、上好网,做到:规范化管理,实现应保尽保;四是健全救助机制。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确保特困人口职工基本生活费。加大农民工资清欠力度,切实维护农民务工权益;五是实现两个确保。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100%发放。在民心工程上:突出抓好就业再就业工程、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农村扶贫开发工程、农村道路工程等20件实事,切实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可持续发展,重点是: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稳定低生育水平;落实资源保护政策,合理开发自然资源;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总之,南昌要以开放提升城市活力、以经济提升城市实力、以环境提升城市品位、以文明提升城市形象。使南昌的经济规模和城市规模迅速做大,使南昌的经济实力和承载能力全面做强。
  各位代表,讲历史———南昌风光无限,讲现在———南昌商机无限,讲未来———南昌前景无限。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乘十六届三中全会东风,全面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为了440万人民,发动440万人民,带领440万人民,敢作敢为,善作善为,为做大做强南昌、实现富民强市,策马扬鞭,高歌猛进!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