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23日,在南昌市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全体市人大代表通过票决的方式选出了2022年度10件民生实事项目,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80台,建成60个“孺子书房”……今年以来,南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全力践行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从解决群众最急最盼的问题入手,办好了一批群众呼声最高、需求最迫切的事,交出了一份亮眼温暖的民生答卷。
品质提升 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
近年来,我市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不少社区在“微改造”中彰显“大民生”。2022年我市纳入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的老旧小区共17个,涉及户数9413户,建筑面积83.15万平方米,预计投资额约3.5亿元;到现在,17个改造项目全面完工。
“几个月前,小区新装的路灯亮起来了,我们晚上出门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11月30日晚,记者在青山湖区京东镇京东小区遇上了正在散步的居民廖光明,他向记者诉说社区里翻天覆地的变化。
京东小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内有92栋居民楼3094户,小区基础设施陈旧,路灯照明设施老化、损坏严重,夜间光线不足,较大程度影响居民出行安全。青山湖区京东镇京东小区社区党委书记吴园芳告诉记者,“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着力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社区党委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积极响应居民的诉求需求和改造意愿,经实地走访踏勘后确定了提升改造方案,决定保留和修缮原有路灯的同时,在小区内新增设LED太阳能路灯291杆,基本实现照明设施全覆盖。”
一盏盏明亮的路灯,不仅解决了困扰小区居民多年的“夜路难行”问题,更让大家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幸福。截至11月30日,全市背街小巷的增亮补亮安装工作已超额完成194条,安装路灯5346盏,安装楼道灯11070盏;其中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人大票决项目的100条背街小巷,已安装路灯2871盏,完成目标任务,点亮了群众出行路。
上下楼梯,是居民出行的“第一步”,也是回家的“最后一步”,与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自从两三年前腿部做了手术后,我就很少下楼了,实在是下不去也上不来啊!”12月1日,在湾里管理局幸福街道洪恒山庄公寓楼3单元口,记者遇到了刚从电梯出来的居民刘奶奶,她欣慰地感慨道,“今年我都快80岁了,家住在6楼,上个月楼栋的电梯加装投用后,上下楼再也不担心了,这真是为我们老年人办了一件大实事。”
在这个建于本世纪初的小区里,老年人共有180余人,加梯前,上上下下都要走楼梯,给他们的日常出行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有些腿脚不便的邻居甚至成了困在家里的“空中老人”。因此,加装电梯成了居民的迫切需求。
“一开始,有些住户也担心加装电梯后是否会对进出通道、房屋采光等产生影响。所以,我们第一时间就组织了设计施工团队进行实地勘察,让居民更清楚地了解情况,从而打消顾虑。”幸福街道长春湖社区负责人刘花告诉记者,为加快电梯落地,社区积极搭建沟通平台,针对居民不同的反对理由,采取“一户一策”的方式,随时解答居民疑惑。最终,越来越多的居民同意了加装电梯。
居民的需求在哪里,工作的方向就在哪里。今年以来,我市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大力推进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着力破解项目推进难题,已完成既有住宅加装电梯255台、占全年任务数91.07%,全力以赴地把民生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城市更新 让群众期盼更好满足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一座城市的功能品质与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对品质的追求,南昌从未停歇。
踏上强省会新的赶考路,今年,南昌开启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升维的崭新阶段,全面提升城市配套功能,大力解决百姓反映强烈、影响交通出行的“胡子工程”“断头路”问题,积极推进城市休闲空间建设,为600多万南昌人民的高品质生活积极求索。
“盼了这么多年,终于盼来了。这下好了,以后五六分钟就能上昌樟高速,不用再在路上耽误时间了。”6月30日,“胡子工程”1号项目——南外环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这意味着颇受百姓诟病的“卡脖子”道路从此变通途。
年初,我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作出全力以赴推进“胡子工程”攻坚销号的重大决策部署,并将其列入2022年度10件民生实事项目。为保障攻坚行动取得实效,我市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的“胡子工程”攻坚专项行动指挥部,对每个项目进行工期倒排、挂图作战、攻坚销号。全市上下以拖不起、慢不得的姿态,保持“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的态度,攻坚克难、奋力拼搏,让滞缓的项目动了起来、把难啃的“骨头”啃了下来。
1月20日,首个“胡子工程”桃花路东侧(洪城路-灌婴路)正式通车,10余年“肠梗阻”被打通,加速了朝阳新城方向的通行;4月30日,南昌经开区志敏大道(庐山大道-梅林大街)改造工程竣工通车,比计划通车时间提前了两个月;6月20日,昌西大道主车道全线通车,进一步畅通进出城通道,缓解枫生快速路沿线压力;9月22日,位于九龙湖片区的圭峰大道(九江街至樟树街段)正式通车,打通九龙湖片区路网,极大地便利附近居民和南昌西站旅客出行……不到一年时间,我市计划2022年完工销号的17个“胡子工程”全部完工的同时,还超额完成了2个原计划2023年完成的项目。其中,新建区新城大道项目原计划2023年1月完工,已于今年9月29日全线完工通车;八大山人广场公共停车场建设项目原计划2023年6月完工,已于今年10月26日完工。至此,我市已完工的“胡子工程”已经达到19个。
“断头路”就像城市交通的梗阻,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打通“断头路”,畅通的不仅是道路,更是民心。
年初,我市将“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列入10个民生实事项目,进一步优化区域内道路交通网络,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提升城市功能与品质,让广大市民出行体验更加舒适、出行环境更为友好,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贸院路的通车,我们期待了很多年。”南昌启华双语学校的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位于红谷滩区用友产业园东侧的贸院路通车后,她可以由贸院路直上祥云大道,方便了许多。
“礼贤北路南延工程虽只有短短的420米,却‘通’到了市民心坎上。打通‘断头路’,相当于为老百姓新打开了一扇门。”新建区礼步湖社区的居民王少民对此赞不绝口。他说,“断头路”越少,路越畅通,老百姓的心也就越敞亮。
“还记得以前,南昌的很多道路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现在道路不仅平坦整洁,颜值也很高。”家住东湖区的陈瑞喜欢晨跑,近年来的道路发展让他感慨不已。
……
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高品质生活,件件关系民生,桩桩连着民心。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市坚持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深入推动城市更新提升,持续增强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以城市建管新面貌回应群众新期盼。
民生保障 让南昌发展更有温度
“一老一幼”系民心,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直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紧盯养老育幼需求,扎实做好“一老一幼”工作,不断织密民生保障网、托起老幼“幸福梦”,让发展更有“温度”、幸福更有“质感”。
“辛苦老师了,孩子麻烦你们照护了!”11月28日上午8点刚过,东湖区首家普惠性公助民营托育机构——友希儿童教育学习园门口,陆续迎来了送娃入托的家长。
年轻妈妈吴依彤和丈夫是“双职工”,日常“带娃”成为夫妻俩的难题。“一开始我很犹豫,毕竟孩子还小。后来实在太忙,就在女儿2岁半的时候把她送了过来。”吴依彤告诉记者,孩子现在已经托育近5个月了,老师每天向自己发送孩子照片,详细告知孩子在园情况,久而久之,她便打消了顾虑。
记者走进园内,明亮温馨的“布置”让人眼前一亮——房间里划分了教学区、游乐区、阅读区等功能区,鞋柜、床铺、桌椅、洗手池等“迷你”设施一应俱全,上方空间均匀分布着监控设备。“硬件设施都是按照0至3岁孩子的身高和使用习惯量身打造的。”该园负责人钟若楠介绍,“我们这里可以提供210个托位,主要是招收5个月月龄以上的宝宝。托育服务也很灵活,可以长期托、月托,家长临时有事也可以把孩子送过来‘临时托’。最重要的是,普惠性的托育机构每个月只要两千多元,这大大减轻了家长们的经济压力。”
“普惠”的背后,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记者从市卫健委得知,对于婴幼儿普惠托育机构,政府不仅会在场地租金上给予政策扶持,还在托育机构运营前3年给予建设经费和托位补贴,以此降低机构的运营成本,让老百姓得到真正的实惠。据悉,今年,此项民生实事项目计划新增托幼机构23家、全市托位数总量达到18869个,我市在7月就已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项目完成比111.13%。目前,全市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达566家,其中托育机构61家、幼儿园延伸班505家,全市总托位数达20970个。
养老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今年,我市努力补齐民生短板,大力推动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丰富、多元、优质的养老服务。
记者了解到,为加快推进我市社区“嵌入式”居家养老服务发展,我市研究出台了《南昌市社区嵌入式养老院建设实施方案》,并以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领导小组名义下发。市民政局将推进项目建设作为全市民政系统重大政治任务来抓,成立了工作专班,由项目办,养老科、办公室抽调精兵强将负责协调项目推进工作。
“今年社区嵌入式养老院项目18个点位已全部完工,新增或改造建筑面积2.47万平方米,新增床位数858张,其中护理型床位797张,占比93%,一批品牌示范项目建成运营,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更加优化。”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增的点位大都建设在老龄化率超过20%的中心城区,既能够提升有效养老服务供给,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养老点位”问题,也能有效支撑养老行业健康发展。
自2020年1月1日《南昌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施行以来,我市还先后出台《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的实施意见》《南昌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9年12月-2022年12月)》等50余个政策配套文件,明确设施建设、财税支持、运营管理、质量提升、医养结合和人才队伍建设等举措,并将居家养老服务工作落实情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有力推动全市居家养老服务工作水平稳步提升。现如今,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离家不离社区”“亲属就近探视”的美好愿望在南昌得到更好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