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今日南昌

南昌市多措并举提高残疾人生活品质

科技助残 共享美好生活

来源:南昌日报社 发布日期:2024-05-19 08:55:29 浏览量: 字体

今年5月19日是第34个全国助残日。根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南昌市残疾人数量占总人口的6.39%,持证残疾人11.1万人。在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如何让残疾人共享科技红利、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近年来,南昌市残联以“精准助残、精细惠残、精心扶残”为工作主线,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积极作为、大胆创新,通过打造南昌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持续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等举措,全力提升残疾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家庭无障碍改造:开启残疾人新生活

家庭无障碍改造是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一项积极举措。一直以来,南昌市大力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精准定位残疾人需求,使残疾人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家住湾里管理局站前街道幸福路的陈正芳,由于听力一级残疾,生活十分不便。得知陈正芳的情况后,湾里管理局社会事务办立即为其配置了一个闪光语音门铃、震动闹钟和智能语音带盲文电饭煲。

这些智能化设备的安装和使用,让陈正芳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和安全。“我耳朵基本上听不见,有客人来访按了这个会闪光的门铃,我就能看到,日常生活更方便了!”陈正芳说。

在南昌,受益于“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改变生活的不仅是陈正芳一家。前不久,青云谱区视力残疾人胡汉昌的家也增添了几位“新成员”,有盲人听书机、盲人收音机、语音电热水壶、语音门铃和语音电饭煲等。在残联工作人员的指导下,胡汉昌很快学会了这些小家电的使用方法。

“虽然以前也能自己烧水,但每次我都要一直守着,等听到‘哒’的一声跳闸后,才会放心地去做别的事情。现在这个电水壶烧开水后有语音提示,就不用一直在旁边等了,生活也更方便了。”胡汉昌说。

记者了解到,南昌市残联结合残疾人家庭和自身特点,量身定制为他们进行居家无障碍改造。改造前,工作人员与社区联动入户调查个人需求,录入各县区残疾人的详细信息,每位残疾人的基本状况、需求、服务落实和满意度情况等信息一目了然。改造过程中,秉持“人性化、个体化无障碍改造”理念,让残疾人朋友充分感受到科技进步为生活带来的方便。

“今年,我市将对1200户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目前已完成600余户。根据残疾人的不同情况,改造的内容也不同,比如为视力残疾人家庭安装扶手、语音对讲门铃、电脑盲人读屏软件等,为听力、言语残疾人家庭配置闪光水壶、震动闹钟等无障碍生活用品等,让残疾人共享科技社会发展成果。” 南昌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万里菲告诉记者。

信息无障碍建设:残疾人出行更便利

5月14日下午,市民章强来到江西省人民医院红谷滩院区检查身体。工作人员得知章强是一名听障人士,便带他来到一台设备前,通过在线人工手语翻译,为章强开启“一对一”无障碍就医服务。

记者了解到,这台设备是红谷滩区残联设置的聋听交流系统,通过搭建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平台,采取在线翻译、视频语音对话等服务方式,为听障人士提供在线实时翻译服务。除了实时翻译,无声小赣事服务专窗还能办理残联相关业务,如残疾人证便捷申请、代收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表等,实现了就医沟通与残联业务办理的无缝对接。

章强通过手语与“云端”手语翻译沟通后,频频为聋听交流系统设备点赞。他表示,以前来医院检查身体,都是家人陪同,否则只能通过用手机打字与别人进行交流,需要花费很长的时间和精力,非常麻烦。聋听交流系统提供的远程视频手语翻译服务,可以让工作人员很快了解他需要办理的业务,不仅方便还节约时间。

在湾里管理局旅游集散中心公交站台,视障人士用手触摸站牌上的盲文,就能“看到”站名、途经站点、公交线路等。

据了解,该站台配套安装了电子屏幕语音播报系统,实时播报公交车辆进站信息,还具有播放视频、图片和发布文字,显示天气、时间、日期等功能,方便乘客候车期间随时了解公交车辆动态信息和天气情况,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

为加快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南昌各大银行、医院、商场等窗口服务行业都设置了告知就诊、购物等相关信息的电子显示屏和语音播报系统,并对部分从业人员开展手语学习培训,让从业人员能够提供简单的手语服务。同时,建设了1000多块电子站牌,方便听障人士掌握公交车到站信息;在全市公交车内视频设备上显示站点名称,并对所有公交车辆实行GPS自动语音报站服务推出手机掌上公交查询软件,方便包括残疾人在内的乘客查询服务出行信息。

打造辅具平台:残疾人可在线申领

“以前残疾人申请辅具,程序比较复杂,报销也比较麻烦!去年10月,我们在辅具平台申领了随身定位器,没有花一分钱,这个定位器除了能定位,还能拨打电话,很实用。”智力残疾人家属程女士说。 

程女士口中的辅具平台,是南昌市残联打造开发的南昌市残疾人辅助器具综合服务平台。记者通过微信搜索“昌通码公众端”小程序,点开“残疾人辅具”菜单栏看到,包括肢体类、视力类、听力语言类和精神智力类辅具,提供轮椅、助听器、防走失腕表(定位手环)、护理床、盲杖、电子助视器等45种产品。点开每个产品图片,都有详细介绍和最高补贴金额。辅具申请前,用户需要先填写个人信息,并上传残疾人证。

“具有南昌市户籍,并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的残疾人和残疾评定指定医院、县及县以上具备医疗诊断资质的专业机构出具诊断证明的0至7岁残疾儿童,都可以在线申领辅具。”南昌市残疾人康复与文化体育中心主任杨昕向记者介绍,残疾人在线完成申领后,辅具供应商就会与用户电话联系,并安排送货上门。

为进一步健全完善我市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保障制度,市残联、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卫健委联合制定《南昌市残疾人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办法(试行)》。根据《补贴目录》内的辅助器具,实际购买单项价格高于600元的,分两档比例给予补贴:对于0—7岁残疾儿童、8—18岁残疾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残疾儿童(未入学)、残疾学生、一户多残家庭的残疾人和享受建档立卡、低保、特困救助等帮扶的贫困残疾人等重点补贴对象,其购买的辅具价格高于相对应补贴标准的按补贴标准的100%给予补助,低于相对应补贴标准的按实际购买价格的100%给予补助;其他残疾人购买辅具价格高于相对应补贴标准的按补贴标准的80%给予补助,低于相对应补贴标准的按实际购买价格的80%给予补助。

据悉,该平台自2023年1月19日试运行,残疾人累计提出辅助器具申请共3529人次,通过辅助器具申请并已适配辅助器具的有2257人次。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