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南昌市人民政府-民宗局>其他法定信息>政务信息

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升级版

访问量:

南昌市民宗局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务实的载体、有形的抓手和创新的方法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为各民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有力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一、大力拓展“主阵地”,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一是着力打造教育基地。投入近百万元打造南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自建馆以来,共接待数万余人;指导建设安义县民族文化馆、红谷滩区普贤邻里中心“VR+民族”体验中心、新建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以点带面,拓展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阵地;充分整合原有教育资源,将金九福钱币博物馆、孝廉文化馆、南昌工学院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等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二是着力抓好品牌建设。创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30洪石榴”项目,广播石榴籽、盛开团结花,建成了30个“洪石榴”之家、31个“洪石榴”服务站、19个“洪石榴”志愿服务队、28家“洪石榴”民族团结示范店(企业)、16个“洪石榴”宣讲团、31个“洪石榴”孵化基地,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场所、有窗口、有队伍、有服务、有宣传。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引导各县区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模式,如,西湖区精心打造阿卜杜拉文明志愿服务队,红谷滩区创建民族团结“红谷情、民族亲”品牌,青云谱区打造“洪石榴”艺术团,安义县创建民族团结“爱心拉面”特色品牌等,用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齐心奏响“最强音”,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共鸣。一是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迎新春写春联、喜迎端午等联谊联欢活动;组织开展“石榴花开·南昌印象”微摄影(视频)比赛,精选优秀作品在网络展播;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群众看南昌活动,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依托“洪石榴”孵化基地,在各民族学生中开展“畅谈身边民族事”“民族少年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各族人民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是深度挖掘典型示范。坚持选树人物求“小”,挖掘事迹求“真”,培育典型求“常”的原则,将各民族各行业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选树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挖掘培养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郭见锁、吕庭杨、泽桑卓玛等一批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典型人物,并利用电视台、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报纸等途径广泛宣传英雄城民族团结好故事、好声音,在全市营造“促进民族团结、争做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三是持续提升工作活力。推动民族工作向纵深延伸,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南昌常开长盛。如,在青云谱区打造“洪石榴”示范街区,助力“洪都夜巷”经济发展;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内多家民族服饰摄影店,陈列56个民族服饰,成为游客游玩“打卡点”;西湖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创办的68家分店,每开一家就成为一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进贤县畲族姑娘兰春花,开创特色民族米酒产业,建立“灶婆婆米酒”品牌,带动20多个村民增收致富。

三、真抓实干“聚合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践。一是全面推进系统治理。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配合市政协开展“深化我市基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课题协商工作,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均等化服务、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民族政策法规教育等八个方面进行协商。二是多举措强化服务管理。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操作细则》,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九大机制”和网络,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定下发了《关于进步一做好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企业建立民宗、属地、企业、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上门入户宣讲、集中宣讲等方式,常态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40余场次,提升各族经商务工人员尊法守法意识;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升各民族群众语言文化素养,积极引导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生活。三是深化拓展“两地对接”成效。以实现互通互享互帮互助为目标,以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重点,与新疆、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10个地级市、县级市签订了《双向服务管理工作协议》,建立完善信息互通、维稳协作、定期互访、服务管理协作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南昌市民宗局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以务实的载体、有形的抓手和创新的方法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积极为各民族群众创造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有力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一、大力拓展“主阵地”,不断丰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载体。一是着力打造教育基地。投入近百万元打造南昌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自建馆以来,共接待数万余人;指导建设安义县民族文化馆、红谷滩区普贤邻里中心“VR+民族”体验中心、新建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馆,以点带面,拓展全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阵地;充分整合原有教育资源,将金九福钱币博物馆、孝廉文化馆、南昌工学院工艺美术大师博物馆等打造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二是着力抓好品牌建设。创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创建“6·30洪石榴”项目,广播石榴籽、盛开团结花,建成了30个“洪石榴”之家、31个“洪石榴”服务站、19个“洪石榴”志愿服务队、28家“洪石榴”民族团结示范店(企业)、16个“洪石榴”宣讲团、31个“洪石榴”孵化基地,使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有场所、有窗口、有队伍、有服务、有宣传。三是着力夯实基层基础。引导各县区探索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模式,如,西湖区精心打造阿卜杜拉文明志愿服务队,红谷滩区创建民族团结“红谷情、民族亲”品牌,青云谱区打造“洪石榴”艺术团,安义县创建民族团结“爱心拉面”特色品牌等,用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打通宣传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齐心奏响“最强音”,增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感”共鸣。一是积极开展系列活动。充分利用春节、端午等传统节日,开展迎新春写春联、喜迎端午等联谊联欢活动;组织开展“石榴花开·南昌印象”微摄影(视频)比赛,精选优秀作品在网络展播;举办“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少数民族群众看南昌活动,提升各族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依托“洪石榴”孵化基地,在各民族学生中开展“畅谈身边民族事”“民族少年一家亲”等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系列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各族人民树立起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是深度挖掘典型示范。坚持选树人物求“小”,挖掘事迹求“真”,培育典型求“常”的原则,将各民族各行业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选树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挖掘培养米拉迪力·麦麦提阿伍拉、郭见锁、吕庭杨、泽桑卓玛等一批在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维护社会稳定和热心公益慈善事业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的典型人物,并利用电视台、互联网、微信公众号、报纸等途径广泛宣传英雄城民族团结好故事、好声音,在全市营造“促进民族团结、争做先进模范”的良好氛围。三是持续提升工作活力。推动民族工作向纵深延伸,让民族团结之花在南昌常开长盛。如,在青云谱区打造“洪石榴”示范街区,助力“洪都夜巷”经济发展;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内多家民族服饰摄影店,陈列56个民族服饰,成为游客游玩“打卡点”;西湖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创办的68家分店,每开一家就成为一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窗口;进贤县畲族姑娘兰春花,开创特色民族米酒产业,建立“灶婆婆米酒”品牌,带动20多个村民增收致富。

三、真抓实干“聚合力”,探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实践。一是全面推进系统治理。推动市委市政府印发《中共南昌市委、南昌市人民政府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配合市政协开展“深化我市基层民族事务依法治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课题协商工作,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社会均等化服务、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民族政策法规教育等八个方面进行协商。二是多举措强化服务管理。建立了《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操作细则》,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九大机制”和网络,主动提供政策咨询、子女教育、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制定下发了《关于进步一做好企业民族工作的指导意见》,在企业建立民宗、属地、企业、有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的“四位一体”的工作机制;通过上门入户宣讲、集中宣讲等方式,常态开展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传教育40余场次,提升各族经商务工人员尊法守法意识;组织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提升各民族群众语言文化素养,积极引导外来少数民族群众融入当地生活。三是深化拓展“两地对接”成效。以实现互通互享互帮互助为目标,以保障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合法权益为重点,与新疆、甘肃、青海等少数民族人口集中的10个地级市、县级市签订了《双向服务管理工作协议》,建立完善信息互通、维稳协作、定期互访、服务管理协作机制,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