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南昌市人民政府-乡村振兴局>规划信息

南昌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访问量:

南昌市乡村振兴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打算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之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乡村振兴局的精心指导下,市乡村振兴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聚焦“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工作要求,全市1.73万户4.59万名脱贫群众的脱贫质量持续巩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一、2022年主要工作

(一)以守底线为目标,确保没有发生规模性返贫。把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摆在首要位置,积极有效化解疫情灾情等不利影响,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一底线。一是动态监测常态化。积极推行农户自主申报、部门筛查比对和干部摸排走访“三线并行”的动态监测预警方式,协同相关市直部门,加强信息共享和数据比对,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采取县区副县级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兜底保障、临时救助、防贫保险等帮扶举措,跟进消除返贫致贫风险。2022年以来,全市纳入监测的“三类对象”305人,累计消除1110人返贫致贫风险,“应纳尽纳”“应扶尽扶”全部落实帮扶措施。二是集中排查全覆盖。5月,按照“不落一户、不漏一人、不存盲区、不留死角”的要求,在全市10个有农村户籍人口的县区集中开展了防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共摸排对象63.1万户256.5万人,识别纳入监测对象211人,进一步摸清了我市工作“底数”。10月,结合年度信息采集工作,对全市重点区域、重点群体、重点问题开展了第二轮排查,全市防止返贫监测帮扶工作质量不断提升。三是问题整改补短板。坚持把抓好问题整改作为推动巩固脱贫成果的有力举措,按照“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原则,先后统筹推进了2021年国家后评估、省对市县考核、省级暗访督导、资金绩效等各类监督检查、考核评估发现问题整改,推动各项帮扶政策落实落细落到位,“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成果进一步夯实和巩固提升,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扎实、更可持续。

(二)以抓发展为根本,促进脱贫群众稳定增收。把增强发展动力作为根本措施,多维度发力、多项政策支持,实现脱贫群众稳产业、稳就业、稳收入。全市脱贫人口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1.84万元左右,远超全省的1.63万元,位居全省前列。一是强化兜底保障。2022年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标准分别提高至每人每月855元、1120元,为省内最高标准,全市共有60%的脱贫群众享受到了低保政策,基本民生保障线兜紧兜牢。二是强化产业帮扶。2022年共安排用于产业发展的衔接资金1.6亿元、建设产业项目128个,占到县衔接资金的53.5%,超全省平均水平,并建立产业联农带农机制,联结带动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实现就业。强化小额信贷促动,今年累计贷款0.79亿元、1939户,提前完成省里下达的新增6000万元目标任务。三是强化就业帮扶。常态化组织开展就业监测和帮扶,对有就业帮扶需求的对象及时会同就业部门采取精准帮扶措施,确保应就尽就。依托帮扶车间、设置公益性岗位等,帮助720余名脱贫人口实现了家门口就业。2022年全市脱贫人口已实现就业2.14万人,脱贫人口就业率达80%,就业总人数、就业率均实现“双增长”。

(三)以促振兴为方向,聚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聚焦“五大振兴”总要求,围绕打造乡村振兴“南昌样板”的目标,抓好乡村振兴有关重点工作。促进乡村发展,全年共投入各级衔接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7亿元,实施项目411个,着力推动80个脱贫村、64个省定重点帮扶村基础设施完善、特色优势产业壮大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按照“每个脱贫村至少3个、每个行政村至少1个”的原则,全市共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1294人,发挥创业致富带头人引领带动增收致富“领头雁”作用。推动乡村建设,按照“十四五”期间每年每村投入300万元的标准,结合全市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行动,统筹推进全市18个市级重点帮扶建设,为乡村振兴先行先试打造亮点。启动乡村建设信息采集录入工作,组织行政村和农户信息采集录入。扎实推进农村厕所系统数据录入,完成了全市57.49万户农户基础数据的录入,列入2022年整改计划且已完成整改的近1.7万个问题厕所也均完成了数据录入。改进乡村治理,制定了优化提升“爱心超市”功能内涵的“十条措施”,不断发挥297家“爱心超市”在助推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广泛动员各级驻村工作队每季度组织开展“三讲一评”颂党恩等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引导脱贫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创新组织开展了“巾帼帮帮团”活动,招募469名志愿者结对帮扶493户困难重度残疾人,解决了这一特殊群体长期存在的居家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

二、2023年工作打算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我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和市“两会”的决策部署,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主线,不断拓展脱贫群众增收渠道、提升乡村振兴活力,助推脱贫群众生活水平迈上新台阶,奋力打造新时代乡村振兴“南昌样板”。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并组织实施配套帮扶政策,健全并推进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让脱贫攻坚成果更加扎实、更可持续。

1、以监测帮扶守牢底线。组织开展年度防止返贫监测帮扶集中排查,持续推行“三线并行”监测预警方式,强化部门工作联动,不断提高监测帮扶效率,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及时纳入监测范围并有针对性进行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2、以问题整改促工作提升。统筹推进2022年度国家后评估、省考、资金绩效评价和暗访、监督检查等各类问题整改,推动市直行业部门特别是“两不愁三保障”部门对标对表、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把全市80个脱贫村和1.73万户4.59万名脱贫群众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住、拓展好。

(二)多措并举增强发展动力。通过产业、就业、扶志等举措,不断增强脱贫村和脱贫人口发展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

1、产业带动。持续加大财政衔接资金向产业发展项目的倾斜力度,结合全市农业特色产业提升行动,谋划建设好一批产业项目,大力发展联农带农富农强的产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家庭经营性收入。

2、就业帮扶。充分发挥政策帮扶效应,加强有劳动能力的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监测帮扶,落实小额信贷、光伏等政策保障,提高帮扶车间吸纳能力、优化公益岗位设置,确保脱贫人口务工就业规模稳定。

3、精神鼓动。通过开展“爱心超市”建设、“三讲一评”颂党恩、“农村特殊对象巾帼帮帮团”等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的内生动力激发出来,引导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不断增进群众感情。

(三)凝聚合力赋能乡村振兴。充分发挥驻村、村民理事会、社会“三支力量”,借助重点帮扶村的打造,凝聚起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

1.强化驻村帮扶实效。充分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作用,聚焦防返贫监测、发展产业、两整治一提升等中心工作,统筹开展驻村帮扶工作,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建立常态化暗访督导工作机制,督促驻村工作队履好职、尽好责。做好2023年下半年全市第五轮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到期轮换,选派一批能力强、作风硬的驻村工作队。

2、加快重点帮扶村建设。结合全市农业农村“两整治一提升”专项行动,高标准、高质量推动18个市级重点帮扶村建设。按照全市共同富裕村和乡村振兴样板村的建设标准、督导机制,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着力将其打造成为全省典型。并根据省里统一要求,同步推进64个省级重点帮扶村建设。

3、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通过村民理事会、带头人、话事人的示范带动,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对监测对象纳入、收入核查、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村规民约等进行民主评议,推动乡村微自治。

4、汇聚社会力量帮扶。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积极引导社会各界到乡村投资兴业,重点实施带动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发展产业增加收入的项目,带动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就业增收。会同相关市直部门举办南昌市第二届“洪城红”乡村振兴公益项目大赛活动,继续打造一批特色亮点乡村振兴公益项目。

(四)强化宣传教育树立形象。通过加强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教育和工作宣传力度,树立全市乡村振兴品牌形象。

1、加强干部教育培训。重点突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财政金融支持政策、产业就业帮扶增收等内容,持续推动对县乡村三级干部和驻村干部政策业务培训全覆盖,打造一支“政策熟、业务精、本领强”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2、创新宣传思路路径。一方面,依托各类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大力宣传推介我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好经验好做法,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另一方面,进一步拓宽宣传思路、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大力宣传我市特色农产品、旅游产品、乡村民宿等新业态,助力乡村振兴。 

2022年12月28日

扫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