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关于南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2012111在南昌市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南昌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邓建新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作关于南昌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书面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1年是“十二五”发展谋篇开局的一年。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以“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为主题,以成功举办“七城会”为契机,大力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山江湖综合开发战略,抓重点、攻难点、求实效,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能完成或超额完成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具体来看,主要呈现出六个方面的积极变化。

(一)产业发展上有积极的变化。坚持二产和三产“双业并举”、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两轮驱动”的原则,实现了产业较快发展,结构优化升级。2011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688.87亿元,增长13%(同比,下同)。工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938户,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316.25亿元,增长27.4%,实现利税322.55亿元,增长29.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1.23亿元,增长18%。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5.5%,同比提高2.3个百分点。工业重大项目进展顺利。赛维ldk1000兆瓦模组件、江铜10万吨铜板带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江铃年产30万辆整车、南昌航空工业城等项目正在按计划稳步推进;赛维ldk年产200万片蓝宝石衬底晶片项目正式启动;光伏产业园项目正在加紧开展前期准备工作。服务业发展迈上新台阶。金融业稳步发展,新引进1家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期货公司营业部、2家保险公司,新批24家小额贷款公司,实现小额贷款公司的县(区)全覆盖;北京银行成功落户南昌并已开业,华夏银行在南昌设立分行的申报工作正在有序推进;恒大高新成功登陆中小板,成为我省今年第一家上市公司,全市上市企业总数达到18家。服务外包形成南昌特色,全年新增服务外包企业136家。旅游业持续活跃,实现旅游总收入145.4亿元,增长44%,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108万人次,增长39.6%。会展业蓬勃发展,成功举办第二届世界低碳与生态经济大会暨技术博览会等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要展会。农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全年粮食总产量236.9万吨,增长7.3%,呈现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量34.09万吨,增长3.4%;油料总产量11.96万吨,增长10.7%;水产品起水量35.8万吨,增长3.6%。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现代化程度有效提高,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21家,全市新增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5个、无公害农产品73个、绿色有机食品标志认证38个。

(二)重大项目建设上有积极的变化。2011年全市166项“喜迎七城会”重大项目及配套项目顺利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艾溪湖大桥、云湾公路、沿江中北大道连通工程、青山湖中北大道等竣工通车;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朝阳洲片区基础设施工程、金沙大道南延项目等快速推进;滨江规划路网、昌南大道东延等项目开工建设。产业发展方面:南昌亚啤年产30万吨啤酒生产、联创电子电容式手触摸屏、双汇肉制品加工等项目建成投产;南昌宝迪现代农业精深加工、直方数控年产100万台车用电喷系统等项目大力推进;海西轻纺工业城、为民舷外机等项目开工建设。社会事业方面:南昌国体中心、湾里射击中心、八大山人纪念馆改扩建工程、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南昌市特教中心、社会福利中心暨星级老年公寓顺利完工;南昌市第三医院朝阳院区、南昌市洪都中医院新院等项目推进顺利。

(三)需求结构上有积极的变化。坚持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三驾马车齐发力,经济发展后劲增强,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一是投资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22.66亿元,增长26.1%,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投资完成846.37亿元,增长34.4%,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例较去年上升2.3个百分点。二是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0.74亿元,增长19.8%加大对家电下乡、摩托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的财政补贴,大力拉动消费。家电以旧换新销售额占全省销售额50%左右,摩托车下乡销售金额近1亿元。受年末翘尾因素和外部环境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增幅为5%三是外贸出口发展势头强劲。海关出口总额56.57亿美元,增长53.9%。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以光伏产品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已成为南昌市第三大类出口商品;外贸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达82家,过亿美元的企业6家。

(四)改革开放上有积极的变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快了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进程,全市有南昌县、进贤县、东湖区和青山湖区4个县区被批准为省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各试点县区综合配套改革实施方案和五年行动计划正在研究拟定;大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目前全市24所中心卫生院试点、92家基层医疗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进了重大产业项目绿色审批通道建设,大大提高重大产业项目的审批效率和服务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2.87亿美元,增长13.4%,实际利用内资604.09亿元,增长18.6%。大力开展产业招商,引进了美国甲骨文公司、东软集团、北京银行、江苏悦达、联强国际等大企业

(五)经济发展质量上有积极的变化。财政金融形势平稳有序。全市财政总收入突破400亿元,达到411.19亿元,增长27.6%,税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比重达9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87.03亿元,增长27.7%城乡居民收入显著提高。实现与经济社会的同步发展,全市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741元,增长13.5%;农民年人均纯收入8484元,增长17.9%,增速均高于2010年。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新增一家国家硅基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总数达到10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的50%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30项,实施重大高科技产业化项目16项;申请专利3938件,增长56%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二氧化硫及化学需氧量的排放量都控制在计划目标内;城市绿化覆盖率42.96%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18平方米,空气质量优良率94.7%,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六)社会事业发展有积极的变化。坚持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两手抓的思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促进各项社会事业的稳步发展。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年共投入200亿元,全面完成160项民生工程的建设。稳定了就业形势,新增城镇就业人数8.1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之内,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1万人;提高了社会保障标准,城区、县区及桑海开发区、农村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350元、310元和170元;扩大了保险覆盖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新农保覆盖率达到80%以上,远远高于国家要求的60%的目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8.02%11371套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按计划稳步推进,发放经济适用住房货币补贴23966万元,惠及4790户家庭,发放廉租住房补贴3453万元,惠及9908户家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成功举办第四届南昌国际军乐节等大型文艺活动,积极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等宣传活动,推出《南昌起义》、《铁的新四军》、《南昌历史两千年》等陈列展览20多个,接待观众近150万人次;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取得圆满成功,南昌市共获得金牌18枚、银牌11枚、铜牌26免费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济困助学实现大中小学全覆盖;人口出生率为13.3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37‰。

上述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下上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认真贯彻中央、国家重大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妥善处理发展中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结果;也是坚持解放思想,完善发展思路,创新发展举措,持续注入发展活力的结果。

各位代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南昌市自主创新能力和企业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持续增收的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就业和节能减排的压力仍然较大。同时,经济发展的不可预见因素还有可能增加。对此,要在新的一年里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应对。

二、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2012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市第十四届人大会议各项部署的第一年,做好2012年的经济工作,对于建设更高水平“两篇文章”,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环境与条件总体有利

从国际看,2012年总体形势将更为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动力不足,步伐明显放缓。欧美主权债务危机持续扩散升级,金融体系脆弱性不断上升,各国刺激经济的政策力度和有效性递减。主要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难下,消费和投资需求疲软;新兴经济体国家正在努力实现经济转型,有效内需刺激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强劲动力。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较小,将继续保持低速增长的态势。同时,全球通胀可望下行,但不确定性仍然很高。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将从快速增长向平稳增长转变。宏观经济政策可能适度微调放松,中央将加快实施中西部发展战略,江西作为东南沿海的腹地,具备优越的区位和环境优势,可以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下半年十八大即将召开,为保持经济的平稳发展,国家将更加注重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有可能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上有一些新的举措,出台一批新的消费刺激政策。同时,国家正在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和奖惩制度,对能耗控制的要求将更加严格。

从自身看,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方面,省党代会对南昌成为“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战略定位,为南昌争取国家和省里支持,在整合产业集聚布局、城市规划调整、基础设施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发挥极化和辐射带动作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同时,2012年是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的关键之年,我市作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随着鄱阳湖生态经济先导区建设的启动、先行先试政策优势的发挥,必将为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存在的挑战,我市作为中部崛起的省会城市,欠发达的地位尚未根本改变,在与国内省会城市竞争中进位赶超发展的任务很重;资金、土地、电力等要素供应仍然偏紧,发展的压力较大;生产要素成本进入上升期,物价上涨压力仍然较大。

(二)主要目标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3%左右;

——财政总收入增长16%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6%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8%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7%

——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12%

——海关出口总额增长1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长13%

——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

三、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任务 

为实现上述发展目标,力争达到更高目标要求,今年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的基调是稳中求进,必须紧紧围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目标,按照“四个聚焦”、“六个率先”的要求,坚持“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强产业、筑基础,夯实快速发展新支撑。按照“工业集群化、服务聚集化、农业特色化”的发展思路,以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加快推进产业发展,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一是扎实推进农业特色化。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抓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南昌市中小型泵站更新改造项目、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灌区水利血防项目、小型农田水利项目、4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一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着力推进军山湖大闸蟹生态养殖基地、青岚生态果园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推进农业特色化发展;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大力推进现代农业科研示范基地、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等项目建设;着力抓好“改水、改厕、改路”等村庄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大力实施工业集群化。以工业园区为载体,培育产业集群。鼓励园区发挥比较优势和特色优势,实现错位竞争发展;引导和支持企业向园区集中,有效推进工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重点围绕“五大千亿”产业目标,着力推进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江铃年产30万辆整车、格特拉克年产50万台dct汽车变速箱、恒天动力k系列发动机等一批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国际航空转包、大飞机零部件制造等一批航空及零部件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通用硅400兆瓦硅片、绿扬光电年产1.3亿颗led封装及50万根纳米碳管制造生产线等一批光伏光电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进贤医疗器械产业基地、北洋食品甜菊糖及三氯蔗糖、江西友铭生物疫苗等一批生物和新医药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南昌市服务外包与物联网科技产业基地、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园等一批服务外包产业项目建设。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目标,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海立年产1200万台空调压缩机、海螺水泥生产二期等一批产业项目建成投产。三是积极推进服务聚集化。着力提升服务业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比重和地位,推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积极构建与省会城市地位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大力推进南昌华南城、向塘铁路-公路枢纽物流基地等一批物流产业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金富达公司中国总部基地、江铜总部基地、昌南总部基地等一批总部经济项目建设;大力推进南昌银行金融中心、洪都农商银行大厦等一批金融机构项目建设。同时,加快推进旅游、会展、商贸等一批服务业项目建设,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二)扩投资、聚要素,促进项目建设新突破。围绕“大投入、大建设、大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重大重点项目的带动作用,全力推进一批牵动全局、事关长远的大项目建设,以项目激活投资,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努力破解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种制约难题,为项目顺利实施创造条件。一是实施“大项目带动”战略。全面实施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社会事业、民生实事等五个方面共60项的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以投资促发展,保持加快发展不放松。安排市级重大重点项目60项,总投资1852.3亿元,年度投资计划为421.9亿元。其中总投资50亿元以上的项目11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19个,总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3个,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18个。二是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工作。以项目库建设为载体,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投资导向和市场需求,超前谋划一批能够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后劲的重大项目。按照竣工一批、开工一批、争取一批、储备一批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市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县区项目库网络,不断充实、更新、完善项目库,形成项目滚动储备机制。同时,重点抓好项目谋划和项目论证工作。三是努力化解项目制约因素。围绕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土地、资金、服务等突出问题,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千方百计破难题,齐心协力抓效能。破解用地难题。加快项目报审速度,缩短项目审批时间;充分利用省重大重点项目调度会平台,积极争取省里用地指标;鼓励创新思路破解土地占补平衡难题。突破投融资难点。积极争取国家投资,通过高质量的项目争取国家尽可能多的投入;积极招商引资,努力增强外来资金的注入力度;做好国有资产经营,盘活城市存量资产;积极争取银行信贷投入,努力拓宽投融资渠道;最大限度地激活民间资本,鼓励民间资本采取多种形式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基础设施和公益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突破投资环境难点。通过简化程序,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着力解决优化环境、优质服务的问题。建立完善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协调推进机制,为重大项目的推进提供零距离、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确保重大重点项目按时保质开工建设,形成实际工作成效。

(三)抓改革、促开放,注入科学发展新活力。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支持南昌做大做强的发展机遇,用足用好南昌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加快机制体制的改革创新,推动对外开放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迈进。一是关注重点领域,稳妥推进体制改革。重点抓好国有企业改革、土地管理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和文化体制改革。二是盯紧难点热点,积极推进机制创新。重点抓好基层基础设施、应急管理体系(如:较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体系)等社会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创新。同时,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医疗体制改革。三是聚焦招商引资,大力推进对外开放。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招商形式,瞄准产业链条的上下游企业开展针对性招商,尤其注重对那些符合我市产业定位,能够促进我市产业聚集、完善产业配套、延长产业链条的企业,要下大力气沟通洽谈引进。以已经投资和有投资意向的企业为落脚点,密切保持与企业的联系,及时掌握客商投资动向。与此同时,充分发挥驻外办事处的招商“窗口”和“桥梁”作用,介绍和邀请企业家来昌考察,推动和促成项目落户。

(四)优质量、上水平,促进发展效益新提升。围绕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的目标要求,在努力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是扩大消费的拉动力。以收入分配制度调整为契机,千方百计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预期。继续抓好扩大消费政策的深入实施,进一步拓展消费市场,营造居民放心消费的市场环境。引导住房、汽车合理消费的同时,积极培育休闲、文化、健身、动漫、工艺等新的消费热点,促进消费市场持续繁荣二是提升自主创新的推动力。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抓科技,加强重大科技创新基础平台建设,全面加快创新型试点城市、科技创新“六个一”、“十城千辆”、“十城万盏”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强科技投融资体系建设三是夯实财政金融的保障力。进一步完善融资代建管理办法,加大对市政府主导投资的融资代建项目回购力度。加快华夏银行、厦门银行设立南昌分行的有关工作。协调各驻昌银行,加大对南昌的扶持力度,力争新增信贷规模的一半以上投放在南昌。加快企业上市工作,重点推动江西煌上煌、天高材料两家企业上市;积极争取3l集团、晶安高科、南昌银行、百特生物、双胞胎饲料中的2-3家拟上市企业向中国证监会递交申报上市材料;大力推进北洋食品、草珊瑚科技、弘益科技、豫章农业、绿滋肴等企业中的3-5家完成股份制改制。

(五)惠民生、促和谐,实现社会事业新发展。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体、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社会事业倾斜的原则,围绕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公共卫生服务、教育助学、文化体育、住房保障(含城市棚户区改造)、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八个方面,大力实施一批政策性民生工程。继续强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扩大志愿服务覆盖面,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氛围。加快推进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重点实施南昌市第三医院朝阳分院、洪都中医院红谷滩新院、南昌市第二医院住院部大楼等一批提升医疗水平的建设项目;实施南昌十九中红谷滩新校区、南昌一中朝阳校区等一批加强提升教育品质的建设项目;抓好南昌市按摩医院红谷滩分院、南昌市残疾人康复就业体训中心、突发重大传染疾病防控体系、慈爱老年公寓等一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项目建设;抓好南昌市群艺馆、南昌市图书馆维修改造、赣江市民公园三期等一批文化事业项目。

各位代表,完成2012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指导、支持和帮助下,开拓创新,真抓实干,为着力打造“带动全省发展的核心增长极”目标而努力奋斗。

以上报告,请予审议。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