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30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南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以下简称《应急预案》),进一步优化了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
一、《应急预案》的出台背景
2013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南昌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暂行)》(洪府厅发〔2013〕11号),这是我市首次制定的有关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的政策性文件,2018年,市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南昌市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洪府厅发〔2018〕46号),且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于2020年、2021年进行了两轮修订。2020年以来,我市累计启动污染天气应急响应共8次,《应急预案》的实施有效降低了空气污染程度,减轻了空气重污染对市民健康的影响。
2022年11月10日,生态环境部等15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和柴油货车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环大气〔2022〕68号),对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应急减排措施、预警启动和解除标准等有关事项提出明确要求。2024年1月22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重污染天气应对机制的指导意见》(环大气〔2024〕6号),要求各地重点针对预警启动条件、部门协同、区域联防联控、绩效分级和差异化管控四个方面对本辖区《应急预案》进行优化调整。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省里对深入打好重污染天气消除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空气污染应急机制,强化全市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能力,夯实我市重污染天气消除工作成效,南昌市生态环境局组织修编了《南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2024年修订)》并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这是全市《应急预案》的第三次修订。
二、《应急预案》的主要内容
《应急预案》共有10个章节5个附件。
第一章节 总则:明确《应急预案》编制目的、编制依据、适用范围,预案体系架构、工作原则和管控区域划定。
第二章节 组织机构与职责:明确了全市重污染天气应对相关工作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明确了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成员单位和各单位相应工作职责。
第三章节 应急准备工作:包括修订应急减排清单,编制地方应急预案、各部门应急响应方案和企业应急减排方案、应急演练。
第四章节 监测与预警:明确了空气质量和气象监测与污染形势研判有关要求,明确了预警分级、预警信息内容及其发布、调整、解除工作程序要求,区域联防联控工作任务等。
第五章节 应急响应:为本《应急预案》的核心章节,其中包含响应分级、响应程序、响应措施、措施的执行与监督、应急终止等内容。响应措施根据不同预警级别明确了包括健康防护措施、建议性污染减排措施、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等三个方面的有关要求,强制性污染减排措施又根据企业差异化减排、施工扬尘管控、道路扬尘管控、移动源尾气减排、其他源综合减排等5个方面进行了细化。
第六章节 总结评估:规定了应急结束后对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和复盘分析的工作要求。
第七章节 信息的公开与报送:明确信息公开的内容、形式,信息公开的组织与报送各项要求。
第八、第九章节为重污染天气应对保障工作有关要求,包含监测和预警能力保障、通信、信息及交通保障、技术保障、人力资源保障和监督问责机制保障。
第十章节附则和附件材料为本预案有关内容的补充说明。
三、重点修订事项
本轮修订的《应急预案》重点针对预警启动条件、部门协同、区域联防联控、差异化管控等方面对《应急预案》进行优化调整,此次修订对优化重污染天气预警应急机制、强化措施督导落实、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优化预警启动条件。根据生态环境部要求将预警启动门槛提高,黄色预警启动条件由“全市AQI日均值>100(轻度污染)持续2天及以上”提高为“全市AQI日均值>200(重度污染)或AQI日均值>150(中度污染)将持续48小时及以上”,减少因轻中度污染天气频繁启动应急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
二是突出部门协同。进一步厘清市大气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提出更为精准科学的管控措施,并明确责任部门、责任领导和工作联络人。明确三种预警等级下的值班在岗要求,建立集中办公工作机制,提升重污染天气应对措施督导落实质效,形成重污染天气应对工作合力。
三是强化区域联防联控。此次修订提出,要根据省级发布的区域污染天气预警提示信息或重污染天气联防联控启动通知,及时按通知要求启动应急响应,并在区域间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动管控等方面明确工作要求。
四是持续落实差异化管控。根据不同污染物类型采取差异化应对措施。对细颗粒物污染导致的重污染天气严格采取应急减排措施开展管控;因臭氧和沙尘、山火、局地扬沙、国境外传输等不可控因素导致的重污染天气,及时向社会发布健康提示信息,并加强相应本地污染排放源线上和线下监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或可能导致的重污染天气,针对性加大烟花爆竹违规燃放的宣传、巡查、处置力度,并积极研判实施人影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