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昌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的通知

洪府办发〔2022〕118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湾里管理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市财政局,市税务局,市人社局,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金融办,市市场监管局,市中小企业局,团市委,市科协,市工商联,市政公用集团,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

《南昌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9月24日

(此件主动公开)

南昌市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

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印发<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工信部企业〔2022〕63号)要求,切实推动全市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之路,实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围绕“一枢纽四中心”的目标定位,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和工业强市战略,聚焦“4+4+X”产业体系,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引领、以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紧密围绕全市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实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坚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量跃升和质量提升并进,分层梯度扶持和分类靶向培育并举,打好“梯度培育、创新协同、数字赋能、资本助力、要素保障、体系服务”六大组合拳,培育一批专注核心业务、生产管理精细、工艺技术独特、创新成效显著、市场竞争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群体,打造一批集聚优势产业、数字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专精特新”方阵,为实现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

(一)重点任务目标

1.构建梯度培育发展机制。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遵循中小企业发展规律,将“专精特新”理念根植到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全过程,针对企业不同成长阶段,完善寻找发现、孵化培育、扶持壮大机制。到2025年,逐步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形成全市优质中小企业蓬勃涌现的发展新格局。

2.打造优质中小企业梯队。到2025年,新培育评价创新型中小企业5000家以上,新培育认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家左右,新培育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左右;新培育推动5家以上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确保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走在全省前列,力争成为全省排头兵。

3.营造专精特新发展氛围到2025年,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激发,省内领先、具有国内影响力的优质中小企业持续涌现,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产学研协同融合、要素资源持续集聚的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氛围不断浓厚。

(二)基础保障目标

1.建立全门类政策保障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西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加强政策集成,形成工作合力,全面加强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设。到2025年,协同全市相关涉企部门,引导出台或优化涵盖投资、土地、人才、创新等全门类、惠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政策体系和政策包,逐步在“南昌惠企通”平台实现惠企政策一网通办、即申即享、免申即享。

2.完善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打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题服务”平台,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模式和服务链条,公布服务清单,实行个性化、全程跟踪服务。推动市、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和部门间数据贯通共享,持续提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服务精准度。

3.优化全要素资源配置体系。聚焦“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土地、人才、资本、技术等各类要素资源,协同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到2025年,逐步建立健全要素流动渠道畅通、要素资源平等获取的配置机制,推动要素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三、重点任务

(一)梯度培育行动

1.加强培育创新主体。聚焦“四新”经济发展,发挥“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洪城之星”创新创业大赛、南昌市青英人才创业大赛等各类创新创业创意平台作用,每年带动孵化一批具有较高发展潜力的创新型中小企业,激发培育更多创新型市场主体。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中小企业局、团市委,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2.精准培育优质企业。按照“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对具有“专精特新”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早发现、早培育,推动技术、资金、人才、数据等要素资源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集聚,建立南昌市优质中小企业动态培育库,加强分类指导、分级培育。各级财政对新认定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优质高成长性企业分别按现行政策规定给予奖补,且在相关政策制定时应明确县区相应分担比例或配套资金。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3.筑牢实体经济基紧盯全市“4+4+X”新型产业体系,即在四大战略性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和四大传统优势产业(绿色食品、现代轻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和若干生产性服务业里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全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工信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二)创新协同行动

4.支持企业技术创新。充分发挥南昌市区域内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的带动和转化作用,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工程)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支持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创建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研发机构。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卡脖子”技术和产品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参与工业强基、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积极贯彻落实研究开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小型微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税务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5.完善产业协同创新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结合、上中下游衔接、大中小微企业协同的创新体系,落实《南昌市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补助奖励实施办法》,依托南昌科技广场(江西省技术交易市场),发挥全省首个技术转移产业联盟作用,开放应用场景,发布应用场景建设需求,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创新产品,开放实施一批前瞻性、验证性、试验性应用场景项目,形成最佳实践案例并向社会推广。发挥全市科技专家、政策专员等志愿服务作用,开展产学研用多层面合作对接,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科协,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6.推动卡位入链活动围绕全市“4+4+X”新型产业体系和重点产业链,加强产业融合和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链实现关键基础技术和产品的“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作用。鼓励链主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供应链、开放场景应用,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协同创新,支持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进入大企业供应链,建立大型企业与配套中小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发展方面持续发力。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工信局、市国资委,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三)数字赋能行动

7.培育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发展工程”,围绕“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空间格局,突出产业特色,紧盯移动智能终端等16条主攻赛道,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培育招引支持力度,努力培育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统筹调度各类资源和要素,支持关键领域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数字经济新技术、培育数字应用新业态、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8.推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5G+工业互联网”率先在汽车及新能源汽车、航空设备制造、电子信息、纺织服务等重点行业应用,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推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推动智能制造设备的研发、应用,定期举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智能化改造供需对接,开展数字化转型标准宣贯、现场诊断和供需对接。鼓励各类数字应用公共服务平台、第三方机构面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所需的开发工具及公共服务。支持工业互联网平台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需求,开发集成一批面向典型场景和生产环节的工业APP。每年遴选一批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支持数字化转型服务咨询机构和区域数字化服务载体建设,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数字化诊断服务,提高转型成功率。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四)资本助力行动

9.优化金融服务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优化降低企业担保费率,鼓励银行机构加大对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减少融资附加费用,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搭建政、银、企三方合作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政银企对接活动,加强融资精准服务,鼓励银行、担保等机构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出个性化、定制化专属产品。加大《南昌市中小企业普惠金融产品手册》推介推广,积极向省中小企业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推荐“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报“工信通”。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定期推送机制,大力推进地方征信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线上融资平台作用,提高银企对接效率。引导金融机构提高政府采贷授信额度,提供利率优惠和绿色通道,搭建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更多为重点产业链提供关键配套或纳入政府采购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享受供应链金融服务。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市中小企业局、市财政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0.上市培育。落实《关于加强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的若干政策措施》要求,大力推动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进入省“映山红行动”重点企业后备库,积极对接省股交中心“专精特新”专板,开发“专精特新”私募可转债产品,常态化开展“南昌市资本市场培训班”“四板云课堂”培训活动,梯次推进拟在北交所上市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挂牌、辅导、申报、上市”辅导培训工作。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金融办,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五)要素保障行动

11.保障生产要素。统筹运用财税、金融、技术、产业、人才、用地、用能等政策工具持续支持优质中小企业发展。对符合条件的“专精特新”、专业化“小巨人”、制造业单项冠军、独角兽、瞪羚等企业以及带动辐射力强的优质企业,按规定给予用地保障。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落实《政府采购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管理办法》,并按照国家、省、市最新财政政策要求,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工信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人社局、市政公用集团,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2.加品牌发展积极引导“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品牌管理体系,加大品牌建设投入,鼓励“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或参与制订修订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先进团体标准。扎实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质量管理和资质认证提升行动,组织质量、计量、标准、认证、技术性贸易措施、品牌建设等系列化、专业化培训,引导企业建立完善质量管理体系。为“走出去”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提供商事法律服务,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申请国外发明专利,为企业知识产权海外布局、风险预警、维权和纠纷应对等提供咨询服务。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中小企业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工信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3.开展采销对接。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暨展览会等国际性展会活动,搭建产品、技术展示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采取线下采销洽谈、线上云展会等方式,招引本外地企业来昌采购,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融入大企业供应链。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国资委、市工商联,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体系服务行动

14.优化服务体系。探索建立集聚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公益服务各类服务资源的网络化、智慧化、生态化服务体系。加强各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各级公共服务平台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定制专属服务包,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提供创新成果转化与应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知识产权应用、工业设计、管理咨询、上市辅导等专业化服务,推动更多优质社会服务资源直达企业。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5.加强监测分析。依托国家工信部政务服务平台运行监测平台,建立完善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生产运行监测机制。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调研,通过问卷、走访、座谈等多样化途径深入了解企业问题,及时准确掌握“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分析研判“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态势,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16.加大领军人才充分运用各类培训平台,组织“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家参加国家、省市中小企业经营管理领军人才培训,提升其制定企业战略、完善治理机制、把握创新方向、融资引智等方面的能力。利用省会高校集中的优势,推动南昌市“专精特新”研究中心高效运转,运用南昌创业大学十年成熟的办学经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开设企业管理、青年创业、专精特新等研修班,对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进行在岗轮训,着力培养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企业领军人物和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南昌工匠。

〔责任单位:市中小企业局、市工商联,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

四、组织保障

(一)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南昌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加大与市直各职能部门的协作力度,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政策协同。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纳入全市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各县(区)、开发区、湾里管理局要加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干部队伍建设,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发展协调推进机制,精准制定支持政策。

(二)形成工作合力充分发挥部门、县(区)、第三方投资和服务机构、商协会组织等各方的资源优势和职能作用,建立开放式协同赋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机制。每年隆重举办中小企业服务月、“一起益企”活动,策划组织全市中小企业家座谈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果展等系列专题活动,推动惠企纾困、支持创新发展、鼓励转型升级的各项服务措施落实。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特派员机制,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配备服务专员,宣传惠企政策、收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企业困难问题。

(三)营造良好氛围。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舆论宣传、政策解读工作,利用微信公众号、微博、报纸等媒介,宣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及时总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经验,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创新创业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继播《创业故事栏目》,推动全市更多中小企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加速培育形成优质中小企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发展态势。

关联稿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