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进展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27期)
  发布日期: 2021-08-26 

编者按:南昌市始终致力推动社会经济更快更好发展,全面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健向好的发展态势。现刊发有关单位的经验做法和工作成效。

【典型经验】

市工信局“三大行动”赋能中小企业稳健发展

市工信局将推动中小企业稳健发展作为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转变发展方式、推进富民强市的重大战略举措,积极构建完善服务体系,努力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市场氛围,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快速、高质成长。在《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报告》中我市市场环境排名第14位。

一、加强统筹,实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行动。一是精心调度企业运营。接入全国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平台,对企业主要经济指标等实行月报机制,及时了解和掌握全市125家中小企业运营状况。从市工信局、各县区选派干部担任企业“特派员”,定点联系全市1500 余户工业企业,重点做好政策辅导、专业服务以及企业反映问题的收集、整理、上报和跟踪协调工作。二是精心培育优质企业。鼓励各县区推荐优质中小企业进入南昌市中小企业梯次培育库孵化培育,培育库现有企业381户。同时,出台了《南昌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力争培育一批专注主业、产品精良、工艺独特、技术领先的中小企业。三是整合优化专项资金。将“南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南昌市全民创业资金”合并为“南昌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2021年,我市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2500万元。

二、精准服务,实施中小企业银企对接行动。一是发需求。组织辖区内中小微企业登录注册全国“信易贷”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十三五”期间,我市开展“百家银行进千企”等银企对接活动53场,参与企业2415家,涉及融资项目1987个,参与金融机构141家,银企对接融资金额达4370.6亿元,发放贷款1561.6亿元。二是争荣誉。积极推荐我市企业争取国家、省级荣誉。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37户、省级专业化小巨人企业20户、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2户。三是重施教。依托南昌创业大学等平台,积极开展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训,提升中小企业管理能力和水平。今年累计开展各类培训服务活动11场,服务企业477户,培训人次1465人。

三、聚焦成果,实施中小企业环境提升行动。一是环境评估成效显。要求有关单位对照2020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结果和意见进行优化完善,并填写《2021年度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评估调查表》。同时与市有关部门联合实施“工融惠万企,助力中小微”专项行动,全力支持中小企业经营生产。二是清理拖欠力度大。采取“通报、督办、督导”等措施推动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工作进度慢和投诉举报属实的责任主体,加快还款步伐。截至目前,全市累计排查并录入国务院减负办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登记系统拖欠账款4.99亿元,已偿还4.76亿元,偿还比例达95.39%,实现无分歧账款清零目标。三是担保信用合作强。充分加强与银行和担保部门合作,帮助企业将“纳税信用”转化为“融资信用”。组织我市信用担保机构每月及时报送信用担保业务情况,南昌工控产业担保有限公司于今年获得国家2020年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资金152万元。

市市场监管局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南昌市市场监管局持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优化知识产权保护、创造、运用、管理和服务,充分发挥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平台效应,缩短专利授权时间,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维权效率,降低知识产权保护成本,进一步激发社会创新创造活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提高专利授权效率,激发产业创新活力。一是完善专利预审体系,惠及更多创新主体。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服务领域由中医药和电子信息两大产业拓展为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三大产业,目前该中心入册备案服务中医药和电子信息类企业达951家,涵盖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等。二是畅通专利审查绿色通道,缩短专利授权时间。通过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合格的专利申请授权时间可缩短85%左右。该中心快速授权专利1067件,其中40余项代表性专利帮助企业增加销售额约45亿元。三是确保预审质量,提高专利授权率。通过预审的案件中尚未出现一例非正常申请,高价值创新成果得到最大限度保护。我市通过预审合格的发明专利授权率达74%,远高于普通通道19.6%授权率。

二、优化协同保护体系,保障产业创新成果。一是完善平台建设。成立了南昌仲裁委员会知识产权仲裁中心、南昌市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南昌市民营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服务站等,设立了南昌知识产权法庭第一巡回审判庭。二是加强保护协作。与法院、检察院、海关、公安、工商联、公证处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深度推进知识产权司法衔接与行政协作,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为行政、司法等系统出具43份专利侵权判定咨询意见书,涉案金额超8500万元;中国(南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为全国第4家开通远程视频审理的保护中心,我市企业将在家门口就能进行专利复审和无效审。三是优化知识产权奖补。上线“南昌市知识产权奖励补助项目管理系统”,对我市被授权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进行线上审核。目前已注册申报主体974位,已受理审核授权专利奖励项目6652条,拟发放省、市级知识产权奖补资金1351余万元。

三、提高综合服务水平,支撑产业创新发展。一是提升服务对象便利度。上线“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预审管理平台预审案件提交系统”“南昌市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等,启动生物医药产业专利导航、电子信息产业专利导航、VR产业专利预警等项目。筹备成立了我市第一个生物医药知识产权产业联盟,建成我市第一个公益性全球生物医药产业专利专题库。二是推出点对点上门服务。开展“百企行”系列活动,为企业免费提供专利布局、专利申请、专利挖掘等上门服务,帮助企业、产业联盟等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助力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截至目前,已为近200家企事业单位解决了知识产权保护中遇到实际困难。三是加强企业金融服务。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举办“万里行”活动,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等,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的有效融合,为中小企业解决贷款等难题提供有效途径。上半年,我市企业质押融资金额超2亿元。高效运营南昌市重点产业知识产权运营基金,优先支持重点产业转型升级。

南昌县坚持“三个强化”

持续唱响“外商来赣投资首选地”品牌

南昌县一直以打造“来赣投资首选地”为目标,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坚持“三个强化”,不断创新机制体制、提升服务水平、优化营商环境,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谋新篇、开新局,奋力开创高水平对外开放新局面。

一、强化政策扶持,增进企业发展高效能。在产业方面,出台《南昌县外经贸发展扶持资金实施办法》《南昌县铁海联运扶持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南昌县关于支持向塘国际陆港发展的若干扶持措施(试行)》《南昌县关于促进特色文化旅游街区建设的扶持办法(试行)》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人才方面,出台《〈关于实施“天下英才 智汇昌南”行动计划的意见〉有关条款的实施细则(试行)》;在金融方面,出台《南昌县鼓励企业改制上市挂牌暂行办法(修订)》,助力企业发展。真正实现让企业敢进来、有发展、能受益的目标,从源头上保障企业发展、夯实企业信心。

二、强化“招大引强”,促进产业升级新突破。坚持打造“江西投资首选地”,主动对接“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大南昌都市圈等国家省市战略,深入推进实施“5020”“三请三回”“三企入赣”“三百工程”“产业链招商”等五大行动。以“每2个月举办一次大型招商推介、每季度举办一次项目集中开工”的滚动态势,全力攻坚招商引资、项目推进,以领先企业、领军项目的导入,持续厚植跨越发展新动能。开展“云招商”,成功举办国家级小蓝经开区主导产业、高端商贸产业2次专题直播推介;接下来,还将对口岸经济、现代农业、装配式建筑等产业进行重点推介。注重委托招商,先后建立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等外埠商会,推动外埠商会企业家回乡投资。

三、强化创新驱动,拓展开放经济新动能。南昌县坚持长远发展与现实需要相结合,致力搭建有利于资源要素集聚的创新创业平台,带动企业健康成长、产业快速裂变。一是积极搭建双创平台。重点建设了双创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园、人力资源产业园、金湖科创小镇、金融服务区等一批便捷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双创服务平台。二是积极引进大院大所。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7家“中字头”“国字号”科研院所相继落户,填补了大院大所落户县区的空白。三是积极设立投资基金。先后成立30亿元的南芯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基金、6亿元的创东方投资基金、2亿元的创新创业投资基金以及正在筹建的100亿元的蓝海股权投资基金,探索建立“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相通共融的创新平台模式,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