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进展
南昌市“五型”政府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简报(第12期) 
  发布日期: 2019-01-03 

基层建设

东湖区大抓建管建和谐宜居之城

东湖区以五型政府建设为抓手,紧扣三年上台阶的工作目标,按照精心规划,精致建设,精细管理,精美呈现的要求,不断提升城区功能品质,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一是以“改”促建上台阶。高品质推进象山路综合改造工程、百花洲景区改造提升工程、胜利路、渊明北路、中山路和沿江北大道街景改造工程等重大城市建设项目,打造了一批具有东湖特色的城市新景观。高效率推进道路“白改黑”等“六改”项目和停车场建设,目前正在实施道路“白改黑”的有24条,新建11个停车场、新增1200余个泊位,改善老城区车辆停放功能。深化点亮回家路背街小巷亮化提升行动,安装更换LED路灯1500盏,同时加大了亮化工程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中山路、胜利路、八一公园景观亮化工程,实施东湖、南湖、北湖和贤士湖的水生态修复工程,使水体达到自行循环,实现了黑臭水体“劣改优”,完

二是以提优上水平。在社区全面推进垃圾分类,确保生活垃圾减量化、成赣江右岸截污工程,保障生态需水。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力争实现城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95%以上,垃圾回收利用率30%以上。继续深化马路本色行动,对严控区、控制区道路加大机械化作业力度,力争实现机械化作业率80%以上。加大城区建筑扬尘、油烟等污染源整治,督促全区390家登记在案餐饮店完成安装油烟净化器。

三是以铸魂上品位。全面树立城市更新理念,整合各类历史文化资源,留住历史建筑原有风貌,彰显城区特色,提升城区品位。结合社区改造,深入挖掘传统街巷的文化底蕴,打造三至五条具有人文、历史特色的小街巷,重现老城古巷的文化之光。全年计划实施旧城改造项目4个,占地面积61亩、征迁面积6.2万平方米、征迁户数600余户。

典型经验

西湖区:防范非法集资,维护繁荣稳定

作为全省防范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试点唯一城区,为保障经济安全,维护群众利益,确保社会稳定,优化营商环境,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市相关要求,西湖区率先启动了防范非法集资网格化管理试点工作,充分整合多部门力量,将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深度融合到“五型”政府建设各项工作中。

一是注重制度建设,理顺工作机制,处非效率有效提升。将处非工作纳入了全区政法综治工作重点项目之一,列入年度考评。通过省综治矛盾调解平台下增加了处非管理的模块,共采集线索40条,对全区1200余名网格员开展了处非业务工作培训,便于识别、调查、处置非法集资案件,制定了《南昌市西湖区非法集资举报奖励暂行办法》,有效提升了防范非法集资网络化工作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宣传教育,营造良好氛围,处非环境明显改善。首创的四级网格管理体系确保了各社区宣传人员的全覆盖,截至目前,已上门7000家企业,4200家签订了承诺书,4500户居民签订了承诺书,共发放宣传海报1000张,宣传折页13000份。

三是注重平台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处非系统全面强化。各单位充分利用现有的各项工作平台,将处非工作嵌入其中,加强联动,团结协作,形成了强大的合力。其中,区园区办重点排查电商企业,区楼宇办重点排查商务写字楼,区公安分局开展清楼扫街专项巡逻活动,区商务局在招商引资中严把准入关,区财政局金融办、区中小企业局在充分宣传的基础上,做好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培训工作。

四是注重方式创新,夯实金融稳定,处非成果不断呈现。在工作实际中,西湖区注重工作方法创新,推动了处非工作取得新的成效。如街道三管制度,管事、管细、管实,确保工作有依据,责任不旁落,在楼宇管理中推出了红黑名单制度,诚信企业列入红名单,不良企业列入黑名单,入围红名单的企业作为楼宇重点引进对象,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则禁止入驻。

自去年开展试点以来,西湖区重点查处了乐投财富”“开心家园等一大批重点案件,今年立案7起(消化前期遗留线索6起,新增1起),发案同比下降46%,报案人数从去年的8297人下降到今年的520人,同比下降94%。对案件处置及时,措施得当,有效维护了全区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湾里区培育“美丽经济”全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气质担当

2018年,湾里区坚持以“五型”政府建设为引领,充分发挥南昌“都市中心花园”的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将青山绿水变成万家致富的“美丽经济”,全力打造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发展的“气质担当”。成功入选江西省第一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省级实践创新基地在发展全域旅游上更是亮点频现,成功跻身江西“旅游强县(区)”,荣获2017年度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先进县(区)称号,获评江西省全域旅游示范区,正在全力冲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

一是旅游发展全域化规划。完成了“多规合一”的全域旅游规划编制工作,同步编制完成《梅岭国家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城区总体规划》和梅岭、太平、狮子峰、洗药湖等区域控制性详规、区域性文化娱乐中心及湾里区大型游客集散中心等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做到城区、景区规划全覆盖。

二是交通路网全域化覆盖。在景区主干道高标准打造了总长约21公里的全省首条智慧旅游公路,启动了罗梅、狮子峰景区公路改造工程。公路沿线新建、改造旅游停车场10个,停车位5000余个,驿站4处。大力开展自行车绿道、国家登山游步道建设。开通了湾里微循环公交车,前湖大道快速路主线已经通车,环山一圈、内部成网的旅游交通格局日益形成。

三是旅游产业全域化融合。推进“旅游+农业”“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体育”各项工作,建成生态农业观光园7个、书画家创作基地3个,积极开展江中药谷工业旅游示范基地创建和中医药科创城康养项目建设,建设了梅岭自行车绿道、禹港卡丁车运动馆等五个运动基地。

四是民宿产业全域化推进推出了岭溪谷、泊园茶村、半朵悠莲等30余家精品民宿建设。精心打造了保利皇冠准五星级酒店、梅林竹苑轻奢型酒店。打造了林恩茶研园、隐居梅岭、星图帐篷客栈等一批以茶、酒、文化创意为特色的民宿酒店,全域旅游创建以来新增床位1500多张,增长率达30%

五是节庆活动全域化唱响持续推出了爱神文化节、伶伦音乐节、太平啤酒节、太极文化节、招贤赛车节等120余场旅游节庆活动,尤其是连续两年举办了为期两天的伶伦音乐节,近8万多乐迷参与了现场狂欢,吸引了百余家境内媒体竞相报道。“音律之源大美湾里”旅游品牌逐步唱响,社会认可度逐步提升。

2018年,湾里区全区游客年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持续大幅增长,以旅游业为主的三产提速明显。产业转型持续推进,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达到67.7%在新一轮的区域竞争与合作中,湾里区将继续坚持“创新型”政府建设,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坚持高标准高定位,做优做强做大主导产业,走出湾里发展的美丽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