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2023年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2022年12月22日在南昌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南昌市人民政府市长  万广明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即将过去的一年,是极具挑战、极为不易的一年。面对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全市上下以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强大动力,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要求,以率先“作示范、勇争先”的姿态,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加快打造“一枢纽四中心”1,高效统筹、全力以赴“稳增长、防风险、保稳定、惠民生”,“稳住”的基础持续巩固,“进好”的趋势不断加强,“调优”的局面正在形成。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5%左右,海关出口值增长10%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左右、6.5%左右。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筑牢安全防线,重大风险有效防范化解

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坚决贯彻“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压实“五方责任”2,落实“四应四尽”3,成立4支“洪城红”应急队伍,因地制宜划定619个区域围合管理,不断提升疫情防控阻击战应对能力。因时因势优化疫情防控措施,有序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今年以来,面对多轮疫情考验,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广大医务工作者、干部群众和志愿者挺身而出、昼夜奋战,用行动书写担当,用服务彰显温度,让南昌这座英雄城市充满人间大爱。

用心用情抓好安全生产。全力打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收官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扎实推进森林防灭火、防溺水、交通安全等重点领域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未发生较大及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全市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下降幅度均超过30%。坚决落实“四个最严”4要求,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顺利通过省级初评。积极应对干旱少雨天气,紧急实施赣江临时抬水围堰工程,新打抗旱机井2700余眼,及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有效保障全市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安全。

有力有效化解重点风险。深入开展“1+4”专项攻坚行动5,信访积案化解数列全省第一。实施“大干30天”保交楼攻坚行动,审慎化解恒大、新力、正荣等逾期楼盘涉稳风险。深入开展经营性自建房隐患排查整治“百日行动”,排查整治存在安全隐患的经营性自建房1360栋。深入开展老旧燃气管道整治攻坚行动,改造完成老旧燃气管道227公里。积极做好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全市经济金融安全稳健运行。

(二)稳住经济大盘,实体经济发展回升向好

项目建设全面提速。聚焦六大领域开展“项目大会战”6,全市650个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500亿元,其中投资50亿元以上项目56个,20亿元以上项目135个。坚持每季度集中开工一批项目,累计开工339个,总投资2667.45亿元。围绕项目争资金,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10.15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资金36.4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120.7亿元。通过国家审核贴息贷款项目196个,贷款额度142.36亿元。

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坚持一产一策、一企一策,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完善产业链“四图五清单”7。1-10月,八大主导产业完成营业收入4857.3亿元,实现经济下行压力下逆势增长。成功举办2022世界VR产业大会、南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组织参加进博会走进江西、赣台会等大型活动,集中签约项目149个、总投资超1300亿元。全年推进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34个,总投资130亿元的华勤千亿产业基地、30亿元的兆驰晶显LED显示终端等项目顺利投产;华创锂电铜箔、欣旺达动力电池、杭电铜箔、华润微MEMS传感器以及南昌数谷产业园、新钢中心等项目顺利开工。

商贸消费提质扩容。华润万象城正式开业,南昌武商广场、保利文化艺术中心等城市综合体加快推进。成功举办第十九届中国国际检验医学暨输血仪器试剂博览会、第二届中国米粉节、中国(南昌)智能家居产业博览会等活动,开展各类线上促销活动近百场,举办文化和旅游消费季活动近千场。成功创建4家国家4A级景区,全市4A级及以上景区达20家。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夜东湖”文化和旅游消费圈成功获评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市场主体发展态势良好启动实施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三年行动计划,精准落实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助企纾困一系列政策措施。预计全年惠及企业84万户次,兑现资金277亿元;增值税留抵退税累计121.1亿元,占全省退税规模超四分之一;大力扶持“个转企”“小升规”,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22家,数量位居全省第一;全年净增市场主体15万户,总数达到67万户。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行动”,北交所江西基地落户南昌;全年新增上市企业6家,境内上市公司达31家,占全省38.3%。

(三)聚焦工作重点,双“一号工程”提档加速推进

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做优做强“一号发展工程”,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区加快建设。高标准打造九龙大道数字经济产业园核心引领区,“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8的空间格局加速形成;截至10月底,全市规上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607户,实现营业收入1899.02亿元,同比增长5.9%;全市VR及相关企业278家,预计全年营业收入突破600亿元;新增上云企业超过1.5万家,实施500万元以上技术改造项目233个,建成华为(南昌)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以及华勤、龙旗、华兴针织、江铃富山等“5G+”数字化转型智慧工厂,建设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25个,小蓝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入选全国33个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典型模式优秀案例;开通5G基站17893个,在全省率先实现乡级行政区5G网络全覆盖;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项目建成并试运行,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陆续完工启用。“学位信息一键查”智慧招生应用延链扩面,红谷滩区元宇宙·VR数字农业示范基地建成开园,数字城管、智慧交通、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场景示范引领。

深入实施营商环境优化升级“一号改革工程”,打造区域性标杆城市初见成效。率先开展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41个改革事项,升级打造了赣服通南昌分厅4.0版,全市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四级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模式9,全市2137项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一网通办率分别提升至96.12%、95.84%,基本实现“网上办、就近办、不见面、不求人”。对41个领域416种轻微违法行为免予行政处罚,在全省率先推行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式监管。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三大”超简审批10改革和南昌县分别被评为“第二批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和示范地区。南昌县“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11经验做法获得国务院督查激励通报。

(四)锐意改革创新,发展动力活力持续增强

创新动能持续提升。“一廊一区一岛三城多点”12布局加快完善,首个国家制造业虚拟现实创新中心落地南昌,江西求是高等研究院完成注册。拥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国家级众创空间24家、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6家。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80%。培育潜在独角兽、瞪羚企业49家,同比增长25.6%。全面开展市校战略合作,与南昌大学等7所驻昌高校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累计建立院士工作站16家、专家工作站20家。全力推进“每年吸引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来昌留昌创业就业”工作,吸纳各类人才14.26万名,成功举办江西省第一届职业技能大赛,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取得重大成效。荣获全国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重点改革不断深入。市属国有企业由“9+1”整合重组为“4+2”13,全市国资总额突破万亿大关,市属AAA信用评级的国有企业达到5家。全市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盘活工作取得成效。基本建成国内领先、城市典范、南昌特色的城市大脑,打通53个市直部门、11个省直部门1193类数据,实现20多亿条数据的共享应用。青云谱区在全省率先成立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安义县老旧小区连片改造模式被住建部全国推广。

开放领域更加广阔。积极融入“一带一路”,与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贸易往来,参与28个国家基础设施建设,6家企业入选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新增2个“一带一路”友好交流城市。主动参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持续加强与广东七市合作交流。高标准推进智慧空港、国际陆港建设,南昌铁路口岸二期正式运行,“南北呼应”的国际性口岸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全省首列“铁路快通”模式中欧班列顺利开行,南昌龙头岗综合码头实现“抵港直装、船边直提、离港确认”海关监管新模式,进境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通过海关总署验收并正式公布。1-11月,南昌铁海联运完成外贸进出口集装箱运量6.4万标箱,同比增长40.8%。

(五)突出功能品质,城市建设彰显大气开放

科学制定空间规划。以系统性、前瞻性理念推动城市规划建设,“三区三线”14划定成果获自然资源部批复,《南昌港总体规划(2035)》获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联合批复,《南昌城市高质量发展建设方案》正式出台,《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完成公示,“一主四副、揽山伴湖、拥江发展、组团布局”的城市空间形态不断优化。

大力建设“交通强市”。以“1688”工程15为抓手,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快构建。西二环绕城高速、洪腾高架、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等项目快速推进,地铁1号线北延、东延及2号线东延项目按期建设,桃新大道顺利通车。实施“胡子工程”攻坚行动,南外环高速公路等19个久拖不决、久推不动基建工程顺利销号,江报路、圭峰大道等一批“断头路”完工通车。全市交通健康指数在全国36个重点城市排名第一。

深入实施城市更新。持续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大力推进城市综合环境“八大整治行动”。50余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271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1万套国家棚改任务全部开工。拆除违章建筑1849处,增亮补亮背街小巷194条。开工建设城市休闲空间52个、城市公园13个、绿道26条。新建公共停车场57个,新增泊位近1.4万个。成功入选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

“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开创新局。全市9县区与丰樟高、鄱余万、奉靖永“一对一”签订结对合作协议。与抚州市签订昌抚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昌景黄高铁快速建设,昌九高铁顺利开工。启动建设枫生快速路北段提升改造工程、昌樟高速二期工程枫生段扩建工程,全面开工昌北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南昌中心城区至赣江新区新增4条公交线路,南昌与丰城公交线路由1条增至3条,大南昌都市圈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六)围绕乡村振兴,“两整治一提升”行动成效显著

农业发展更优。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42亿斤以上。创建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2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3个、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3个。7个优质稻新品种入选江西省十大潜力品种榜单。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6家,10家企业进入中国农企500 强,江西阳光乳业成功上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部(江西)农业机械及零部件展览会、江西省第二届现代种业蔬菜新品种展示观摩会

农村环境更美。全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和路域环境整治,370公里县乡道和88.5公里省道“白改黑”、330个重点村整治基本完工,747个村庄亮灯工程全部完成,整改完成问题厕所9863个。统筹推进64个省定、18个市定“十四五”乡村振兴重点村建设,全面实施165个美丽乡镇建设项目,20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60个村镇获评全省文明村镇,7个乡镇获评省级卫生乡镇。进贤县实现省级卫生乡镇全覆盖。南昌县入选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公示名单。安义县、南昌县、湾里管理局获评省级美丽宜居先行县。

农民生活更好。投入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97亿元,实施项目411个,累计消除386户1110人返贫致贫风险,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全市1149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近13.3亿元,集体经营性收入超过30万元的比例达到82%。

(七)致力绿色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扎实高效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11月底,PM2.5平均浓度为27.7微克/立方米,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52,两项指标在中部六省会城市排名第一;空气质量优良率86.2%。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0.9%,全市22个断面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稳定,受污染耕地、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均达90%以上。

生态修复加快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反馈问题及长江经济带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扎实推进、成效显著。麦园垃圾填埋场综合整治实现蝶变新生。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大力开展城市水系综合治理,赣抚尾闾综合整治、裘家洲生态修复工程加快推进;持续开展专项“清河行动”,有效消除黑臭水体,前湖水系、乌沙河等水质明显改善;有序推进雨污分流改造工作,全年完成1152个排水单元整治任务。“三线一单”16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深入实施,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加健全,数据共享、监测预警、部门联动做法在全省推广。

“双工作稳步开展。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达60万千瓦,超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四分之一;全国绿色出行城市创建考核评价达标;公共机构低碳积分制在全省率先试点,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纵深推进,节能减排降碳成效显著。完成人工造林、封山育林、退化林修复等4.1万亩,梅岭森林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多样,“生态优良、林相优化、景观优美”成为常态。“微笑天使”江豚嬉水赣江,“水中大熊猫”桃花水母再现军山湖。正式获评国际湿地城市。圆满举办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南昌年会,安义县获评全国第六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八)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强。坚持民生优先,民生类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超80%。10件票决民生实事件件落实。发放困难群众生活救助资金7.4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15.62亿元。新增城镇就业6.15万人,新增农村转移劳动力3.38万人,零就业家庭安置率100%。医保电子凭证推广应用,异地就医结算进一步扩面,“南昌惠民保”正式上线,社会保障体系日趋健全。

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新增普惠性幼儿园40所、普惠性园位10600余个。新建中小学26个,新增学位3.5万余个。“双减”17成果巩固深化,课后服务质量标准被教育部肯定推广。南昌市委党校迁建(八一干部学院)、南昌技师学院、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工建设。市第一医院九龙湖分院、市洪都中医院二期工程、南昌急救中心、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心医院)瑶湖分院、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市立医院)新院区等项目加快推进。建成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806家、社区嵌入式养老院54个,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2.11万个。推动“孺子书房”建设,预计今年建成开放60家。南昌代表团在省第十六届运动会上夺得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团体总分三项第一。入托上学、社区养老、医疗保健、健身休闲、社保服务等方面“15分钟公共服务圈”基本形成。

社会治理效能持续提升。深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创建,严密防范、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侵害弱势群体利益等突出违法犯罪活动。大力实施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智慧平安小区、智慧平安医院、智慧平安校园、“一站式”多元解纷中心、综治信息化平台等一批治理重点项目,打造了“幸福圆桌会”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基层治理品牌。社会治安防控示范城市体系创建成效排名全省第一。

一年来,双拥共建、国防动员和民兵后备力量建设扎实有效,“尊崇工作法”跻身全国十大示范工作法。防灾减灾、气象、科学普及、民族宗教、对台事务、外事、侨务、援疆、史志、档案、供销、残疾人、工会、青少年、妇女儿童、红十字、慈善志愿等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一年来,我们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建立完善“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向市委报告,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监督,办理省市人大代表建议738件、省市政协提案672件;深入开展“大抓落实年”活动,建立运行“闭环管理抓落实”机制,南昌市首届“政府开放周”活动顺利举办,国务院大督查、国家统计督察“回头看”和省审计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有力推进,“五型”政府建设持续走深走实。

各位代表!南昌的进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及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全体南昌人民自信发奋齐心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省驻昌单位,向驻昌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关心支持南昌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国内外友好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各位代表!思危方能居安,知忧才能克难。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南昌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产业创新引领力和重大项目支撑力还显不足;市场主体数量偏少,中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优化营商环境任重道远;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减排降碳压力较大;金融风险不容忽视,安全生产基础还不牢固;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弱项;一些干部思想观念不够解放,作风转变没有到位,工作中还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工作安排

当前,南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优势叠加的红利释放期、动能升级的转型关键期。我们要保持自信、发奋、齐心的姿态,积极抢抓机遇,主动应对挑战,不断创造英雄城更大荣光。

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五届三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紧紧围绕“一枢纽四中心”发展定位,深入实施强省会战略,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昌。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略高于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左右;实际利用外资保持平稳发展;海关出口值实现促稳提质;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5%左右、7.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

2023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千方百计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积极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深入挖掘投资、消费潜能,统筹发展与安全,努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落实用好政策。按照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的要求,落实落细中央各项政策。精心包装项目,用足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专项债。坚持“应享尽享”“早享快享”“免申即享”,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加大纾困帮扶力度,降低企业用工、用能、物流等成本,提振市场信心,千方百计稳住、壮大市场主体,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5万户以上,为南昌发展留足“青山”。

扩大有效投资。强化全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建链强链的旗舰型项目、补链扩链的配套型项目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型项目,力争引进亿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500个,其中“5020”项目12个以上。围绕“双千双万亿”目标,深入开展“项目为先,大干快上”攻坚行动,重点推进650个市重大重点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250.29亿元,大力实施“一老一小”、医疗和公共卫生等重大项目,实现更多高质量项目落地见效,让项目支撑起南昌今天的快速增长,转化为南昌明天的强大实力!

激活消费市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扩大传统消费,引导汽车、家电、餐饮、商超百货企业让利促销;发展体验消费,以“滕王阁+万寿宫+绳金塔”核心商圈为依托,壮大假日经济、夜间经济;拓展服务消费,加快户外运动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体育消费试点;促进旅游消费,打造“四季”文旅节事活动,推出南昌“一日游”“两日游”精品文旅线路,培育和引进高端旅游酒店、等级旅游民宿;开发新型消费,培育发展电商产业园,壮大网红经济、直播电商、社群电商等新业态新模式;引领时尚消费,推动南昌武商广场、江旅都市方舟等商业综合体项目正式营业,引进国内外品牌首发、首店等新业态,打造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

防范化解风险。优化疫情防控措施,顺利渡过流行期,确保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加强金融、地方债务风险防控,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建立完善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继续抓好房地产项目涉稳风险化解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市场化、法治化处置重点企业债务风险,加大非法集资案件查处力度。加强政府性系统资产规范管理,严格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加大资金统筹力度,兜牢基层“三保”18底线。

(二)不遗余力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以国家开发区、省级开发区以及县区产业功能区为主阵地,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

做大做强主导产业。围绕“4+4+X”产业体系19,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打造区域先进制造业集聚发展中心。大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壮大移动智能终端、LED、VR产业规模,培育发展5G、新型显示、物联网等产业;大力发展汽车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江铃及福特新品研发生产、江铃控股新车型生产线改造等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加快推进中国(南昌)现代医疗器械产业科创城建设,构建“大中药”产业链,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转型;大力发展航空产业,推动商飞(江西)大飞机制造提档升级,加快江西民机试飞基地等项目建设,做大做强南昌航空科创城。

发展壮大数字经济。全面实施《南昌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开辟新领域,制胜新赛道。规划建设未来科学城,加快推进4个省级数字经济集聚区建设,高标准启动红谷滩高端智能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全省数字经济示范区。扎实推进全市100个数字经济重点项目,促进软件研发、硬件制造、内容制作和应用服务全产业链发展,大力发展以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为先导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工程,推动装备制造、现代针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产业智能化升级。加快智慧商圈、智慧商店建设,推动智慧金融、智慧物流等新兴产业发展。

培育繁荣现代服务业。聚焦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重点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引进大型央企、头部企业在昌设立子公司、结算中心。加快出台打造区域金融中心政策措施,以红谷滩金融商务区为依托,争创国家级金融改革试验区。深入推进企业上市“映山红”升级工程,助推企业对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推进东南部物流园、西部物流园建设,争创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支持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结合城市“一江两岸”景观提升,加快建设集生态涵养、自然体验、休憩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马咀山生态公园;加快推进梅岭索道规划建设,支持湾里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梅岭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支持李渡酒业申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

(三)坚定不移提升创新发展动能。聚焦打造区域科创中心,在建设创新平台、构建创新机制、汇聚创新力量、转化创新成果等方面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让更多的年轻人向往南昌、扎根南昌、圆梦南昌。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深入推进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中国(南昌)科学岛建设。持续推进航空科创城、中医药科创城、VR科创城建设。启动江西省首家复合半导体实验室建设。持续深化与驻昌高校及大院大所合作。通过“重大专项”“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方式,集中攻克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让创新“活水”澎湃成潮。

扶持发展创新主体。鼓励支持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科研投入,开展重大技术攻关,推动年营收3亿元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支持头部企业和战略科研平台组建创新联合体,力争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75%。加大“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企业扶持力度,培育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3000家以上,独角兽、瞪羚企业突破170家,力争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占全省30%左右。

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强化创新人才引育,持续抓好南昌“人才10条”政策兑现,持续引进10万名大学生和技能人才,统筹推进“洪城计划”“洪燕领航”“顶尖领军人才领航计划”等人才工程,加快南昌人才服务港建设,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持续唱响“天下英雄城、聚天下英才”品牌,奋力打造全国重要人才集聚中心。

(四)持之以恒深化改革开放。以体制机制创新引领发展方式转变,突破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激发发展活力,让南昌的发展动力更强劲,发展空间更宽广。

全面深化改革攻坚。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唱响国企改革“南昌模式”。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产业资本运营体系改革,大力提升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组建南昌供销集团。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持续稳慎推进宅基地改革。扎实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优化升级营商环境。强攻“一号改革工程”,争创国家第二批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深化“一件事一次办”“受审分离”改革,全面推行“一网通办”“一照通办”“省内通办”工作。打造工程建设项目“六多合一”20升级版。强化“双随机+信用分级分类”监管,推广“企业安静生产日”以及全领域“首违不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对企业无事不扰、难时出手、有呼必应,让南昌成为各类市场主体的投资高地、创业福地。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高标准建设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门户,加快构建东西南北“四方”连通,水铁公空“四式”联运,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四流”汇聚的口岸布局,促进大南昌都市圈发展从局部融合向全面融合迈进。高效运营中国(南昌)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等专业化平台,争创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持续高水平举办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航空产业大会暨南昌飞行大会等重大活动,打造全省会展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五)一以贯之推进城市建设。全面实施“东进、南延、西拓、北融、中兴”城市发展战略,坚持规划引领,优化城市布局,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质,打造全国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推进洪州大桥、复兴大桥、隆兴大桥、东二环、南外环东延、西外二环高速、北二环高速、复兴大道西延、赣江南大道南延、昌九高铁、昌景黄高铁、南昌东站、南昌南站(横岗站)、地铁1号线北延和东延、2号线东延、姚湾综合码头、武汉至南昌1000千伏特高压线工程等重大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推动昌北机场三期扩建、鄱阳湖旅游公路南昌段、G320境内改道工程、S104塔城至钟陵段公路等项目开工,谋划建设常岳昌、武咸昌和昌厦(福)铁路。加快建设赣江尾闾综合整治工程,开工建设抚河尾闾综合整治及水系连通工程等100余个水利高质量发展项目,谋划实施安义县吊钟水库、潦河、锦江综合整治等一批重点水利工程。积极申报南昌—九江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

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力争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面积超过42%。扎实开展303个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开展通道沿线及铁路沿线环境、窨井盖、围墙围挡、裸土绿化等专项整治,加快补齐公共停车设施短板。持续开展城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和老旧雨污管网整治。持续深化“胡子工程”攻坚、打通“断头路”专项行动。持续推进城市公园、城市休闲空间、城市彩化绿化示范道路建设,开展最美公园、最美绿道、最美休闲空间评选,巩固国家园林城市成果,让百姓出行更便利、更舒心。

推动城市管理常态长效。深入开展“城市体检”,推动城市运转、管控和服务更加科学高效。精准开展城市环境治理行动,常态化开展违法建设、非机动车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专项整治,加强乡镇(街办)综合执法队伍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升城管执法水平;全面推进环卫保洁市场化,深化“马路本色”行动,唱响“洁净南昌”品牌。持续加强麦园和泉岭垃圾处理处置等末端监管,不断提升垃圾处置能力和资源化利用水平。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

(六)多措并举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建设农业强市,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提升农业供给保障能力。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牢牢守住耕地红线,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业水利设施建设,不折不扣完成年度8.0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确保全市粮食播面稳定在517万亩以上,粮食总产稳定在42亿斤以上,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7万亩以上。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大力推进机械化育秧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水平。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以“两整治一提升”三年行动为主抓手,围绕“两年大变化”目标,统筹乡村建设和公共服务布局,突出点、线、面融合,实施460公里农村道路“白改黑”项目和340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村建设。围绕村庄“一整四化”21建设,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卫生城镇、美丽乡镇创建工作,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推动城乡实现共同富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绿色食品产业、设施农业以及都市农业等,重点支持各县区培育1-2个农业主导产业,打造10个市级农业产业强镇,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产业体系,确保新增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0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420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35家,国家级龙头企业16家。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超过30万元。严格落实“四个不摘”22要求,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完善和落实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加大产业就业帮扶力度,持续激发脱贫群众内生动力。全力推进82个省、市“十四五”重点帮扶村建设,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制度,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群众生活改善、乡村全面振兴。

(七)全力以赴改善生态环境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完善多元化、市场化生态保护修复机制,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自然生态。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新的“八大标志性战役30个专项行动”,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持续推进“四尘”“三烟”“三气”精细管控,强化PM2.5、PM10和臭氧污染协同治理,确保空气质量在中部省会城市持续领先。继续抓好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巩固黑臭水体治理成果。加大土壤污染状况调查评审力度,加强土壤风险管控和修复。扎实做好迎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工作。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打造林长制升级版,强化“绿盾2023”自然保护地监督,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争取国家立项支持,全面提升鄱阳湖南昌湖区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稳定性。持续开展河湖清“四乱”、碍洪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清理整治以及河道岸线整治行动,统筹抓好清淤截污、水体活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开展赣江、抚河干支流生态廊道建设,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实施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运输结构调整等专项行动,稳妥推进新旧能源有序替代,推动年度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降低2个百分点。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与推广应用,支持高耗能企业探索自建或合建新能源自发自用。开展“两山银行”试点建设,创建全国区域性生态产品交易中心。深入开展“绿色细胞”创建行动,推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八)全心全意增进民生福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真正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

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强困难群体就业兜底帮扶,推动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城镇困难人员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继续实施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发展素质教育,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加快职业教育布局,扎实推进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推进豫章师范学院校园扩建工程和内涵建设。实施健康南昌行动,推动三明医改经验示范地市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地区“两个示范”建设,实施“4+2+2”医疗卫生体系23建设,强化医疗队伍建设。健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共济保障机制。落实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优化提升万寿宫、绳金塔等历史文化街区,推进第二批“孺子书房”、市图书馆新馆、市博物馆维修改造等文化项目建设,用好南昌特色历史文化资源,持续提升“天下英雄城”的知名度、影响力。打造全国篮球示范城市,适时举办南昌马拉松、南昌赛艇大师赛等体育赛事活动。实施社区邻里中心提升行动。加快充电站、充电桩建设。规范公共场所外文标识。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扎实做好退役军人服务保障工作,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城,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十连冠”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深化智慧平安小区联网应用,持续推进智慧平安医院、智慧平安校园提质扩面。巩固拓展城中村(开放式居民区)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和水平建设,提升基层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创新实施“三包”监管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行动,围绕燃气、危化、消防、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加强隐患排查和专项整治。深化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成果,完善农产品抽检、监测体系建设,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依法依规做好信访稳定工作,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严厉打击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推进扫黑除恶常态化,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南昌。

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待遇。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确保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探索适老化改造,统筹推进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强住房保障,做好公租房租赁补贴和实物配租。加快推进市残疾人康复就业培训中心项目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岁末年初,保障好因疫因灾困难群众和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基本生活,强化市场保供稳价,确保群众祥和过年、平安过冬。

各位代表!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2023年我们积极筹集各类资金,实施100件左右的民生实事,其中,遴选了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24。我们将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每一件实事,让强省会发展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我们必须夙夜在公、砥砺奋进,深入推进“五型”政府建设,不断提高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切实增强履职本领,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

强化政治引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八一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政府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实到位。

建设法治政府。深入开展“八五”普法工作,全面提高行政立法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规定,深入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持续提升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能力。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决定,高效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政协提案,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和群众监督。

提升作风效能。坚持斗争精神、闭环理念、有解思维,健全“高位化调度、集成化作战、扁平化协调、一体化办理”工作模式,坚持干字当头、问题导向、重点发力、以上率下,确保“说一件、做一件,做一件、成一件”。深入推进政府系统作风建设,坚持不懈整治“怕慢假庸散”“油松痞”等作风顽疾,树立省会干部新形象。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用干部的“辛勤指数”“服务指数”换来南昌的“发展指数”、市民的“幸福指数”。

严守廉洁底线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扎实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同时发力、同向发力、综合发力。持续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让群众感受到勤廉政府建设带来的明显变化。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严肃财经纪律,推进审计全覆盖。

各位代表!今天的南昌,自信、发奋、齐心,蓄势待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倍加珍惜难能可贵的发展机遇,倍加珍惜政通人和的发展局面,勠力同心、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南昌而团结奋斗!

《政府工作报告》注释

1.“一枢纽四中心”: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科创中心、金融中心、先进制造业与高品质服务业集聚发展中心。

2.“五方责任”:属地、单位、部门、社区、个人责任。

3.“四应四尽”:应检尽检、应收尽收、应隔尽隔、应治尽治。

4.“四个最严”: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

5.“1+4”专项攻坚行动:党的二十大信访保障为总行动,百日攻坚行动、化解信访积案、动态排查化解稳控和七大重点领域突出信访问题攻坚为具体行动。

6.六大领域开展“项目大会战”:工业、农业、服务业、重大基础设施、新基建、公共服务六大领域。

7.产业链“四图五清单”:产业链图、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和区域分布图;企业清单、项目清单、集群清单、问题清单和政策清单。

8.“一核三基地多点支撑”:在红谷滩区建设全省数字经济创新引领核心区,在高新区、经开区、小蓝经开区打造数字产业基地,其他县区加快建设数字化转型支撑点。

9.“一网、一门、一窗、一次”办理模式:一网指政务服务网涵盖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一门指市级政务服务大厅进驻所有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窗指为企业群众提供大综窗政务服务;一次指不断压缩企业群众跑动次数,尽力实现企业群众办事一次办理。

10.“三大超简”审批:推行容缺、模拟、承诺,重大重点项目超简审批;全链放权、授权,新基建、民生等项目超简审批;推行拿地即开工,社会投资工业项目超简审批。

11.“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和信用监管:执法检查部门从市场主体名录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检查对象,从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中随机抽取执法检查人员,依照法定职责进行监督检查,并将抽查情况和查处结果向社会公开的活动。

12.“一廊一区一岛三城多点”:“一廊”指赣江两岸科创大走廊;“一区”指鄱阳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一岛”指中国(南昌)科学岛;“三城”指航空科创城、中国(南昌)中医药科创城、VR科创城三大科创城。

13.“4+2”:南昌市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政公用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市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江铃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4.“三区三线”:“三区”指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三线”指对应在城镇空间、农业空间、生态空间划定的城镇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三条控制线。

15.交通强市建设行动“1688”工程:实施“1688”工程,“1”是指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6”是指不断完善航空网、轨道网、水运网、道路网、物流网、信息网等“六大网络”;第一个“8”是指加快推进综合交通、产业交通、品质交通、绿色交通、美丽交通、数字交通、信用交通、平安交通等“八大交通”体系建设;第二个“8”是指推动实施综合交通设施建设、发展交通装备产业、交通品质服务提升、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打造美丽城乡交通、推进数字交通建设、推进信用交通建设、推进平安交通建设等“八大任务”。

16.“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

17.“双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

18.基层“三保”底线: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

19.“4+4+X”产业体系:即四大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汽车及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装备)、四大特色优势传统产业(绿色食品、现代针纺、新型材料、机电装备制造)及若干生产性服务业。

20.“六多合一”:多证合一、多规合一、多介合一、多评合一、多审合一、多测合一。

21.“一整四化”:村庄村内房前屋后环境整治和村庄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污水净化、路灯亮化。

22.“四个不摘”: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和摘帽不摘监管。

23.“4+2+2”医疗卫生体系:4家综合实力强劲的市级综合性医院[市第一医院、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中心医院)、市第三医院(市人民医院)、市洪都中医院]、2家专科实力省内领先的专科医院[省皮肤病专科医院(市立医院)、省精神病院(市精神卫生中心)]和2家中心(市疾控中心、南昌急救中心)。

24.“12件提请人大代表票决候选项目”:“打通断头路 畅通微循环”攻坚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持续扩大公共停车设施有效供给项目;公共卫生补短板建设项目;南昌市中小学教育网点建设及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项目;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项目;“两整治一提升”行动共同富裕样板村建设项目;城市外环路(高速)路灯照明工程;“孺子书房”建设项目;城市道路的配套市政消火栓建设;城镇燃气居民用户加装安全装置项目;加强对住宅小区物业服务情况公示检查。

关联稿件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