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2002年南昌市政府工作报告

访问量:

政府工作报告

——在南昌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2002年2月1日)

市长 李豆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1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紧紧围绕“富民强市”目标,努力做好“两篇文章”,着力克服体制转轨、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困难,全面完成了市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出人心思上、人气兴旺、经济提升、城市变样的良好局面。

国内生产总值485.62亿元,增长12.1%;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4亿元,增长18%;

财政总收入52.4亿元,增长17.6%;

地方财政收入22.5亿元,增长17.5%;

实际利用外资12767万美元,增长2.9倍;

实际利用内资38.2亿元,增长25.3%;

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60.8亿元,增长11.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06元,增长8.3%;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517元,增长5.3%;

人口出生率15.49‰。

(一)结构调整力度加大

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所有制结构有所完善,产业内部结构不断优化。

一是农村经济:特色产品增多,优质品率提高,龙头企业壮大,产业化水平提升。粮经比重由上年66∶34,转变为58∶42;种植业优质品率达到82%;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到67家,年交易额100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发展到20家;全市农业产业化率达到45%。

二是工业经济:整体效益明显好转,规模企业大幅增长。全市工业产值538亿元,增长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增长17.5%,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2.66%;利税35.5亿元,增长14.5%,其中利润11亿元,增长6.6%。全市37家重点扶持的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的66.8%,利税增长11.3%。江铃继北汽、二汽之后,成为中国轻卡巨人,年销售收入49.1亿元。

三是第三产业:大商场加速发展,大市场迅速壮大,新业态积极抢滩,房地产空前活跃,旅游业大幅攀升。南昌百货大楼、洪城大厦,年销售额分别增长69.3%和35.2%;洪城大市场、南昌深圳农产品批发市场,年交易额分别增长16%和12.9%;北京华联、上海华联、上海农工商等,相继进入南昌;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25.5%,销售额增长45.6%;来昌旅游人数增长14.1%,旅游总收入增长23%。

四是个私经济:总量快速提升,企业规模扩大。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25.1%,上缴税收占全市税收总额的12.22%;年纳税200万元以上的企业,由上年的9户增加到12户;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由上年的9户发展到19户。

(二)城市面貌明显改观

以创建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为目标,以整治市容环境为突破口,围绕“六大工程”,做到“六个结合”,取得“道路变宽、交通变畅、秩序变好、夜晚变亮、市容市貌变美、社会风气变优、精神面貌变新、创建信心变足”的阶段性重大成果,基本达到“眼睛为之一亮,精神为之一振,面貌为之一新”的预期效果,凝炼出“众志成城、团结拼搏、事在人为、敢创一流”的创建精神。

一是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规划南昌。对城市总体规划、小区详规,坚持高手过招,名人指点,领导审示,市民参与,聘知名设计单位编制,邀著名专家论证,请省里领导审示,让广大市民点评,使城市规划更趋科学合理,更能展示现代都市风采。

二是以市场经济理念经营南昌。着眼城市资源的全面增值、城市资产的重复使用,经营城市土地资源,实行政府垄断一级市场,放开搞活二级市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坚持土地出让公开投标,做到一个口子进水,一个池子蓄水,一个龙头放水;经营城市基础设施,采取出售股权,合资合作等方式,筹措资金,加大投入;经营城市无形资产,重点是拍卖道路设施冠名权,拍卖广告媒体发布权,拍卖出租汽车经营权。

三是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南昌。突出“拆除违章搭建,取缔占道摊点,整治大街小巷,打靓南昌城区,提高城市品位,实行长效管理”六个重点,整治道路164条,清理占道市场160个、占道摊点近6万个,拆除违章搭建55万平方米,取缔“五车”1.4万辆;完成了临江大道、滨江大道等10条景观路建设;新建了象山、日月、苏圃叠涌等7个绿地广场,全市新增绿地60万平方米,其中城区园林绿地面积新增33.21万平方米;中山路、沿江路等23条道路的高层建筑,老福山、司马庙等11座立交桥,抚河两岸、庐山南大道、井冈山大道等重点地段全部亮化;市区主干道路灯美化亮化,100多条小街小巷装上路灯,新增路灯3万多盏,创历史之最;胜利路步行街竣工使用;青山湖综合整治全面展开,象湖景区完成东线、北线景观建设,梅湖清淤整治基本完成;红角洲抽沙造地进展顺利,胡惠元堤道路全线开工,玉带河综合改造开始启动。

(三)招商引资成绩显著

开辟“港澳台、日韩、美加、西欧”四大区域,突出“工业、农业、三产、城建、社会事业”五条战线,建立“领导负责、项目首谈、信息报告、工作推进、情况督查、利益分成、招商办证无假日、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改登记”八项制度,完善“投资促进、统一办证、外商投诉”三大中心,健全考核体系,规范涉外收费,削减行政审批,兑现引资奖励,呈现出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外商纷至沓来,下半年平均日进外资66万美元的良好态势。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

企业改制,平稳推进。工业企业,一厂一策,全面推进,江西丝绸厂等34户企业改制方案,获准通过;商贸企业,突出重点,加大力度,南昌百货大楼、洪城大厦等顺利完成“双置换”。

社保体系,日趋完善。全市公有制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100%,非公有制企业覆盖面60%,社会化发放面100%。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顺利推进,“三条保障线”制度全面落实,国企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62.9%以上。

相关改革,积极跟进。改革预算管理体制,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大力推行部门预算。

(五)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各项教育协调发展,全民教育程度普遍提高。深化科技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组织实施各类科技计划241项,其中国家级7项;组织鉴定验收科技成果55项,专利申请730件;重点扶持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品,加速科技成果推广和转化。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全市体育人口达到40%;提高竞技体育水平,成绩名列全省前茅。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整顿净化文化市场,成功举办纪念“八一”起义大型演唱会,十台节目共庆国庆、中秋佳节。加大计划生育工作力度,计划生育率89.68%,实现人口控制目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环境综合治理,朝阳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城市环境质量达到全国环保重点城市中上水平。加强统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参事、双拥、优抚安置、人防、地震、档案、地方志、新闻出版等工作,发展妇女、儿童、民政、老龄、慈善救助和残疾人事业。强化国防意识,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发挥驻昌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在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突击队作用;人民防空、后备力量建设有新进展。

(六)社会政治保持稳定

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政协民主监督、社会舆论监督,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群众团体作用,广泛听取人民群众意见,认真办理议案建议、提案,办复率100%。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犯罪,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与“法轮功”等邪教组织作斗争。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消除各种事故隐患。加强信访工作。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访,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加强廉政建设。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严厉查处了一批违法违纪案件,坚决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加大执法监察、源头反腐工作力度,有重点地开展了各项专项审计,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进一步增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解放思想、加快发展、事在人为、负重奋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驻昌中央、省属单位、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所有关心支持南昌振兴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然而,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南昌发展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思想观念有待进一步更新,机制体制有待进一步搞活,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开放水平有待迅速提高,经济总量有待迅速扩张,运行质量有待迅速改善;骨干企业有待继续做强,就业渠道有待继续拓宽,社保能力有待继续增强等。对此,我们都将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2年工作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

2002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极为关键、至关重要的一年。我们必须切实增强开放意识、市场意识、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争先意识,牢牢盯住“富民强市”目标,凝聚合力,聚焦事业,以先人一步的勇气,高人一筹的胆略,赢得发展主动权。

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九届人大六次会议、全省经济工作会和市委全委扩大会精神,以大开放为主战略,以工业化为核心,紧紧围绕实现“富民强市”目标,全力以赴做好“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建设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两篇文章,力求在迅速扩张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上有新突破,在加速拓展新城区、加快改造老城区上有新突破,在建设优良人居环境、投资环境、创业环境上有新突破,在全面推进各项社会事业上有新突破,在大力改善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上有新突破。以创造性的工作,推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002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国内生产总值540亿元,增长12%;

财政总收入58亿元,增长106%;

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增长2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8.5亿元,增长11%;

实际利用外资2.3亿美元,增长80%;

实际利用内资49亿人民币,增长28%;

外贸出口1.33亿美元,增长12%;

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加100元,增长4%;

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00元,增长6.4%;

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63‰以内。

(一)优化经济结构,提高整体实力

着力主攻工业,主要是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做专做精特色企业,放开搞活中小企业。一是全力以赴加大工业后劲投入。充分利用外国资本、社会资本、法人资本、个人资本、国家资本,突出抓好一批关键性有后劲骨干项目、一批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项目、一批技术改造项目,力争今年工业总投入达到70—80亿元。二是千方百计培育壮大新的工业增长极。突出四个重点:抓好工业园区建设,培育有爆发力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争创名牌产品和企业。三是加快发展信息产业。积极促进通信、计算机、广播电视三网融合,着力开发具有独立知识产权、能在全国推广的软件产品,大力推进政府上网、企业上网和家庭上网工程。四是着力提高企业市场开拓能力、产品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和内部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通过重点扶持一批、重组上市一批、转机建制一批、嫁接改造一批,形成江铃汽车、洪都航空、江中制药等10家全市性大型企业集团,培育清华泰豪、长运股份、洪城水业、长力弹簧等一批公司上市,推动多数中小企业走专业化协作配套路子,引导一批有条件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调整优化农业,主要是围绕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跳出农业搞农业、减少农民富农民、深入农村抓农村。通过实行龙头企业带动、种养大户带动、搞活流通带动、招商引资带动、示范基地带动、市场订单带动,实现调高养殖业比重、调优种植业结构、调大特色农业规模、调减农业劳力数量的效果。重点抓好10个年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30个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抓好扬子洲生态农业示范园、蒋巷现代农业科技园2个园区建设,抓好农产品市场信息、检验检测、质量标准3大体系建设,培育壮大50家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龙头企业、100户农村商品经纪人,扶助50个贫困重点村。力争粮经比例达到56∶44;小蓝蛋鸭、军山湖大闸蟹、鄱阳湖翘嘴鳜、湾里花卉苗木、新建藠头、安义糯米粉等优势产品达到10个以上;农村非农人口增长1.0%。同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贯彻国家粮食政策,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主要是提升传统三产、拓展新型三产、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使南昌的人流更多、物流更畅、信息更通、财流更旺。提升传统三产,重点是改造提升城内大商场,发展壮大城郊大市场,积极拓展城外大流通,引进新型经营业态,培育大型商贸集团,构建特色专业街区。着力实施“三个十”工程:建设10个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大型连锁超市、综合性商场,10个市级特色品牌一条街,培育10个年交易额超10亿元的区域性商品交易大市场;拓展新型三产,重点是发展旅游产业、房地产业、文化产业、教育产业、体育产业,坚持旅游产业与会展产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假日经济相结合,发挥“八一”红色游、梅岭绿色游、滕王阁、八大山人古色游等优势,整合市内旅游资源,沟通省内省外联系,开通热点旅游线路,塑造南昌五彩缤纷旅游品牌;坚持房地产业与社区商业、社区服务业相结合,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搞活房地产二、三级市场;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是实行更加开放、更加开明政策,鼓励发展各类中介组织,吸引金融、证券、保险机构落户南昌。

(二)抓住“入世”机遇,提高开放水平

全力引进外资。坚持六个并举:内外并举,大中小并举,一二三产业并举,市、县区、乡镇并举,独资、合资、嫁接改造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举;实施四个策略:打“擦边球”策略,江西情结策略,开发区带动策略,以外引外、以大引外、以优引外联动策略;构筑四个优势:低成本优势,快回报优势,高效率优势,高信誉优势;完善四项基础工作:建立招商情报网络,做好项目策划包装,完成网络软硬件建设,聘请招商顾问;组织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北京经贸洽谈会、香港经贸洽谈会、南昌国际经贸节等;争取实现四大突破:工业利用外资的突破,城镇基础设施利用外资的突破,引进世界经济“500强”的突破,引进产业链式化项目的突破。

积极发展外贸。适应加入世贸的新形势,突出纺织、轻工、机械设备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抢占境外市场,拓展国际市场;巩固扩大自营出口队伍,形成三资企业、自营出口企业、外贸企业三支大军出口格局;加快外贸企业改革重组,创新机制,增强活力,走贸、工、农发展之路。

努力拓展外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海外选点设厂,参与国际竞争;积极发展海外工程承包、劳务输出,拓展境外就业。

(三)开辟发展新领域,培植经济增长极

坚持“放心、放手、放胆、放宽、放开、放活”方针,做到思想观念一视同仁,税费征缴一视同仁,工商管理一视同仁,人才引进一视同仁,经营政策一视同仁,社会保障一视同仁,支持做大一视同仁,政治待遇一视同仁,使个私民营企业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受尊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中受仰慕。鼓励个私民营企业,“跟进接退”公有资产退出,进行低成本扩张;鼓励个私民营企业,依托科技园区,发展高新产品,提升产业档次;鼓励个私民营企业,退出低效产业,进入基础产业,开辟新兴产业;鼓励个私民营企业,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联合,依靠资本经营,进行裂变扩张,迅速发展壮大。

围绕把开发区建成“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配套制造业转移基地,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各类精英创业基地”目标,全力打好“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开业投产、创新活力机制和优质服务”五场硬仗,使开发区真正成为招商引资的主战场,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做大做强经济规模的重要载体。

(四)实施城市化发展战略,展示花园英雄城市形象

着眼整合资源品牌,提高城市品位,展示南昌形象,深入开展“双创”活动,加快推进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市建设。

突出规划“龙头”,高起点规划南昌。围绕“到2005年,力争使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10万左右,中心城区范围达到180平方公里;到2010年,城市人口规模达到260—300万,中心城区范围达到260—300平方公里”目标,按照“一核五片”、组团布局要求,重点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重点功能区规划、重点景区规划的编制,充分展示南昌园林城、环保城、生态城的独特魅力。

按照“一江两岸、拉开框架、塑造形象、完善配套、建改并重、造福民众”的思路,高质量建设南昌。重点抓好“五大重点建设项目”:一是城市道路骨干建设。主要是增强市、县区主干道通行功能,扩建胡惠元堤路、洪都大道、墨山立交桥等;开发提升沿江路,构筑“东岸商贸繁荣,西岸风光靓丽,中间车辆环行畅通”新格局;新建改造北京路、解放路、洪都大道、高新大道、象山南路、中环快速道,105国道、昌峡线等省养公路及云湾等市管县乡公路。二是城市环境形象塑造。主要是围绕“771420”工程(即建设7个风景区,7个3万平方米左右的市民文化广场,14条城市风光带,20个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广场),抓好“一江两湖两河”(即赣江、青山湖、象湖、抚河、玉带河)整治,建好“八园”(绿化美化燕鸣岛公园、湖滨公园、相思林公园、朝阳公园,启动建设湾里野生动物园、绳金塔民俗园、江西园艺博览园,扩建天香园)。新建5个市民文化广场,改造八一广场,兴建红谷滩市政广场,建设临江大道等10条绿化、美化、亮化风光带和景观路,力争城市绿地新增15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新增1平方米,跨入省级园林城市行列。三是公用基础设施完善。主要是抓好青云水厂三期、罗家加压供水站工程,下正街水厂、朝阳水厂技改,新建路灯中心控制系统,改造煤气管网,建设青山湖污水处理厂、洪城停车场等。同时,新增果壳箱2000只,新建改造公厕30—40座。四是老城区改造。主要是完成7.7万平方米低洼危旧房改造,抓好60万平方米经济适用房建设,力争竣工40万平方米。五是新城区建设。主要是红谷滩市政基础设施、红角洲抽沙造地、凤凰洲路网等建设工程,同时加紧昌东大道、生米大桥等工程的前期工作。

以土地经营为突破口,高效益经营城市。对城市土地,实行年度控制总量,批次推向市场,公开招标拍卖;对路桥水气等,实行市场运作,盘活变现;对无形资产,拍卖道路设施冠名权、广告媒体发布权、出租汽车和停车泊位经营权等,筹集资金,以形成城市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机制。

以“双创”工作为重点,高水平管理南昌。按照“责任与权利、事权与财权、管人与管事”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探索加强城市综合管理新途径、新办法,理顺市、区两级管理权限,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城市管理体制,切实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做到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双创”活动,重点防反复、防反弹、防回潮,着力求突破、求深入、求提高,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市行列,并积极申报国家卫生城市。

(五)创新机制体制,增强发展活力

首先要在国有经济进与退上创新。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一方面,通过以强并弱、自身膨胀、横向联合、工贸一体、促进上市等多种方式,引进境外资本、吸收社会资本、引入法人资本、吸纳个人资本、争取国家资本,做大做强“汽车、机电、新材料、电子信息、纺织服装、现代中成药”六大支柱产业,做优做精“高新技术产品、外向型企业、技术改造、改制重组、管理挖潜”五类增量企业;另一方面,按照“选好的退、挑差的破、拣有资产的卖”的思路,对大多数中小企业,通过股份合作、拍卖资产、破产出售等形式,主动退、引导退、示范退,使职工有去向、资产有流向、债务有走向。

二是要在政府职能管与放上创新。适应新形势、新发展,推进机构改革,熟悉国际规则,调整地方规章,转变管理方式,削减审批事项,减少审批环节,切实做到该放就放不越位、该管就管不失位、职能明确不错位、承担责任不缺位。

三是要在劳动保障点与面上创新。抓点促面,全面推进,加强培训,促进就业。职工养老保险,以外商、私营、新办、个私企业为重点,依法扩大覆盖面,对现有企业实行分步清欠,保证社保基金到位;最低生活保障,以特困家庭为重点,坚持“两个确保”政策不变,扩大城镇居民低保覆盖面,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继续强化失业保险制度,保证失业保险金及时发放。通过下岗培训、创新培训、技能培训,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创造就业、指导就业、鼓励就业、教育就业;完善就业政策,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促进就业由公向私、由大向小、由二产向三产、由本地向外埠转移。

四是要在土地使用分与合上创新。城镇土地,一级垄断、二级放开,以地生财、以地聚财、以地招商、以地发展;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稳定承包,统分结合,合理流转,集约经营。

(六)坚持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社会事业

大力推进科技进步。按照“提高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方针,扩大科技对外开放,创新科技运行机制,优化科技进步环境,加快技术创新步伐;抓好科技园区建设,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加速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抓好科技与企业、科技与开发区、科技与开放三个对接;落实信息、资金、政策、载体四项服务;制定和兑现科技政策措施,开展科技活动月、送科技下乡等系列科普活动。

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巩固提高“两基”教育成果,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做大做精重点高中,做强做活职业高中,做实做特普通高中;优化配置教育资源,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速教育信息化进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壮大教育培训产业;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实施“三名”战略,塑造一批名校、名科、名师,重点建设好10所花园式学校。

全力构筑人才高地。全方位开放人才市场,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作用,形成多渠道、多层次培养人才的格局;以科技经营复合性人才、经济管理人才、高新技术人才、金融贸易人才为重点,创新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机制,大力培养各类实用型人才,积极引进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充分挖掘人才潜能,用好用活现有人才。建立人才最低收入保障线、政府特殊津贴、重奖科技人才等制度,真正做到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机制留人、环境留人,使各类人才进得来、留得住、有作为。

全面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加强基层基础工作,强化流动人口管理,积极推进优质服务,实行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

切实加强资源保护和管理。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举,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公益林建设,切实保护林地和野生动植物,综合治理城乡环境,积极创造条件,向“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全国生态城市”迈进。

强力推进社区建设。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建设社区精品工程,发展助残慈善事业,率先在全省建成一批示范社区。

加快文化事业发展。依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实施精品战略,抓好文艺创作,力争“五个一工程”取得突破;大力繁荣群众文化,强化文化市场管理,深入开展“扫黄打非”斗争;合理配置文化资源,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建设广电中心、报业大厦、红谷滩文化宫、桃苑学校等。

加快卫生事业发展。深化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启动农村卫生体制改革,加大公共卫生管理力度。合理配置医疗资源,实施“三名”工程,造就一批“名医”,培植一批“名科”,创立“名院”品牌,增强医疗卫生单位的活力和竞争力。抓好红谷滩医院、市九医院感染病综合大楼、皮肤病院门诊大楼、洪都中医院门诊大楼、心理康复中心、市一医院外科大楼等工程建设,以及市精神病院大楼建设前期工作。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全民健身纲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大力开发水上运动等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项目。

(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推进民主法制建设

继续实施“社会文明工程”。坚持以德治市,按照思想、道德、文化并重的格局,大力弘扬“八一”精神,着力提高市民素质,营造一流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社会风气。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坚持依法治市,按照入世要求,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加大市场监督力度;全面实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推进“四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意识,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各种黑恶势力、暴力犯罪和侵财型犯罪,依法惩治“法轮功”等各类邪教活动,强化治安管理,净化社会风气。加强信访工作。实行领导层级负责制,坚持和完善信访接待日制度,拓宽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增强国防观念。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关系,推进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体系建设,抓好市人防指挥所暨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以庆祝建军75周年为契机,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强化全民安全意识,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完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建立公共安全社会化服务网络。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社会舆论监督,认真办理人大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以及社会各界的作用,齐心协力推进两个文明建设。

(八)改进政府自身作风,展示政府崭新风貌

民为国之本,国依民而存。实践“三个代表”,最首要的是必须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在思想上,要倾听民声,了解民意,掌握民情;在行动上,要顺乎民意,动员民众,集聚民智,集中民力。在作风上,要深入实际,力戒“浮”;狠抓落实,力戒“空”;勤俭办事,力戒“奢”;雷厉风行,力戒“疲”。在措施上,要加强廉政建设,完善廉政制度,健全监察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从根本上消除民怨。总之,要尊民意,重实际,善实践,求实效,真正使我们的政府成为着眼实际、尊重实际、廉政勤政的政府,成为不夸大成绩、不回避失误、不掩盖矛盾的政府,成为工作目标切实、工作措施扎实、工作作风务实的政府,成为依靠民众、凝聚民心、发挥民力、富民强市的政府!

各位代表,未来的事业充满希望,宏伟的蓝图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委的带领下,解放思想,拓宽视野,凝聚合力,聚焦事业,加快实现南昌新跨越,再创南昌新辉煌,为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作出应有的贡献,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