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县区动态

新建区迈出加速崛起新步伐

来源:南昌日报社 发布日期:2019-01-21 09:11:18 浏览量: 字体

打造产业升级旗舰、开展强链补链招商、做好城市精细管理

扬崛起之势,举攻坚之力。2019年是新建区打造大南昌都市圈先行典范区的攻坚之年,该区将坚定不移强产业、兴城市、促改革、扩开放、谋创新、优生态、惠民生、抓党建,迈出加速崛起的新步伐,促进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区域竞争优势、城乡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

全力打造产业升级新旗舰

工业主引擎加速升级,长堎工业园区去年全年新增、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呈“井喷式”增长;农业示范园全面推进,金桥蓝泥湾、联圩蓝筹颐荷园、昌邑锦恒、厚田玫瑰多彩田园等田园综合体有序实施;三产辐射圈持续扩大,新城吾悦广场、香江君之家、欢乐大世界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竣工营业,区域性都市大商圈正在形成。工业发展跑出加速度、商贸服务找准发力点、农业示范勾勒全景图,2019年,新建区将更加注重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全力打造产业升级新旗舰。

在工业发展方面,坚持资源倾斜、力量倾斜、政策倾斜,继续培育壮大新能源汽车、物联网智能制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长堎工业园区向“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迈进,完善园区功能配套,做大做强做优园区主战场。加快推动汽车装备、食品医药、能源建材、文化创意、节能环保等支柱产业与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的深度融合。在商贸服务方面,大力推进商贸物流、总部经济、健康养老、科技金融、文化创意等新型服务业发展;全力做好电商示范创建工作,挖掘培育电商企业,推动农村电商发展;持续推进全域旅游,加快建设西山文化旅游特色小镇等项目,深入开展区域内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不断提升“五色”旅游品牌。在农业示范方面,着力做好“补短板、拉长板、树样板”三篇文章,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乡一园”、田园综合体、产业化联合化建设。

以强载体建设为支撑

奋力推动项目招商新突破

争分夺秒上项目、马不停蹄引项目、不遗余力推项目,这是新建区抓项目的工作写照。在长堎工业园区,总投资50亿元的乾照光电项目一期主体厂房建设全面完成并投入运营,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建设、当年投产,刷新了“新建速度”;2019年新年伊始,总投资30亿元的江西现代出版传媒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项目招商是经济发展的第一生命线,是产业升级的第一载体。机会稍纵即逝,信息千变万化,近年来,新建区牢固树立项目为大、项目为要、项目为王的理念,切实加强政策信息研究,提前做好项目谋划,紧紧抓住中央和省市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三农民生等领域投资的有利契机,紧盯全省打造大南昌都市圈的战略布局,全心投入、全员上阵、全面发力,积极立项争资,全面把握主动,一批好项目、大项目纷至沓来。

在引项目中,新建区聚焦实体经济和主导产业,围绕主攻方向和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紧盯各环节的领军企业、关键企业,大力开展“强链”“延链”“补链”招商活动,洽谈推动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发展前景好、带动能力强的项目,2019年力争引进1个50亿元以上项目、3个20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与此同时,深入落实降成本优环境各项举措,打造“四最”营商环境,让项目真正引得来、留得住、出效益,达到引进一个、带来一批、形成一片,发展成链、集约成群、产业成势的效果。在推项目上,对重大重点项目严格按照时间节点、进度要求,跑表计时、挂图作战、实时监测、台账推进,推动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以精细化建管为目标

大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样板

“环境综合整治是一场‘输不起’的攻坚战,全区上下要以‘新区典范’的标准、‘首任扛旗’的姿态,把握方式方法,在提高成效上下功夫,树立标准意识,在重点难点上求突破,提升文明素养,在标本兼治上谋实效,进一步强化举措,创新方法,聚焦重点难点,突出短板短项,全力以赴抓好各项整改工作,向市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017年初,伴随着新建区委书记李伟掷地有声的话语,一场建设“美丽新建·幸福家园”的正名之战在新建区打响。对标省市要求,立足先行典范,近年来,新建区以精细化建管为目标,加压奋进、持续发力,大力构建城乡一体新样板。

在认识上,新建区已从治标阶段向治本阶段转变,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转变,突击整治向常态监管转变。在建管上,该区将打好“三大战役”。重点在设施攻坚、功能修补、污染防治上下功夫,加快前湖快速路连接匝道和互通立交建设,全力推进昌西大道、新建大道东延以及欣悦湖周边路网建设,启动老建设路、长堎大道提升改造,改善城市微循环。加快老旧城区提升改造,大力整治背街小巷,持续推进兴国路、花果山路食品安全示范街建设;启动马兰圩湿地公园等乌沙河沿线绿地系统建设,做美城市客厅;加快推进交通堵点治理,加强城市公共服务、市政基础、垃圾环卫、体育健身、应急保障等功能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宜居指数。持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专项行动,继续实施“禁燃禁放”专项整治,严格落实“禁燃区”各项环保要求;深入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加强饮用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及时启动部分乡镇集镇污水处理和48个村点农村水环境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集中连片整治。(周春林陈新民本报记者钟宏瑜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