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专题报道

精心耕耘“三农” 收获丰硕果实

来源:市发改委 发布日期:2017-09-29 10:45:12 字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昌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之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主动适应发展新常态,以打造农业农村升级版为方向,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实现了“稳中趋好”的喜人态势。五年来,我市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保持年年丰收,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三连丰”,城乡居民“米袋子”和“菜篮子”保障更为有力;农村建设由村点整治向全域规划建设管理“六统四联创”迈进,涌现了一批镇村建设的样板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典型,实现了农村“面上改观”向“质的提升”的华丽转身;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五年持续保持较快增长,由2012年的8484元增加到14952元,贫困人口由7.1万人减少到26240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04%

一是农业更强五年来,围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的发展定位,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现代农业加速向“八化”迈进。农业加速向集约化、高效化方向迈进。五年来,我市粮食生产始终保持稳定,连续五年维持在48.5亿斤以上的历史高位,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十三连丰”,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间断向国家贡献商品粮的两个省会城市之一。“菜篮子”等主要农产品供应充足,全市的粮食、禽蛋、水产人均占有量在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中排名第一,肉类人均占有量排名第二;牛奶、禽蛋产量在全省排名第一,水产品产量排名前三。全市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累计完成项目总投资达17.9亿元,建设高标准农田28.8万亩,改造中低产田2.64万亩。全市农业综合机械化达71.1%,比2012年提高11.8个百分点;水稻机耕、机收水平分别达到94.28%91.08%,比2012年分别提高8.6318.72个百分点;水稻、畜禽、水产良种覆盖率分别达97%96%90%以上,分别超出全省平均水平2个、2个和15个百分点。农业加速向产业化、集群化方向迈进。五年来,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由277家发展到435家,其中国家级12家,占全省的30%,省级11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18.95亿元。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上市融资,从玉菜业、煌上煌、天佳生物、人之初乳业、鄱湖股份等企业成功上市。农业加速向区域化、园区化方向迈进。以南昌绿谷“两区一廊”建设为核心,重点打造了以溪霞为重点的26个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截至目前,全市26个园区核心区规划面积22.89万亩,累计完成投资84.97亿元,总产值80.9亿元;园区入驻企业164家。大力开展了10个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全市重要蔬菜自给力达到65%农业加速向专业化、网络化方向迈进。全市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4450家,家庭农场8580家,占全省数量的26.8%;经营性服务组织1326家,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在数量和规模上均名列全省前茅。全市有近30余家农业龙头企业与淘宝等平台建立产品销售对接。另外,五年来未发生一起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2016年我市农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达98.86%,比2012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三品一标”产品数累计达1116个,比2012年实现数量翻番。

二是农村更美五年来,按照建设秀美乡村建设要求,在整治农村环境的同时,大力推进示范村镇建设,打造“整洁美丽、和谐宜居”新农村。农村面貌更新。以特色小镇、“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通道“五化”整治、新农村村点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示范村镇建设,全市共投入财政资金23亿多元,实施了5872个新农村村点整治,开展了18个特色小镇和81个“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打造建设,完成了25条主要道路沿线整治工作,涌现了一批在全省叫得响、有影响力的村镇建设亮点。农村生态更优。以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农村水环境治理和农村面源污染整治为重点,依托农村清洁工程建设、农村水环境“1351055”试点工程、畜禽禁养区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治农村“脏乱差”三大顽疾,2016年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率达到了95%,军山湖、瑶湖、黄家湖的水质明显改善,全市禁养区内4205家养殖场已拆除退养4193家,完成率99.7%。成功创建了国家森林城市,是同批创建工作中四个省会城市中唯一一个免检城市。大力开展了河道采砂专项整治工作,基本完成了赣江、抚河、抚河古道及新建锦江流域整治任务,其经验在全国推广。农民建房更规范。全面加强农村村民建房规范管理,大力整治农村村民违规建房行为,仅2015年共查处违规建房行为2150起,共拆除违规建房1215栋、面积12.38万平米,全市违规建房行为得到有效遏制。村民建房工作的进一步规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新户型推广、提高了农村土地的利用率,仅2015年全市就新增集中连片新户型406户、建设面积11万平米。

三是农民更富五年来,按照“两个全面”目标,积极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实施精准扶贫开发,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农民增收渠道更多。通过大力实施“一村一品”、“双带”致富、“一村一名大学生”等农民致富系统工程,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单一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变。贫困农村人口更少。通过大力实施扶贫开发工作,加快实施基础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等三大脱贫攻坚,全市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二五”的16万人下降到26140人,贫困率从6.4%下降到1.04%,全市新增纳入低保兜底保障5100余人,农村贫困人口和贫困现象的减少,有力地助推我市加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四是活力更足五年来,按照中央、省市农业农村改革的决策部署,全面深化土地、金融等多个领域的改革,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农村土地产权关系进一步明晰。严格执行“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要求,积极做好农村土地确权验收工作。目前,全市10个有确权任务县区全部完成市级验收,进入省级核查阶段。率先在全省建立市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有5个县区、64个乡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了市、县、乡三级现代农村综合产权交易网络体系全覆盖,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达114.83万亩,流转率达43.2%,高于全省近5.5个百分点。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快构建。着力培育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截至目前,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435家,其中国家级12家,占全省的30%,省级11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总值2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18.95亿元。全市依法登记的专业合作社达到4450家,家庭农场8580家,占全省数量的26.8%;经营性服务组织1326家。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在全省率先设立农业产业化“转贷基金”,累计为15家企业转贷27笔,共1.17亿元;积极探索农业PPP模式,省现代农业博览园、赣鄱珍奇植物园等PPP项目融资开创了农业项目PPP的先河;充分发挥农业产业化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作用,积极破解龙头企业融资瓶颈,累计为123家龙头企业担保贷款30.32亿元;积极用好“财政惠农信贷通”政策,全市累计放贷22.16亿元,受益新型经济主体6399户。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