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务要闻>今日南昌

南昌:以文“化”城 以文“名”城

来源:南昌日报 发布日期:2019-05-10 09:24:52 浏览量: 字体

来到一座城市,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什么?是她的历史,是她那可以触摸的故事。历史资源是城市文化个性的生动体现,也是一个城市最独特的文化优势。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南昌始终以历史文化作为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传承城市文脉,彰显文化特色,提升城市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文化与经济社会更加协调发展。

借力悠久历史 打造城市名片

无论是在外读书还是在外经商的江西人,说起万寿宫,都引以为豪。

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昌老城区最繁华的中山路和船山路交会处,自2013年正式启动改造以来,西湖区按照“历史街区·城市记忆”的主题,围绕“民族、民俗、民间”规划主线,通过保留完整的历史街巷肌理、重建铁柱万寿宫、建设传统赣派民居风格建筑,配套建设临街商业建筑和会馆建筑,将街区打造成融历史宗教、文化艺术、旅游观光、民俗聚会、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的南昌特色老街。

“启动之前,我们历经了近三年的文物勘探,针对勘探、发掘出的文物,分别采取原地修缮、异地保护复建、保留等办法,一些价值高的老建筑还被申请成为省级文化保护遗产。”据西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区秉承“重塑”与“重现”历史遗迹的理念,坚持修旧如旧,补新以新,既做“加法”,也做“减法”,妥善处理好“拆、改、留”的关系,让街区在颜值改造过程中,留下记忆。

延续历史文脉 唱响文化品牌

2015年,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成果正式公布后,“海昏侯”成为了网络热词,更成了文化大事件。如何让“红得发紫”的海昏侯与南昌的文化发展结合起来,是摆在眼前的最大课题。对南昌而言,南昌西汉海昏侯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保护利用,不仅是南昌面向全国、面向世界的一个窗口,也是南昌的又一张靓丽名片。按照文化为魂、生态为本、旅游为业的发展战略,2017年10月,南昌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开建,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工作方针,先后完成三大核心规划,即遗址保护规划、区域总体规划、遗址公园规划。

截至今年4月,海昏(旅游景观)大道项目建设基本实现路基全线贯通,铁河、蚂蚁河高架桥下部结构施工已完成。刘贺墓园保护展示(一期)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已对部分墓室进行回填,5号墓正在进行内壁修复保护和回填。遗址公园项目(一期)将于今年全面竣工,实现高标准开园开放。

国家文物局驻海昏侯墓考古专家组组长信立祥表示,遗址公园不同于一般的旅游景点,它带有强烈的历史观和文化景观在里面,是江西最好的乡愁载体。“我认为这个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建成以后,将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目光。”他表示,有着深厚文化质感、人文厚重的遗址公园,将为南昌吸引国际目光、全球客流,打造一流的国际化都市奠定基础。

深化文化底蕴 讲好南昌故事

八大山人是中国书画艺术“高原”上的一座“高峰”,300多年来,八大山人一直影响着中国书画的发展。无论是八大山人真迹馆的建成并对外开放,还是八大山人艺术节的火热举行,都体现了南昌借助历史文化名人资源,加快推进文旅融合、产城融合等多业态发展,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新高地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南昌把挖掘文化资源作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路径,积极挖掘整理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城市文化内涵,着力展示文化悠久、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国际都市崭新面貌。

在东湖区,以八一南昌起义旧址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佑民寺、建德观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东湖书院、南昌贡院为代表的书院文化等逐步发掘。在青山湖区,依托罗家镇历史文化底蕴,梳理、保护和修复好慈母墓、豫章书院等一批历史文化资源,全面实现文商旅融合发展。在新建区,越来越多的市民沿着历史印记走进汪山土库这座精神家园,感悟程氏家族的家风正气和悠悠过往,传承以忠、孝、廉、节为精髓的家规家训。南昌市除了目前已开建的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绳金塔民俗风情街、三眼井历史风貌区,江坊历史文化街区规划方案也于近日亮相。透过这一扇扇文化新窗口,我们可以看到,在推动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市建设的过程中,我市始终坚持文化与城市融合共生的理念,无论是在新区建设还是在旧城复兴中,都十分注重文化内涵的注入,让城市更有内涵、更有颜值和品质,也为世界观看南昌,打开了窗口。(记者 钟宏瑜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