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你
赣服通
南昌发布
微信公众号
媒体矩阵
手机WAP
小洪同学
英文版
政务邮箱
分享

关于南昌市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

访问量: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我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报告

根据全省发展改革工作会议和市委十届十二次全体会议精神,我委起草了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已经市十四届人大第六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市十四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各项政策措施,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按照“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的总体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实施工业、服务业、新城建设、旧城改造四个三年强攻计划,为“十二五”规划的顺利实施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一)以产业升级为引擎,经济发展提质增效。201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增长9.6%,增速高于调整后的计划目标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14年的4.4:55:40.6调整为2015年的4.3:54.5:41.2,服务业比重进一步提高。人均生产总值75879, 增长8.3%。全市财政总收入727.2亿元,增长13.9%;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2亿元,增长13.7%工业发展稳中提质。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451.84亿元,增长9.4%;主营业务收入5472.4亿元,增长7%;实现利税585.3亿元,增长2.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1300户,比2014年净增89户。产业转型步伐加快,电子信息、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7.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5.1%。为了推进要素、资源向重点产业、中小微企业和信息化发展聚集,研究制定了《南昌市小企业创业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和《南昌市中小微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认定管理办法》,修订完善了《关于支持工业和中小微型企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关于促进led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648.79亿元,增长9.8%。服务业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超过50%,达到51.5%。金融业稳步发展,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8534.34亿元,增长12.1%,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7556.91亿元,增长16.3%;全省金融商务区加快建设,已落户各类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和各类金融服务企业172家。积极推动企业上市,江西三鑫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实现我市创业板上市公司零的突破;截至2015年末,我市上市企业达到22家,占全省上市企业的44%。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南昌市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引进了阿里巴巴南昌服务中心、阿里巴巴南昌产业带等一批重大电子商务项目,召开了全省电子商务推进大会。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出台了《南昌市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实施细则》,新增了两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工作取得重大进展。旅游业保持活跃,印发了《关于加快南昌旅游强市建设的若干措施》,有力促进我市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开展了“畅游英雄城市 重温红色记忆”、“江西人游南昌”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旅游活动。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53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37.6亿元,分别增长29.1%39.2%农业生产稳中有升。粮食生产再次喜获丰收,粮食总产量245.79万吨实现“十二连丰”,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全市成规模的休闲农业园区企业超过200家,小型农家乐、渔家乐超过1200家,开展了“樱花节、杨梅节、螃蟹节”等一系列有口皆碑的节庆活动。都市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把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作为示范样板,高规格进行规划、打造和建设,出台了《南昌溪霞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管理改革实施意见(试行)》,为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创新创业成效显著。出台了《大力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5年内免征小型微型企业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市场新主体加快孕育,全市新登记注册企业21724户,比2014年多增3783户;新增个体私营企业53123户,比2014年多增2297户。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8家,申请专利9602件,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30.4亿元。

(二)以改革开放为抓手,市场活力不断迸发。深化改革方面:2015年,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出台的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进展,部分改革走在全省甚至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利用大数据加强企业事中事后监管新模式,在全国率先出台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实施方案;在全省率先开展“三单一网”建设,在全省率先实行“三证合一”市场主体准入登记制度,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稳增长促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在全省率先完成政务服务网招投标。基本完成国家级开发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以及公车改革,《南昌市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及配套管理办法已上报省车改办审批。加大价格改革力度,率先开放了包括民办教育收费、机动车检测服务费在内的多种类价格,两次降低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招商引资方面:引进了恒动新能源锂电池、宝群电子、联思触控、ivvi(依偎)手机等新兴产业重大项目。全市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27.06亿美元,增长16.6%;实际利用内资1017.49亿元,增长11.7%对外投资方面:鼓励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开展境外项目投资并取得显著成效。江西久盛国际电力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等3家企业承建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沙特阿拉伯等国家的基础设施工程,江西华映投资有限公司在委内瑞拉建立了铝合金门窗生产加工厂区域合作方面:昌九一体化深入推进。产业一体化取得实质进展,两市加大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服装纺织等产业协作,积极探索“飞地经济”等多种形式的合作。九江市永修县与我市经开、小蓝、高新三大国家级开发区对接,引进南昌地区项目16个,签约资金近百亿元。环保医疗的一体化取得新突破,两市达成环保合作协议,将共同建立空气质量、水、土壤监测数据共享机制、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合作机制和环境监测数据对外发布平台等;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险省内异地就医双向互通即时结算。昌抚一体化进程加快,从宣传、文化、卫生、旅游、农业、教育、公交客运、共同打造昌抚合作示范区等8个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参加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第三届会商会,签署了《合肥纲要》,主动融入国家长江经济带战略。

(三)以扩大内需为动力,发展后劲持续增强。以项目为载体,切实拉动有效投资,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以131个市重大重点项目为抓手,通过“一月一梳理、一月一督查、一月一通报、一月一调度,一抓到底”的“五个一”项目管理协调机制,推动项目加快实施进度,尽早发挥投资效益。全市131个市重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92.92亿元,带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4000亿元,增长17%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地铁一号线正式通车运营,南外环高速公路工程、红谷隧道工程、昌九大道等一批拉大城市框架的重点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北车江西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江铃集团年产3万台特种专用车、外运发展江西物流中心等项目竣工投产,南昌led产业创新示范园、洪都集团军品综合装配区整体搬迁、十字街王府井城市商业综合体、中金国际交易中心等大体量项目开工建设,提升经济发展竞争力。民生实事方面:重点抓好了保障性住房建设、三个中心(便民中心、社区文化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街区综合整治等一批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项目建设。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尤其是电子商务、文化旅游等新型消费业态和消费领域表现出巨大活力。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662.87亿元,增长12.5%,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突破1000亿元,达到1080亿元。物价水平基本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1.6%,控制在预期目标范围内。

(四)以绿色崛起为目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我市在全力优化产业结构和转型升级的同时,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步伐。成立了南昌市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了《南昌市水资源管理条例》、《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配套法规政策,启动了一批事关长远的重大生态绿色工程项目,包括水生态治理工程、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农村环境整治工程、城乡森林绿化工程、园林绿化工程、园区循环化改造工程、洪都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工程等。通过坚持不懈地开展“蓝天”、“清流”和“净土”三大行动,我市良好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持。全市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3%,可吸入颗粒物日均值及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下降3.5%4%;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15天,优良率为86.3%

(五)以民生工程为载体,公共服务大为改善。城乡居民收入提升速度快于经济发展速度,全年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实现31942元和13693元,分别增长9.8%10.3%,涨幅均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大力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年初安排的83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其中,新增城镇就业8.32万人,新增小额贷款发放11亿元;城乡低保补助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精减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标准每人每月提高2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人均月增加279.66元,调整后人均月基本养老金水平突破2000元;将失业保险费率暂由现行条例规定的3%降到2%,将失业保险基金支持企业稳岗补贴扩大到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在全省率先进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整合,将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进行并轨;全市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五项保险”参保超过600万人次;全市共发放社会保障卡330万张,覆盖率达64.5%,超过全国统一要求的覆盖率4.5个百分点。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全市老年人进行免费体检,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提供上门医疗服务。基本建成2826套保障性住房,创新公共租赁住房分配方式,为14487户中等偏低收入家庭解决了住房困难对全市11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和248个基层文化服务点(公共电子阅览室)进行了设备更新,完成了20个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的标准化建设。组织开展2015环鄱湖国际自行车大赛(南昌·高新)站、全民健身日等一系列全民健身活动。同时,还重点推进了一批社会事业项目建设。完成或基本完成九龙湖示范性高中、实验中学高新新校区、朝阳中学新校的建设;市群艺馆和南昌美术馆维修改造工程已经完工并对外开放;南昌市第二社会福利院红谷滩分院、南昌市医学科学研究所附属生殖医院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上述成绩是在国内外经济环境趋紧,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十分来之不易。这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大力支持和帮助的结果,是全市上下和社会各界大力协同、顽强拼搏的结果。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回顾“十二五”,既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总体实现。全市经济保持年均两位数增长,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城乡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超过九成。更为重要的是,经过努力,我市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发展后劲显著增强,发展氛围更加浓厚,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四个强起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市欠发达的地位没有根本改变,我市一些长期存在的矛盾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创新创业活力不足、产业提升逞强步伐不快、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逐步减弱等。这些问题关乎我市下一个五年能否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在2016年的计划安排中重点关注。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及主要目标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征程新启之年,是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创业的关键之年,做好2016年的工作,对南昌在全省实现“四个强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发展环境

从国际看,全球经济在疲弱复苏中进一步分化调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6年全球经济增速比2015年略高,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并已进入加息周期,对全球资金流向造成不可低估的冲击。欧元区和日本增长疲软,加快增长的可能性不大。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较大,没有呈现出强劲的复苏势头,新兴经济体增速持续放缓,全球需求总体疲软,利率、油价及大宗商品价格仍然保持低位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各国都可能会有较大的宏观政策调整动作,对于我们把握2016年国际宏观形势提出更高要求。总的来看,国际宏观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较大,外需没有明显改观。

从国内看,经济增长总体平稳但形势仍然严峻复杂。一是全国经济稳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物价、就业基本稳定,居民收入持续增长。随着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国内市场需求强劲,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回旋余地。二是为了确保2020年两个翻番的目标,“十三五”期间,全国年均经济增速必须达到6.5%以上,2016年全国经济增长计划为6.5%-7%三是由于传统产业受产能过剩和综合经营成本居高不下的双重挤压,增长逐渐式微,结构性改革将承担带动经济增长的重担。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国家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包括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作为长期以来需求侧管理的重要调节工具,投资增速将放缓。

从我市看,经济发展的机遇大于挑战。一是经济增长方式面临重大变革,既是挑战,更是机遇。按照常规路径发展,南昌实现弯道超车的难度更大,与武汉、长沙、郑州等中部省会城市的差距越拉越远。但如果我们紧跟国家至上而下的深化改革步伐,勇于创新,积极作为,特别是厚植绿色发展优势,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速释放改革红利,则有望缩短差距,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随着长江中游城市群国家级区域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南昌作为长江流域承东启西的重要战略节点,依托日趋便捷的交通网络和成熟的产业基础,与东、西部地区在交通互连、产业分工、市场共建、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合作上将发挥更大作用,不断提升在区域发展格局中的地位。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列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一脉相承。我市长期以来保持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新能源、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绿色低碳产业快速发展,从而形成后发优势,加快实现绿色崛起。

(二)主要目标

根据国内外环境和我市发展趋势的综合分析,按照在全省占比提升的要求,我市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计划增长9.5%。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衔接:一是与“十三五”规划目标相衔接。“十三五”期间,我市经济发展年均增速为9%-10%二是与国家、省2016年计划目标相衔接。2016年国家增速预计6.5%-7%,全省增速8.5%以上,南昌市要达到全省“占比提升、排位靠前”的目标,必须高于全省平均发展速度。三是基于赶超进位的考虑。从目前掌握的情况看,中部省会城市除合肥初步安排在10%以上外,其他城市均初步定在9%左右。同时,既考虑到发展的必要性,又考虑到目标实现的可行性,经过测算,对2016年计划目标,主要指标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5%

----财政总收入增长10%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

----利用外资实际到位资金增长10%

----实际利用内资增长8%

----出口总额增长2%左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2016年,我市要继续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 “抢占制高点、聚焦增长极、提升首位度、共筑‘四强’梦”的总体要求,以问题为导向,以提质增效升级为中心,以创新改革开放为动力,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重点做好“七围绕,七坚持”。

(一)围绕稳增长,坚持强化产业支撑。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始终坚持“二三并举、双轮驱动”,推动产业向中高端发展。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面统筹推进全市九大重点产业发展的基础上,重点推进我市汽车、电子信息和医药产业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方面:尽快制定《十三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支持江铃集团、百路佳客车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快速做大新能源汽车产能;推动高校、院所、企业建立产业技术联盟,合作开发新能源汽车电池、电控、电机等关键共性技术。led产业方面:抓住沿海led产业向外扩张的机遇,大力引进led芯片封装和下游应用企业,形成上中下游协调发展的产业集群体系;积极承接飞利浦lumileds公司产能转移,促进我市led 产业产能提升、跨越发展;制定《南昌市2016-2020年打造“led南昌光谷”行动纲要》,力争“南昌光谷”建设初步成型;鼓励我市产业协会、商会等面向深圳、台湾、韩国等地的led企业开展定期、长效的产业交流合作活动。生物医药方面:力争出台《南昌市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生物医药产业提供更优发展环境;在2015年进贤县医疗器械产业集群扶持资金增加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该县医械的市场资源和集群优势,大力引进有源医疗器械项目,继续扶持该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重点支持通过了新版gmp认证的医药企业抓住机遇并购重组,积极吸收未通过认证药企的产能、技术和人才,整合资源、做大做强。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把握国家全面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契机,把服务业作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主导性产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支撑性产业,扩大规模、优化结构、突出特色,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的融合互动与协调发展。出台我市关于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实施意见,从放宽市场准入、简化审批程序、完善财税土地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等多方面着手,更多地依靠市场机制和创新驱动,重点发展金融、物流、创意、电商、服务外包、研发设计、高技术服务等生产性现代服务业。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在抓紧落实健康、养老服务和信息消费等方面支持政策的同时,围绕群众迫切需要,采取有力措施,丰富文化、医疗、旅游等服务供给,提高服务水平。出台支持服务业龙头企业和集聚区发展的意见,带动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并进,为我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

提升发展都市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带;挖掘农业生活和生态功能,实现农业多功能开发。大力扶持带动力强、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向优势特色产业带集中,提升龙头企业和主导产业的结合度,共同做大做强。

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以技术进步和优化结构为途径,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积极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模式。建立循环经济城市、基地、园区试点建设和示范引领,总结推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二)围绕促改革,坚持全面破难攻坚。通过改革,增长动力逐渐由过去的生产能力大规模扩张转向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

着力加强供给侧的结构性改革。深入研究企业经营成本高企的原因,通过一揽子配套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制度交易、财务、物流、电力成本及税费。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对“僵尸企业”进行排查摸底,研究制定处置方案,加快企业兼并重组。加强创新供给、有效供给,大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着力强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加快完善“三单一网”配套制度,全力推进“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工作;加快推进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将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国有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加快国有企业市场化步伐,增强企业活力。财税体制改革方面:实施跨年度财政预算平衡机制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完善财政支撑发展的体制机制。价格体制改革方面:以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为重点,推动放开水、电、油、气运等领域竞争性环节价格。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方面: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加大力度培育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高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方面:建立生态损害赔偿机制、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建设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同时,深化信用体系建设,探索在重点领域开展信用试点,积极申报全国信用示范城市;继续实施宽带网络提速降费行动,推进信息通信业转型发展;加快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领域改革,全面提高城市发展质量和水平;继续大力推进市县两级公车改革任务。

(三)围绕转方式,坚持突出创新驱动。树立并增强以科技创新主导推动经济增长的理念,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启动南昌市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着重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构建科技成果展示平台、技术产权交易平台、科技信息平台、科技合作交流平台、科学决策支撑平台、招才引智平台、科技投融资服务平台、科技培训平台八个科技创新公共服务支撑载体。大力发展众创空间,打造一批“双创”示范基地项目。

加大创新资金支持。创新财政科技资金投入方式,设立天使投资引导资金和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以政府资金为杠杆,撬动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我市初创期、种子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

集成创新扶持政策。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重点倾斜,加快培育一批技术水平高、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贯彻落实《南昌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研究出台更多配套政策,进一步激发创新活力;注重创新成果转化,协调落实好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配比例、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

(四)围绕增需求,坚持力促动力转化

着力增加有效投资。以项目激活投资,促进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强化重大项目谋划储备,把握国家宏观政策和投资导向,精心谋划一批支撑发展的大项目。围绕南昌市打造核心增长极的需要,初步安排2016年市重大重点项目158项,总投资3209.4亿元,年度计划投资840.13亿元。产业项目主要有:江铃新能源汽车、江西铃格汽车变速箱壳体、业际光电触摸屏显示屏、东海蓝玉蓝宝石led衬底生产、南昌华南城电商物流基地、千亿建筑产业园、丰树南昌现代服务综合产业园、南昌绿谷“两区一廊”现代农业与秀美乡村示范工程等。基础设施项目主要有:城市轨道交通二号线及三号线工程、九洲高架二期延伸工程、昌九大道改造提升二期工程、沿江大道快速路工程等。城市管理项目主要有:南昌市城区社会停车场建设、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等。社会民生项目主要有: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南昌市红谷滩新区九龙湖教育配套、南昌市第一医院老年病医院、方志敏烈士陵园总体提升改造、棚户区改造、南昌市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等。抓好重大项目协调推进,切实落实《南昌市重大重点项目管理办法》,围绕促开工、促进度、促投产,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着力扩大消费需求。积极拓宽消费渠道,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与网络购物等新型消费业态。继续大力打造特色街和夜市,重点推进胜利路地下特色商业街、金塔逸街、玫瑰园婚庆文化商业街、厨师之乡美食文化特色街、欧罗巴欧式风情商业街、广州路青云之尚精品商业街、榕门路酒吧夜市、台湾美食街等一批特色商业街区打造。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创新餐饮消费模式,拓展推广大众餐饮,积极培育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支持一批南昌本土老字号企业做大做强。继续推进20家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实现城区农贸市场硬件设施大提升;全面完成城区300家社区连锁便利店建设,引导便利店发展线上线下购物的o2o模式,提供更多便民服务。

着力促进出口贸易。在稳定纺织服装、鞋类、农产品等传统优势产品出口的同时,加大力度支持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支持企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博览会,引导企业积极扩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出口。推进海铁联运基础设施改善,优化通关手续,争取南昌综合保税区早日获批,有效降低企业各项出口成本及开支,提高产品竞争力。

(五)围绕重协调,坚持统筹城乡发展

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编制“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各专项规划,切实推进“多规合一”;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全面推进实施居住证制度;完善户口登记政策,将计划生育政策与户口登记脱钩,加强户口登记管理,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加快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纠偏“千城一面”的发展模式,加强对自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风貌、民族特点的城镇化。

围绕一体化,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对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村庄规划,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在农村兴办各类事业;推进特色小镇打造,着力建设一批示范村,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六)围绕大开放,坚持促进区域升级。深入实施全方位开放战略,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动开放型经济成为我市经济的主体性经济形态,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区域升级。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一方面,围绕“二三并举、双轮驱动”的产业招商方向,制造业加速打造“千亿产业集群”,服务业加速建设“五个区域性中心”的目标,开展补链招商、强链招商和聚集招商,打造制造业完整的产业链和服务业扎堆发展态势。顺应朝阳产业发展热潮,举办新能源、电子信息、“互联网+”高技术服务业等专题产业招商活动,打造新产业链条。另一方面,以“一带一路”为契机点,着力推动我市有实力的企业在64个沿线国家发展能源在外、资源在外、市场在外的“三头在外”产业,有效实现我市产能的向外投放。

优化出口企业营商环境。推进通关便利化,优化通关作业流程,提高口岸通关效率,提升服务功能和货物吞吐能力,切实降低企业物流成本。

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市场体系自由一体为重点,积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以举办第四届长江中游城市群省会城市会商会以及第十二届泛珠三角区域省会城市市长联席会为契机,加强与武汉、长沙、合肥等城市的区域合作。

增强省内区域联动合作。根据已经获批的《江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15-2030年)》,按照全省“一群两带三区”的省域空间发展总体结构布局,主动作为,积极推动京九城镇发展带,引领南昌大都市区建设。进一步构建昌九一体格局,加快推进昌抚一体化。

(七)围绕促和谐,坚持保障改善民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继续做好弱势群体、困难群体民生保障工作,扎实推进提升全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高品质民生工程,提高全市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继续坚持新增财力向困难群众、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三个倾斜”的原则,做好就业创业、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社会事业、保障性住房、精准扶贫和改善生产生活水平等方面的民生实事。

大力提升公共服务。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优质化;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落实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并轨;加快推进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推进文化资源向农村和基层倾斜,加强海昏侯墓的发掘、保护、研究和展示利用。

狠抓精准扶贫攻坚。推动政策、项目、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大力实施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生态补偿扶贫等工作。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树立发展和保护相统一的理念,平衡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在经济奔小康的同时,保护好南昌的绿水青山,打造“宜居南昌”,提升居民幸福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推进能源消费总量和能耗强度“双控”管理;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建设完成南昌航空城污水处理厂等工程项目;推进实施南昌麦园垃圾第三方治理国家试点;开展土壤及危险品等监测与管理,完成辐射监测能力建设。

同时,要全面推进法治南昌、平安南昌建设,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市,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全面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打造法治服务政府。

“十三五”规划为我们描绘了美好的发展蓝图,我们坚信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大气开放、诚信图强的南昌人民定能坚定信心、振奋精神、锐意进取,奋发有为,为把南昌建设成为工业文明、城市文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现代化城市而努力奋斗。

分享:
TOP 【打印】 【关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